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肠囊样积气症并肠梗阻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8岁,因阵发性腹痛1年,加重2d来诊。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带泡沫稀便,便后腹痛缓解,每日2~3次,偶出现便秘症状,常能自行缓解。2d前于餐后出现下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及腹胀,无排气排便,且腹痛进行性加重。体检:急性病容,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压痛,以左下腹为著,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腹部透视: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4岁,因大便次数增多而就诊。曾在7年前因肺癌作肺叶切除术。先后在外院及本院做纤维肠镜检查,分别诊断为:乙状结肠囊腺瘤,静脉曲张。乙状结肠弥漫性多发性息肉。后行病变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距肛门20~40cm处肠管段黏膜面上弥漫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息肉”。病理标本可见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圆形结节弥漫分布于肠黏膜下,结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 男,43岁,因“上腹痛伴发热9d”于2011年11月7日入院。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8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性坠痛,站立或坐位时加重,卧床后即好转。无发烧、咳嗽和腹泻。查体腹部柔软,未触及包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为21.8×109/L,粒细胞87%。体温36.5℃,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95/90mmHg(1mm Hg=0.133kPa)。腹部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钡灌肠充盈,病变结肠黏膜面见数十个较透亮的突出物,显示为充盈缺损,基底较宽而表面平坦,肠壁柔软,挤压时可变形。排钡后黏膜像显示大小不等、轮廓光滑的圆形或半圆形息肉样透亮区,升、横结肠边缘呈波浪状。临床以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11例,分为大肠息肉组(n=111)和对照组(n=100),利用超声检查对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60,P<0.001);男女性大肠息肉组间PLG的发生率无差异:按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分层比较显示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3.86,P<0.05),而腺瘤性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04,P<0.001),且高于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组(x2=3.94,P<0.05).结论:大肠息肉与PLG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大肠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扁平腺瘤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1985年由Muto等最早报道。多项研究显示,大肠扁平腺瘤占所有大肠腺瘤患者的12%~42%,伴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12%,远高于息肉样腺瘤的4%,故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特殊腺瘤类型。本研究通过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大肠扁平腺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1岁,主因“腹部疼痛5 h”于2006年11月15日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房颤动20余年,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8年,脑栓塞病史2年,2型糖尿病史8年。入院时体检:体温38.2℃,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触诊腹部时患者表情痛苦,有逃避动作,听诊肠鸣音弱,大便为红色血便。实验室检查: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4.9×109/L、中性粒细胞0.86。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腹壁X线检查可见肠道积气,肠壁增厚。腹部增强CT显示门脉系统、脾脏静脉广泛积气,呈“树状”造影改变(图1);…  相似文献   

9.
大肠小扁平腺瘤、息肉样腺瘤p53、p2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表达,探讨小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小扁平腺瘤(A组)和30例息肉样腺瘤(B组)以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C组)的p53、P2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53、p21 在A、B、C 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8%、56%;33.3%、36.7%;5%、10%.P53阳性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阳性率:A、B组分别与C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A组高于B组,但卡方检验P>0.05,无统汁学差异;A组进一步与B组中直径<1.0cm的腺瘤的p21阳性率(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小扁平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息肉样腺瘤有差别,可能更易于恶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2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大肠假息肉病,讨论其临床特点和治疗随访.1、对象和方法从1985年至1995年,我院经纤维结肠院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大肠假息肉病12例.