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p53、K-ras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研究68例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组织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7.1%和44.1%,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13.2%和7.4%),20例正常组织中未检出p53、K-ras基因突变,大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p53、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p53、K-ras基因突变与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突变及p53,APC基因缺失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p53基因突变,缺失,APC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PCR-SSCP方法对抑癌基因p53第4,5,6,7,8外显子,第6内含子在87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突变规律以及PCR-RFLP方法对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6内含子,APC基因在2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的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同,p53突变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别为37.5%(3/8),42.1%(8/19),53.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突变及p53、APC基因缺失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p53基因突变、缺失,APC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PCR-SSCP方法对抑癌基因p53第4、5、6、7、8外显子、第6内含子在87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突变规律以及PCR-RFLP方法对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6内含子、APC基因在2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p53突变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别为37.5% (3/8),42.1%(8/19),53.3%(16/30)。正常组织、浅表胃炎未发现p53突变。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与正常对照组、浅表胃炎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P<0.01)。在肠化、不典型增生病变中未发现Exon8的突变,而在胃癌组Exon8的突变为4例(4/30),提示Exon8的突变主要发生在晚期。在各病变组未发现Exon4、Intron6的突变。对Exon4、Intron6、APC基因的杂合缺失研究表明,25对胃癌标本中有19对Exon4杂合子,杂合率为76.0%,9对有杂合缺失,LOH为47.4%,23对Intron6杂合子,杂合率为92.0%,其中2对为杂合缺失,LOH为8.7%,18对APC杂合子(18/25  相似文献   

4.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s和p53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刚  蔡嵘  陈强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1):762-762
为明确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我们选择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直接测序 ,以检测胃黏膜标本中C Ha ras和p5 3基因的突变情况。一、检测对象1997年 1~ 11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患者 12 0例 ,事先未接受抗Hp治疗。全部黏膜活检组织均经过病理证实 ,其中胃癌 30例 ,不典型增生 2 5例 ,肠化生 (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 2 5例 ,浅表性胃炎 2 0例 ,正常对照胃黏膜 2 0例。二、研究方法1 基因组DNA的抽提 :方法参照文献 [1]。简述如下 :新鲜…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阐明p53外显子突变率与结、直肠癌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大肠癌患者癌灶组织,用PCR-SSCP法进行P53第5~8外显子的检测。结果:108例大肠癌标本中,53例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9.07%(53/108),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外显子与大肠癌部位有显著关系(X~2=73.683,P<0.001)。结论:不同部位的大肠癌患者其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率不同,筛选最有效的外显子进行检测,可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轻病员负担,并在临床推广应用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检测门静脉血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7例行根治术CRC患者术中门静脉和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选择30位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作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癌基因p53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p53基因与人类50%的肿瘤有关。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胃癌病变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分期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胃癌超声内镜检查(EUS)分期与其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应用EUS对73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同时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内镜活检组织标本p53基因突变。p53基因总突率为54.8%;T3(64.3%)T和T4期(67.9)%突变率明显高于T1(0%)或T2期(25.0%)病例(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突变率为67.6%,亦明显高于无转移时的41.7%(p<0.05)。提示p53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癌细胞浸润转移进展,其p53基因突变率增高,术前EUS分期与这种改变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分析胃癌的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p53、K-ras基因对大肠癌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3、K ras基因对大肠癌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PCR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 68例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 2 0例正常组织p53、K ras基因突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中p53、K ras基因突变率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 ,2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47 1 % ,44 1 % ,55 9% (32 /68,30 /68,38/68) ;1 3 2 % ,7 4% ,1 1 8% (9/68,5/68,8/68)。 2 0例正常组织中未检出p53、K ras基因突变及VEGF的阳性表达。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和转移显著相关 (r =0 82 0 ,P <0 0 1 )。p53、K ras均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1 )。结论 p53、K ras基因可上调VEGF的表达 ,p53、K ras基因在调控大肠癌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Wu X  Lu XH  Xu T  Qian JM  Zhao P  Guo XZ  Yang XO  Jiang W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0):741-744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50、癌胚抗原和粪便K-ras以及p53基因突变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的新发胰腺癌患者136例,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40例,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粪便K-ras、p53基因突变的检测。根据结果绘制不同检测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确定最佳阳性分界值。结果血清CA19-9和CA24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031(95%可信区间0·794~0·916)和0·859±0·031(95%可信区间0·799~0·920),最佳阳性分界值分别为68U/ml和25U/ml,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4·4%(98/116)和88·4%(84/95),特异性分别为84·3%(145/172)和79·1%(144/182)。