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常组织修复与慢性炎症、脏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急性炎症可导致正常间质细胞转化为纤维化型,但如果急性炎症转化为慢性炎症且异常持续下去,则会导致纤维化.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肠壁慢性炎症可导致肠道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引起瘢痕收缩式狭窄.目前CD中肠道纤维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关CD肠壁纤维化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就CD肠壁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巫协宁 《胃肠病学》2007,12(1):56-57
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和损伤均能激活肝星状细胞(HSC),但慢性肝炎时HSC大量扩增,导致肝纤维化,慢性胰腺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与之类似。在肠管中,急性和慢性损伤均可有黏膜内间质细胞激活.转化为具有纤维原性表型的细胞.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急性损伤一旦终止,肠管结构即恢复正常;而慢性损伤如克罗恩病(CD)时有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反应和透壁性炎症.纤维原性细胞不断增殖、扩增.可发生肠壁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UC)也有类似的肠壁纤维化,但只限于黏膜下层。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CD)的肠道炎性反应可累及肠壁全层,病变肠壁的纤维化更易发生肠腔狭窄,甚至肠梗阻及肠瘘,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显示,CD肠壁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失衡、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敏感基因、氧化应激、肠道菌群等因素有关。此文就近年来CD肠壁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壁纤维化是引起克罗恩病(CD)患者肠腔狭窄这一主要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CD的肠壁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血清学中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等纤维化指标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肠壁纤维化的情况,该综述从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和细胞因子对纤维化的可能发生机制进行阐述,同时对血清学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肠道纤维化是克罗恩病的特征表现,其反复发作导致的肠道狭窄是克罗恩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本文对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发生机制及目前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清HA、PC Ⅲ、CIV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5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同时做了肝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urve)曲线确立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和肝硬化(分期S4)的截断值及其诊断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血清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的截断值分别为90μg/L、90 μ g/L、75 μ 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4%、82.0%、63.1%,特异度分别为70.2%、60.8%、83.8%,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86.7%、83.5%、90.4%,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8%、58.4%、48.4%.HA、PC Ⅲ、C Ⅳ诊断肝硬化的截断值分别为210μg/L、150 μ g/1.90 μ 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6.4%、80.0%.特异度分别为85.3%、68.7%、75.8%,PPV分别为65.4%、40.4%、47.8%,NPV分别为98.8%、91.3%、93.2%.结论测定血清HA、PCⅢ、CⅣ水平可以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其中以HA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CT动态增强和CT血管成像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灌肠是将灌肠和CT相结合的一种成像技术,虽然传统的钡剂灌肠对诊断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显示肠壁及邻近的结构欠佳;传统CT口服对比剂不易使小肠充分扩张,塌陷或扩张不充分的病变肠段与正常肠襻不易区分;内镜具有侵袭性,且不能完整显示整段小肠。本研究采用小肠插管技术灌肠使肠管充分扩张后,行CT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得CT血管成像(CTA)及多平面三维图像,观察克罗恩病肠壁及肠外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8.
9.