大肠息肉总数均超过100颗.溃疡性结肠炎病史3-16年,平均5.8年,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26岁,平均44.5岁.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在我院较常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明确。当合并有糖尿病时应首先选择胰岛素控制血糖,再行内镜下息肉电灼术。现将笔者治疗的1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息肉样毛细血管瘤(polypoid form of capillary hemangio-ma),多发生在皮肤和黏膜表面,而胃肠道则罕见,我院自1972年以来,胃镜检查4万余例,仅发现1例,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 患者男,74岁。钡餐示胃窦黏膜粗糙,1999年6月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见食管上段距门齿24cm有一白色隆起病变,约5mm×6mm,表面轻度糜烂(图1)。同年10月钡餐示食管上段息肉样隆起病变,约10mm×10mm(图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2岁。间断脓样便2年,加重伴血便半年,门诊肠镜示多发性大肠息肉,为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入院。既往有子宫肌瘤及放环节育史,近2个月未行经。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第2d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距肛缘2.0cm处见0.3cm×0.4cm扁平息肉,用PSD-10型高频电发生器指数3.5,先电凝后电切切除成功。距肛缘5cm直肠前壁见菜花样长蒂息肉2cm×3cm,分3次电切成功切除。其周围有3枚扁平息肉,约0.4cm×0.5cm大小,均电切成功。手术顺利。术后卧床休息,无渣饮食,予云南白药、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0岁,因咳嗽、胸闷1个月于2005年8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有少量白痰伴胸闷,活动后胸闷、咳嗽加重伴气短、呼吸困难,尤以吸气时明显,无喘鸣发作。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3岁,因雷诺现象17年,言语狂躁1周于2012年8月23日入院.36岁时有雷诺现象,心包炎,淋巴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使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泼尼松15 mg/d维持治疗,2个月前自行停药,大约1周前开始自言自语、强笑、躁狂、拒穿衣服,入院时检查为谵妄状态,拒绝回答问题,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1:2560,肌酸激酶1091U/L,抗核糖核蛋白(RNP) 1:64,抗SSA抗体1:4,其余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颅脑CT显示额叶枕叶小片状梗死灶.入院后甲泼尼龙1.0 g/d,静脉滴注冲击3次,以后改为水溶性泼尼松20 mg,每日2次.氟哌啶醇15 mg/d,并逐渐减量到2 mg/d,入睡困难时使用氯硝基安定.静脉滴注奥美拉唑20 mg/d,经上述治疗后精神躁狂状态明显改善.9月30日早间呕吐少量茶色胃内容物,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直肠肛诊见黑色便,2d后正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7岁,因反复腹痛、腹泻6个月。再发5d收住人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约每天10次,为黄色水样便.便前伴腹痛,疼痛部位不定,且腹部有“管状物”突起.位置不定.便后腹痛缓解。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检:体温36.8℃,血压138/75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肛门指检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18.
患女性,62岁。以间断呕血,黑便3个月入院。患3个月前反复呕血、黑便。查体:贫血貌,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不大,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胃镜及食道钡餐示:食道静脉重度曲张。肝脾彩色多普勒超声:(1)肝脏形态正常;(2)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通畅,门静脉主干内经1.0cm;(3)脾肿大;(4)少量腹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7岁。腹痛伴柏油样便10 d。腹痛呈阵发性 胀痛,夜间明显.柏油样大使1-2次/d,无黏液或脓液;病后 无发热、畏寒等。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遗传病 史。嗜烟,6-7支/d.嗜白酒30年,约100 ml/d。胃镜见胃 窦部前壁大弯侧2.5 cm×2 cm球形隆起,胃腔内生长,基广 无蒂,表面不平,顶部见椭圆形溃疡,约0.9cm×0.5cm,溃 疡底部脓苔血痂覆盖,周围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图1),初 诊胃窦平滑肌熘伴溃疡出血。入院查:WBC 1.68×10 9/L, 中性白细胞89%,淋巴细胞11%,血液生化检查除血糖为  相似文献   

20.
结肠气囊肿症并绒毛状管状腺瘤癌变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又称为肠壁囊样积气症,以胃肠道壁内多发积气囊肿为特征,是一种少见病症,1783年由Du Vernoi于尸体解剖中发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病例报道,但迄今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够深入。我院于2008年7月收治了1例结肠气囊肿症并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癌变患者,经肠镜、CT及手术、化疗等诊治后恢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