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176例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的变化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与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76例患者均经CT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176例均除外糖尿病及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85例,女91例,平均年龄58±241...  相似文献   

2.
贾子善  王茂斌 《中国康复》1993,8(3):118-121
对122例病后4个月内开始康复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预后情况及部分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独立步行、持杖步行和不能步行3组患者的特点。本组患者的最终步行率为74.6%,其中近2/3为独立步行。病后1个月内开始康复组步行率高于1个月后开始康复组,步行能力的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最初3个月内(占73.6%),而6个月后恢复步行者很少(1.1%)。步行能力恢复得越晚,持杖步行的可能性越大。下肢运动功能差、年龄大、失语、痴呆、心脏病及坐位平衡障碍均是步行能力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房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患者房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将房颤并发首次脑卒中的25例老年患者列为研究对象(AF组),另选年龄、性别与AF组相匹配的脑血栓形成脑卒中患者2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脑卒中发病〉48h和治疗1个后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结果:入院时AF组的神经功能和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0.001);1个月的AF神经功能和ADL的恢复程度仍明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杨志香,吕秀东,刘凤珍,张志恒,王智勇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虽然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临床经验表明现代康复医疗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残疾。我们于...  相似文献   

5.
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预后的新标准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和AHA.SOC标准对9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病后3月及6月进行评价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在病后3月及6月神经损害程度分别为75.6%、61.0%,生活依赖分别为68.3%、63.4%。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6.3%、42.7;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3.2%、14.6%。3月和6月间神经功能和生活功能受损均有改善(P〈0.05)。入院时神经功能损害和年龄是影响  相似文献   

6.
早期物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不实施物理治疗,任其自然恢复。结果:治疗组Fugl-Meyer和功能独立性测量得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方面的评分也有一定提高,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对照组,两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病后7天之内开始康复,47例)和早期组(病后7~29天开始康复,46例),全部患者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按早期康复程序进行床边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帮助练习。结果:治疗前两组资料可比,经平均35天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及继发性损伤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8.
王玉凤  米景龙 《临床荟萃》1997,12(5):207-208
由于对脑血管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糖尿病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后伴血糖升高者,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对脑卒中的短期预后也有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对照分析了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993年3月~1994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发病年龄41~80岁,平均65.45岁.全部病例经CT证实诊断,其中脑出血24例(25%),脑梗塞68例(70.83%),脑栓塞4例(4.17%),脑梗塞与脑出血之比为3:1.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常规静脉取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验血糖,正常值为 3.9~6.1mmol/L,大于 6.1mmol/L者定为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双眼同向偏视(CED)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并与同期住院102例急性脑卒中非CED患者作比较,结果,两组发病后3个月死亡率及严重残废率显著性差异,CED组死亡率(0.621)高于非CED组(0.382),P〈0.01;前者严重残废率(0.172)高于后者(0.059),P〈0.05。并发现右CED者(33例)多于左CED者(25例),后者死亡率(0.760)则高于前者(0.51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证型中风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67例中风患才,辨证分为肾阳气虚血瘀证(阳虚型)和肾阴气虚血瘀证(阴虚型)两型。比较两型患者的与健康人的氧自由基及因液流变学指结果:两型中风患者的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及过氧化脂质均分别明显低于及高于健康人;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的及全血粘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血小板电泳时间明显延长;阴虚型红细胞电泳时间较健康人明显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脂质、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有全血粘度两型间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717-718
【目的】评价动态血乳酸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并与入院后6h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6h乳酸清除率,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性别构成、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监测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高血糖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32.56%、11.62%,P<0.01);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也显著高于存活组[(8.23±1.04)mmol/L,(7.10±1.12)mmoL/L,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鉴别,除CT外,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该类患者诊断是否有助,尚待研究。我院内科两年来将收治的经颅脑CT确诊的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老年脑卒中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检测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而脑梗塞患者因液粘度明显增高;恢复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较急性明显增高,而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  相似文献   

15.
影响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曼丽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1,16(3):289-291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了17个可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发病后2月末Barthel's日常生活活动指数(BI)和发病后2月末与入院72小时内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FSSS)百分数为标准,进行前瞻性,单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分析的研究。结果:对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表明,影响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入院MFSSS、年龄、院外延误时间、卒中部位、并发症、占位效应。结论:减少院外延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入院MFSSS、年龄、院外延误时间、卒中部位、并发症、占位效应。结论:减少院外延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重视对高龄,入院MFSSS积分较高,有占位效应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处理。对增进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 日常生活活动(ADL)的Katz 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价ADL 能力的方法,瑞典En-k(?)ping 州立医院曾对其在急性期医疗中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研究。在S(?)dert(?)lje 州立医院的一项关于脑卒中病人的前瞻性研究中,该指数看来对住院时间长短、出院类别以及在卒中后头几个月中的死亡或存活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某些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97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收治的 189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脑卒中患者中伴有意识障碍、视乳头水肿、双侧瞳孔不等大、应激性溃疡、抽搐者预后极差 ,与不伴有意识障碍、视乳头水肿、双侧瞳孔不等大、应激性溃疡、抽搐者对比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头痛、高血压、发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对预后影响不大 ,与无头痛、高血压、发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比无显著差异 (P均 >0 . 0 5 )。结论 脑卒中的预后与某些临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并发症越多、越重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次中风患者预后生活能力与临床中医症状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96例首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入院时中医症状发生情况,对中医症状与出院1年后mRS评分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入院时均出现半身不遂,发生率为100%,而其他中医症状在不同mRS评分中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恶心呕吐、半身麻木、头痛、痰多、烦躁以及气短与mRS评分有关(P均<0.05);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干扰症状后,恶心呕吐、半身麻木、头痛、痰多、烦躁以及气短构成回归模型,该回归模型残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对于预测mRS评分具有显著作用(F=20.338,P<0.001)。结论首次中风患者中医症状发生情况与1年后运动功能水平有关,这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可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量分析获取有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涛  宁波  马宇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281-2283
目的探讨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75例休克患者,以7 d结局分为存活组44例,死亡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出现休克时、休克后24 h、48 h及72 h血乳酸值并计算6 h乳酸清除率。结果死亡组在休克时、休克后24 h4、8 h及72 h时的血乳酸值分别为(7.3±1.4)(、5.8±1.0)(、3.8±0.5)、(2.0±0.2)mmol/L,其中休克时、休克后24 h组明显高于存活组(4.7±1.0)(、2.8±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计算6 h乳酸清除率(6.7±2.7)显著低于存活组(29.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24 h内)血乳酸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休克的严重程度,早期乳酸清除率越低,预后越差,两者联合可有效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