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0)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发现15例患者的术前血液中检测到CEA mRNA表达.17例患者的24枚淋巴结检测到CEA mRNA表达.CEA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者3 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血液微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5).认为微转移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食管癌术前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pN0中CEA mRNA表达,可以诊断食管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26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组(转移组)与淋巴结非转移组(非转移组)的关系,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长度≥5 cm,肿瘤为低分化癌以及肿瘤浸润深度为T2~T4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右胸入路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22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淋巴结转移组(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非转移组)的关系,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患者症状期较长、肿瘤长度、分化程度、肿瘤分期T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肿瘤低分化、肿瘤长度>5 cm、肿瘤侵润深度T3~T4、患者症状期>6个月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选择经右胸入路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对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的数量和分布。结果:转移组淋巴结中DC较非转移组明显减少。在57例转移组中,DC显著者18例,5年生存率55.56%;不明显者39例,5年生存率23.08%。30例非转移组中,DC显著者19例,5年生存率73.68%;不明显者11例,5年生存率36.36%。经x~2检验,在上述两组中,DC显著者的转移和5年生存率与不明显者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程度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食管癌术后复发的患者,一般很难再进行手术治疗〔1〕。研究发现〔2〕,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尚不能达到临床满意的程度,探索新的放疗方案给肿瘤科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现将我们研究的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食管癌纵隔转移淋巴结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就诊的  相似文献   

6.
早期和进展期胃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前哨淋巴结是指引流原发肿瘤的第一个(站)淋巴结,由于其可能最先存在转移,因此其临床意义在于可以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和范围,从而为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指导。然而前哨淋巴结在胃癌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备受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02~2016-07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照组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CD8~+、CD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4~+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而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峻峰  袁挺  邵明永 《实用老年医学》2012,2(2):118-120,123
目的 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120例,按不同的营养方式分为2组,EEN组60例,给予EEN支持;肠外营养(PN)组60例,常规深静脉PN,对2组老年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周营养、免疫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EEN组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44.3±12.5)h比(73.6±11.8)h]、肛门排便时间[(81.5±15.1)h比(138.1±13.2)h]和住院时间[(14.0±1.9)d比(16.2±3.0)d]均短于PN组(P<0.05);EEN组术后1周的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24h尿素氮(BUN)均高于PN组;EEN组患者的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较PN组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E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5). 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EEN能促进术后代谢和免疫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徐勇 《山东医药》2010,50(51):94-9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6例同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检取12个以上淋巴结均无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1、3、5 a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和浸润深度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据此制定规范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pN0食管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远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No期的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探讨微转移与术后复发的关系,以及对分期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食管癌病例,术前行下颈区、纵隔、上腹部CT扫描,观察测量不同区域淋巴结的大小及个数,判断转移情况,术后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8.1%,纵隔和上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分别为36.7%和41.6%。术前CT检查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下颈区75.0%、84.5%、27.2%、96.9%,纵隔63.0%、90.1%、65.3%、92.1%,上腹部70.0%、97.2%、70.0%、97.2%。结论术前CT检查下颈区、纵隔、上腹部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对下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1%.1988年8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505例,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38例(占7.52%),经术后不同辅助治疗后随访5 a,患者生存情况各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方式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后1年内早期复发转移患者与手术后5年内未复发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02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转移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4.42个月。局部复发率为66.67%(68/102),其中85.29%(58/68)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为18.63%(19/102),混合型复发率为14.71%(15/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术后放化疗和术后并发症与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预后差。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的术后早期复发方式。TNM分期为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480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标记各部位清扫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本组38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全组清扫淋巴结5 424枚,平均每例清扫11.3枚,689枚淋巴结有转移。22例患者出现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其中胸上段3例、中段9例、下段1例。胸上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7.6%,高于胸中段(10.5%)和胸下段(1.3%),P均〈0.05。胸下段食管鳞癌向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3.1%,高于胸中段(19.4%)和胸上段(3.8%),P均〈0.05。胸中段食管鳞癌有上纵隔淋巴结(23.5%)及下纵隔淋巴结(29%)和腹腔淋巴结(19.4%)的双向转移趋势,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多见,转移率54.2%。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胸下段食管癌可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隆突下、下胸段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17.
肺腺癌患者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肺癌病例日益增多 ,有关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如部位、频度和范围等为众多学者所关注 ,自 1988年 5月~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13年间收治的 2 5 9例肺腺癌患者施行了肺内、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术 ,对肺腺癌的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N分期之间关系及其在手术淋巴结廓清术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肺腺癌共 2 5 9例 ,取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胸外科。其中男 169例 ,女 90例 ;年龄3 6~ 73岁 ,平均 5 9岁 ;中心型肺腺癌 2 0 3例 ,周边型肺腺癌5 6例。全肺切除 91例 ,肺叶切除 168例。术中按Naruke等[1] …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120例T2期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20例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为23.3% (28/120),不同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的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为T2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原发灶18F-氟脱氧葡萄(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代谢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83例.术前14 d内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定计算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总病变糖...  相似文献   

20.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普遍.尽管颈部淋巴结转移可独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但其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价值尚不清楚,尤其是术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时.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男性、年龄大于45岁、肿瘤直径>4 cm、多灶性和甲状腺外侵犯以及BRAF基因突变阳性等,术前应认真评估颈部淋巴结,必要时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