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鸟氨酸脱羧酶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药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decarboxylase,ODC)是多胺代谢中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各组织细胞内,其中对肠细胞的增生、移行和分化起重要作用.机体调节因素比较复杂.在黏膜损伤性疾病及某些癌前病变等细胞大量增生的病理情况下ODC的表达发生改变,可以作为这些疾病分期、预后及药物作用靶点或疗效的指标.寻找对ODC有作用的药物对于治疗其相关疾病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黏膜屏障结构损伤和功能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现代研究证实许多中医药具有调节炎性细胞、促进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和维护肠内微生物生态等作用,对于肠黏膜屏障的维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外文献,对中药单药成分和复方对UC黏膜屏障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作为一种细胞膜上的亲脂性糖蛋白,可能参与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抗炎、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促进血管增生、促进黏膜修复等多种功能。MFG-E8也因此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胃肠道疾病中,肠黏膜的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克罗恩病等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阻断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黏膜修复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MFG-E8对于肠道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抗炎、促进肠黏膜修复的作用。本文就MFG-E8对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肠道细菌诱发过度的肠黏膜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导致肠黏膜损伤.T细胞过度活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在UC发病中亦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庄肇朦  吕宾 《胃肠病学》2012,17(8):506-50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侵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共同构成,在抗感染、损伤、免疫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的主要病理改变,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UC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上皮细胞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肠黏膜屏障的维持和修复依赖于肠黏膜隐窝基底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近年来诸多IL-22相关研究显示,IL-22兼具抗炎和促炎作用,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较为复杂,可促进或抑制肠黏膜屏障的修复。该文主要就近年来IL-22和肠道干细胞在肠黏膜屏障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重视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冰 《胃肠病学》2007,12(2):71-73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发病机制假设为由大量肠道细菌诱发的过度肠黏膜免疫反应,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导致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患者乳果糖、甘露醇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益生菌治疗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显著下降(P〈0.01),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生菌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康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MMP-3、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乙醇对照组、模型组、肠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21 d后处死大鼠,观察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MMP-3、MMP-9表达。结果肠康颗粒能显著降低MMP-3、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肠康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3、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树突状细胞计数及血清IL-6、IL-12含量,进一步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病例(42例)、IBS病例(20例)及正常对照(10例)的血清及结肠镜活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2;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结果 UC患者肠黏膜CD83的表达及血清IL-6、IL-12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轻重程度分级。结论树突状细胞及IL-6、IL-12均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及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病例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全部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同时取病变肠段肠黏膜和正常肠段肠黏膜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病理组织学改变,PAS染色评估结肠杯状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转录激活蛋白6(STAT6)及黏蛋白2(MUC2)的表达。结果:清肠温中方治疗能显著降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改善其肠黏膜的病理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P<0.01),增加结肠杯状细胞数量(P<0.01),提高结肠黏膜组织黏蛋白MUC2的表达(P<0.01),抑制STAT6的表达(P<0.01)。结论:清肠温中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一种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为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有研究发现,HNF4α对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在炎性反应中HNF4α表达减少可促进其下游炎性因子表达。肠黏膜组织中HNF4α基因表达缺陷可引发慢性自发性结肠炎。进一步研究发现HNF4α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UC防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及对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合酶-2(COX-2)、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沙利度胺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与乙醇的混合物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进行药物治疗外,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SASP混悬液100mg/(kg·d)灌胃,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片混悬液200mg/(kg·d)灌胃。14d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结肠炎症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学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MP-9、COX-2、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沙利度胺能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AI评分和结肠组织中MMP-9、COX-2、IL-8的表达水平,并对损伤黏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沙利度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较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促进黏膜愈合、降低组织中MMP-9、COX-2、IL-8的表达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CD^ 4T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h1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病理改变类似于克罗恩病;Th2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病理改变类似于溃疡性结肠炎。在分化因子IL-10的作用下,调节性T细胞(Trl)又可分泌高水平的IL-10,通过旁观者抑制机制,抑制肠道粘膜免疫病理性损伤,达到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迄今,热休克蛋白(HSP)在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分布特点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标本对HSP在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正常和炎性肠黏膜上皮HSP的表达类型、不同肠段的分布状况,为HSP在肠黏膜保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肠三叶因子对肠黏膜保护与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美元 《胃肠病学》2012,17(3):186-189
肠三叶因子(ITF)由杯状细胞合成和分泌,是肠道的特异性保护因子,通过与黏蛋白的结合、抑制免疫反应和调节凋亡来保护肠黏膜。ITF对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促进肠黏膜损伤后重建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ITF对肠黏膜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T细胞亚型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T细胞功能紊乱与溃肠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CD4 T细胞被激活后引起以肠道损伤为特征的、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引起广泛重视,尤其是CD4 T细胞亚型CD45RBhigh和CD45RBlow/CD4 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了以肠道炎症为特征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改善和肠道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3组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西药组患者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中药组...  相似文献   

19.
正炎症性肠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难治病、终身病,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其并发症及癌变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2]。近年来患病率明显升高,且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缺乏特异性,虽有多种治疗药物和方法,对部分患者疗效仍不理想,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是尚未达成共识的治疗方法之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肠黏膜弥漫性损害为特征的肠道疾病[3-5],修复损伤的结肠黏膜是治愈该病的关键。脐带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综述一氧化氮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及研究进展,提高对一氧化氮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回顾性总结近年国内外对一氧化氮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进展,从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①NO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的合成异常大量研究表明正常人群结肠粘膜既有cNOS又有iNOS,但肌层以cNOS为主;而UC患者结肠粘膜层则以iNOS为主,UC患者结肠粘膜iNOS活性增加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O合成增加,iNOS活性增高,以致致癌性物质亚硝盐合成增多,是UC结肠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②NO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许多学者研究动物炎症损伤模型后发现,炎症初期NO抗炎作用表现在维持微循环完整性,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肠粘膜血流并抑制血小板、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表面粘附、积聚,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抑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保护上皮屏障及促进上皮修复的作用.随着炎症的发展、持续,大剂量NO释放致组织、细胞损伤显得尤为突出.NO导致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有三个途径.@在NO合成过程中,伴有超氧阴离子O2产生,合成过氧化亚硝酸盐(OONO),一旦质子化迅速蜕变为OH及NO2,具有很强的生物氧化性,可造成组织损伤.bNO是机体抵抗细胞内微生物及其他致病因子的第一道防线,能直接作用于微生物,也可用于启动免疫防御系统,若作用过强则造成自身正常组织损伤.CL-精氨酸通过NO介导细胞内传递、降低靶细胞内CAMP/CGMP比例,可激活NK,LAK细胞,直接增加两种细胞毒性;若作用过甚,势必造成正常组织损伤.③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iNOS基因调控表明,针灸可以抑制模型大鼠脾脏、结肠粘膜iNOSmRNA,IL-1βmRNA的表达,降低NO在组织中的浓度及组织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直肠、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合成异常的NO在炎症过程中充当了双重角色.既有其保护作用,又有杀伤毒性及促炎作用,这取决于NO产生部位、数量及作用持续时间.针灸可以降低NO在组织中的浓度及组织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