粪便K-ras和p53基因突变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7·8%和27·8%,特异性分别为82·2%和95·2%。将粪便K-ras和p53基因突变与血清CA19-9和CA242测定相结合计算胰腺癌诊断评分,绘制有序分类资料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46±0·017(95%可信区间0·912~0·980),最佳阳性分界值为2分。结论血清CA19-9及CA242对胰腺癌诊断具有相似价值;联合粪便K-ras及p53突变的检测,通过胰腺癌可能性积分,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8例PTC患者(PTC组)、38例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患者(转移组)及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方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因子)表达情况。结果PTC组和转移组血液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转移组显著高于PTC组,PTC组Ⅲ-Ⅳ期者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均〈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可促进PTC的发生和转移;可为PTC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bcl-2、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在胃上皮细胞损伤和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异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许多基因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包括p53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和bcl2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2]。近年来,对bcl2基因和p53基因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以及确切机理尚无定论。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53、bcl2蛋白的表达,对44例胃癌组织和22例癌旁组织及20例胃炎组织标本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研究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定的胃癌组织标本44例,癌旁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威海市立二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胃组织样本和血液样本,其中胃癌组78例,不典型黏膜组25例、正常黏膜组17例;分别采用病理WarrthinStarry银染和ELISA方法观察不同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组织中p5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不典型黏膜组幽门螺杆菌感染、p53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p53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p53和VEGF可调控细胞凋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WAF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p53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定量DNA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WAF1基因在32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和5例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研究其与p53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WAF1mRNA表达相对值(1.06±0.37)U低于其相应旁旁肝组织(1.30±0.37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mdm2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原位杂交检测mdm2基因mRNA的表达,SABC法检测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393%(11/28)的病例有异常的电泳迁移率.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大小、分化及转移无关.原位杂交显示9例HCC出现mdm2基因mRNA增加,7例HCC可检测到mdm2蛋白表达,mdm2基因表达与HCC的大小、分化及是否转移无关.Ⅰ~Ⅱ级HCC中mdm2阳性表达率(133%)明显低于Ⅲ~Ⅳ级HCC中的阳性表达率(538%).11例有p53基因突变的HCC中,只有3例出现mdm2基因表达,另外6例有mdm2过表达的HCC未见p53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的HCC与p53基因无突变的HCC相比,mdm2基因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结论p53基因突变和mdm2基因表达在原发性HC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dm2基因表达与HCC的恶性程度相关.mdm2基因表达与p53基因是否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南宁鼻咽癌患者p53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例鼻咽癌患者、200例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p53基因SNP rs117562731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rs117562731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不同基因型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通过对rs117562731位点多态基因型检测分型发现,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0%、17.0%、3.0%和93.0%、5.5%、1.5%。rs11756273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组与对照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53基因SNP rs117562731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疣状胃炎、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p21蛋白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20例患者进行p21、p53蛋白及HP检测.结果 疣状胃炎、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0.98%和60%(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28.57%(P<0.05);p21蛋白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和39%(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p53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为55%和24.4%(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中p53、p2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56%,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病相关.HP感染、ras基因激活、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顺铂诱导的人NCI-H460细胞获得性耐药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与肺癌化疗后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顺铂(DDP)大剂量(50μmol/L)间歇诱导法,体外诱导具有野生型p53基因的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株,建立多药耐药细胞系H460/DDP;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相关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及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用荧光免疫法测定P53蛋白磷酸化状态;对p53cDNA全长进行扩增及测序,用含野生型p53基因的质粒pShuttleCMVwtp53cDNA转染耐药细胞,测定转染细胞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新建立的人大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株H460/DDP,对DDP及卡铂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021和998,对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甲氨蝶呤、依托泊苷及异长春新碱等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多药耐药株H460/DDP细胞的P53蛋白滞留于细胞浆,在DDP刺激下不能发生磷酸化;LRP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其他耐药相关蛋白水平与DDP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株细胞p53基因第277位点后插入一个“t”;耐药株转染pShuttleCMVwtp53cDNA后,其耐药性可发生部分(532%)逆转。结论 铂类化疗药物诱导的NCIH460细胞p53基因突变与其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有密切关系,p53基因替代疗法可能是克服这类获得性耐药的一个有效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