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避免护理差错,防止潜在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针对2010年某院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类别中占首位的是查对错误72起(62.07%),其次是执行医嘱错误17起(14.65%),操作错误3起(2.59%),标本错误3起(2.59%),其他有21起(18.10%)。结论:加强对危险人群、薄弱时段、高危科室、高风险药物等的管理及有效的应急预案是避免差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它不仅给对病人带来危险,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儿病房是高风险科室,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与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新设备、新仪器的引进使用,加之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逐渐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损伤呈上升趋势。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尤其是新型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室护士常处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手术室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科室,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  相似文献   

4.
孙彩娟 《全科护理》2011,(34):3177-317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骨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强化护士细节管理的理念,提供安全的设施与布局,杜绝药物不安全因素,做好高危人员、高危时段、高危病人、特殊操作监督管理,及时检查、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以加强骨科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保障了骨科病人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提升了病人满意度.[结论]在骨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从根本上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99-100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新设备、新仪器的引进使用,加之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逐渐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损伤呈上升趋势.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尤其是新型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室护士常处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手术室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科室,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现对影响手术室护士健康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沈志娟  )  周凤勤  ) 《护理研究》2013,27(17):1765-1766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存在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管道滑脱、新生儿意外事件等风险,是《病人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规避护理意外事件发生,保障母婴安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2011年始,我院对住院产妇进行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高风险人群实施预防措施,履行护理安全告知,使院内意外事件"零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手术室为高风险科室,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将产生严重后果。为有效地规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手术护理,我院从2005年[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提取了14项DVT影响因素变量,对102例髋、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不同手术部位等7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种类及使用骨水泥3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各类危险因素的全面评估;是否早期活动、使用何种抗凝药物及是否使用骨水泥是DVT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评估。  相似文献   

9.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护理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提取了14项DVT影响因素变量,对102例髋、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不同手术部位等7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种类及使用骨水泥3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各类危险因素的全面评估;是否早期活动、使用何种抗凝药物及是否使用骨水泥是DVT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评估。  相似文献   

10.
庄佩杏  黄沐川  林丽璇  李洁璇 《全科护理》2020,18(11):1312-1316
总结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包括全身营养情况、基础疾病、类固醇药物使用、新辅助治疗、解剖结构、术中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并综述该时段国内外的护理措施和进展,为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长、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介入导管室护理治疗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1~6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介入导管室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分析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科室敏感指标检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科室核心制度落实率、应急预案完整率、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高危药物使用与管理合格率、高危风险评估与应对合格率、危险值报告处理制度落实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患者对就医环境、基础护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服务质量等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及应用可提高介入导管室护理服务质量,对科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randen量表评估对高风险压疮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应用Branden量表对89例患者实施压疮风险评估,对评分≤12分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各项相关指标与压疮高风险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Branden评分平均为9.42±2.01分,其中Branden评分≤9.分的极高危患者占47.19%.与压疮高风险相关因素有:患者无法活动(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并存)、皮肤潮湿、营养不良、体温改变、循环不稳定,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结论 应针对患者压疮高风险的危险因素做好积极的预防和护理,使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的上报率增加,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提高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目前在高危人群中有关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评估、临床目前常用的一些机械辅助方式、静脉保护、饮食指导、药物预防及下肢血液循环情况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为加强内科高危人群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应从对病人的初级筛查评估入手,针对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中、高危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阐述了现阶段在下肢血栓预防研究中机械预防护理辅助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实施情况,旨在为临床一线护士提供帮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坠床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患儿坠床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95例患儿,共发生坠床事件4例次,分析患儿坠床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比较护理对策实施前后患儿的坠床发生率、高危坠床患儿健康教育覆盖率、家属防范坠床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儿坠床的危险主要包括患儿因素、家长因素、护理因素和设备因素等,通过制定实施相应护理对策,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患儿的坠床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干预后高危坠床风险患儿健康教育覆盖率、家属防范坠床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分析患儿坠床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实施相应护理对策,能有效预防患儿坠床等高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干预在介入导管室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科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标准,对介入导管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的具体策略,对实施前(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和实施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科室敏感指标检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科室核心制度实施率、分级护理实施率、应急预案完整率、健康教育实施率、专科技能合格率、高危药物使用及管理合格率、高危风险评估和应对合格率、危险值报告处理制度实施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建立及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仅有利于介入导管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对科室落实持续质量改进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呼吸内科专科护理高风险预控制体系,旨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避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方法:运用科学的风险筛查工具甄别专科高危病种、高危药品、高危意外损伤人群、高危护理技术,构建专科危机值,形成风险评估体系;划定风险等级并予以相应的风险分级管理。结果:实施2年来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平均10例/年降为平均3例/年,护理服务满意率由92.1%提升到97.3%,护理安全目标达标率由90.3%提升到95.2%。结论:护理高风险预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规避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高风险,实现患者安全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85起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分析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上报护理部85起护理缺陷,从护理缺陷的原因、内容、缺陷责任人的情况、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85起护理缺陷中,人员因素是主要的因素,占62.3%;技术因素占22.4%;管理因素占15.3%.3年护龄以下的护士是发生缺陷的高危人群,占72.9%.发生缺陷最多的科室是工作繁忙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儿科,分别占17.7%、17.7%和15.3%.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是防范护理缺陷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提高护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才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董启玉 《全科护理》2013,11(2):151-15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流行病学资料及高危因素,为临床规范性治疗、预防及护理VTE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VTE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VTE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及高危因素,并针对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VTE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生VTE的年龄高峰主要在60岁~69岁,其次是70岁~79岁;发生VTE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行动受限、机械通气障碍、年龄偏高、药物使用不当、骨折、血液高凝等。[结论]做好ICU病人发生VTE病人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PTE的认识,并给予积极治疗、预防及护理可减少ICU病人发生VTE。  相似文献   

19.
张喜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98-1000
急诊监护病房的住院病人病情危重,抢救率大,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属于高风险科室,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而影响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专科护理.[结果]极高危组病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的置入对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作用.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结论]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