血清HA、PCⅢ、CIV定量对肝组织纤维经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5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同时做了肝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urve)曲线确立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和肝硬化(分期S4)的截断值及其诊断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血清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的截断值分别为90μg/L、90μg/L、75μ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4%、82.0%、63.1%,特异分别为70.2%、60.8%、83.8%,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86.7%、83.5%、90.4%,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8%、58.4%、48.4%。HA、PCⅢ、CⅣ诊断肝硬化的截断值分别分210μg/L、150μg/L、90μ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6.4%、80.0%,特异度分别为85.3%、68.7%、75.8%,PPV分别为65.4%、40.4%、47.8%,NPV分别为98.8%、91.3%、93.2%。结论 测定血清HA、PCⅢ、CⅣ水平可以肝纤维化不同阶段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其中以HA对肝梗化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以肝脏活检最为可靠.但其是一项有创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且肝活检有其相应的禁忌证和并发症以及取材的局限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Poynard等近来研究显示.当肝活检结果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一致时,肝活检诊断的失败率是血清标志物的7倍以上.故寻找诊断肝纤维化准确、敏感的血清学指标成为临床工作需要。本研究选择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认为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标志物。目前多数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PCⅢ,抗原从动物(牛、羊、鼠等)胎皮中提取。本文系从人工流产的胎皮中提取,纯化人Ⅲ型前胶原。此抗原的特性已充分肯定。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为单一区带;经还原后得到两个亚单位:proα1(Ⅲ)与pα1(Ⅲ),前者分子量为19万,后者为17万,用此抗原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值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可见肝硬变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肝活检组织中的胶原染为棕色。至今尚未有此类报道。由于动物的PCⅢ与人类的抗原性质上有某些差异,因此应用人PCⅢ则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91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Ⅳ-C、HA、LM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64例肝活检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1例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1年2月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的住院病人,慢性肝炎轻度30例,中度23例,重度20例,肝炎肝硬化18例,其中男81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外基质由胶原、氨基葡萄糖多糖和糖蛋白三类大分子物质构成,以胶原含量最多。目前公认肝脏至少有五种胶原,以I、Ⅲ、Ⅳ型为主,Ⅲ型前胶原是Ⅲ型胶原的生物合成前体,在成纤维细胞中合成并释放,这种前肽在细胞外被裂解转变为胶原,N端前肽Col 1—3在这一过程中以等分子比例形成Ⅱ型胶原,并进入循环。因而,血清N端前肽水平能用于测量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方法:检测405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的水平,观察其临床意义。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Ⅳ-C、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增高,HBV-DNA( )组的血清Ⅳ一C、PⅢP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PⅢP在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方面其敏感性不如前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早期和晚期肝纤维化(早血和晚血)共612例,其中157例经肝活检确诊,进行血清腺苷脱氨酶,甘胆酸,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羟脯氨酸,Ⅲ型前胶原肽,谷胱甘肽-S转移酶,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检测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程度,迁肝<晚血<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而肝脏的炎症坏死程度则以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余均较轻。10例血清指标阳性(>x 2s)率,与肝纤维化程度,肝脏炎症和坏死有关,这些指标中没有一个属肝纤维化特异性的标志,但可用于观察肝纤维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CT和MRI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济华  陆星华 《胃肠病学》2006,11(9):561-56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可累及全消化道的仟何部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容易反复发作.常规检查方法如小肠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等虽然能够发现早期的黏膜改变,但不能很好地显示肠壁本身的病变和肠管外并发症。随着CT和MRI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它们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为判断病变的活动度、病变的类型和范围提供更好的依据,进而可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78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指标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HA、Ⅳ-C和PCⅢ3项指标在慢性肝炎轻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重型肝炎之间依次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HA、PCⅢ和Ⅳ-C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HCC)组和肝炎肝硬变(HLC)组(P<0.05)。而LN在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P<0.05),在重型肝炎组、HLN组和HCC组LN水平则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组(P<0.01),说明LN可作为区分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的辅助指标之一。4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结果中,2项和3项以上阳性在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肝炎肝硬变、重型肝炎之间依次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肽(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层黏连蛋白(laminin,LN)检测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导致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我院介入科2004-03/2012-06收治的61例BCS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A、Ⅳ-C、PCⅢ、LN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S患者血清HA、Ⅳ-C、PCⅢ、L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6.879,P<0.05;t=7.071,P<0.05;t=5.753,P<0.05;t=6.330,P<0.05.研究组进行组间比较,血清HA、Ⅳ-C、PCⅢ、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A、Ⅳ-C、PCⅢ、LN作为检测肝纤维化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对BCS导致肝纤维化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 及层粘素(LN) 的水平,了解该四项血清指标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36 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的血清HA、PCⅢ及LN 用放免法检测( RIA) ;CⅣ用酶免法检测(EIA) ,并与肝穿病理炎症分级(G) 和纤维化分期(S) 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水平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关系密切( P< 0-05 - 0-01) 。结论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均为较好反映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指标。其中HA 价值最大,PCⅢ对肝脏炎症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VⅢ和Ⅳ-C水平,并与活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