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4岁,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时而咯全血痰,色鲜红。经胸部CT扫描显示:右肺上叶可见一约5.0cm×7.0cm密度较高的纤维状阴影,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可见一约5.0cm×7.0cm边缘光滑密度较高之团块状阴影。CT诊断:“肺结核,咯血,右侧胸膜炎”而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8年,曾规律抗结核治疗,但8年来经常有咳嗽,咯痰,胸闷等症状;乙型肝炎病史30年,肝硬化,肝癌右叶切除术后两年。查体:呈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下呼吸音语颤减弱,叩诊略浊。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心音纯正,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0岁.左上腭逐渐肿痛,相继出现丘疹及溃疡3周,偶有痒感,亦无咳嗽及发热.检查:全身表浅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上腭及磨牙后区黏膜明显溃疡,大小约3.0cm×2.0cm,表面有散在结节,质中,触之易出血,牙不松动,张口不受限.  相似文献   

3.
腺苷辅酶维生素B_(12)(Ⅰ)在pH2.0和pH7.0条件下紫外吸收光谱不同,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在304.5±0.5nm波长处测定Ⅰ的含量,△E_(1cm)~(1%)为58.0方法专一性高,回收率为98.63%,cv为1.77%,不受存在的维生素B_(12)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8岁,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一年。于1993-08-07入院。无发热、腰痛、膀胱刺激症状,查体:消瘦体质,腹平坦,肝脾不大,未触及肿块.CT 及超声检查提示膀胱顶部右侧壁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偏右片状隆起,大小约2.0cm×2.0cm,表面见少量坏死组织覆盖。手术见肿瘤局限于膀胱右侧顶部,三角区及其它壁组织未见异常,病理检查见灰红色肿物与膀胱壁粘连,肿物大小约3.0cm×2.0cm×2.0cm,表面较平坦,实性,质脆。镜下见肿瘤细胞分泌大量沾液形成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33岁.主因经期腹痛2年,加重1年,伴月经量增多半年入院.妇科检查:宫体均匀性增大如孕12周,质硬.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为10.0 cm×8.6 cm×7.0 cm,肌层回声不均,前壁肌层厚5.0 cm,后壁肌层厚约1.1 cm,前壁肌层内可探及范围约7.0 cm×6.8 cm×3.0 cm回声不均质区.考虑子宫腺肌症(腺肌瘤).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33岁.主因经期腹痛2年,加重1年,伴月经量增多半年入院.妇科检查:宫体均匀性增大如孕12周,质硬.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为10.0 cm×8.6 cm×7.0 cm,肌层回声不均,前壁肌层厚5.0 cm,后壁肌层厚约1.1 cm,前壁肌层内可探及范围约7.0 cm×6.8 cm×3.0 cm回声不均质区.考虑子宫腺肌症(腺肌瘤).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分支杆菌(Atypical mycobacteria缩称AM)引起人体显著病变,称为非典型分支杆菌病(AM病),它的病变特点与结核杆菌病变有相似之处,二者不易鉴别。本文报道一例致死性播散性AM病,并伴有播散性分支杆菌性组织细胞增生。 1 临床资料和方法:女孩,7岁,主诉:2岁时肝脾肿大,腹泻、消瘦,入院治疗,诊断为肺门淋巴结结核,两月好转出院。后病情加重再次住院,抗结核、抗贫血,对症治疗无效,入院7天死亡。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黄豆粒大,肝于右肋下7.0cm,剑突下5.0cm,脾入盆AB线24cm,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9岁,孕6产2,2008、2015年分别行剖宫产术各娩一女婴,2014年因剖宫产瘢痕妊娠于浙江省某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手术过程顺利.2016年4月22日患者于我院经MRI确诊剖宫产瘢痕妊娠,行宫腔镜下子宫瘢痕处妊娠组织清除术,术中见子宫峡部前壁偏左3.0cm×2.0cm×2.0cm缺陷,...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5岁,于1987年10月以纳差、乏力、全身皮肤黄染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纳差、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并于1月前出现咳嗽、咳痰,经某医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无效,继出现腹胀、全身皮肤黄染来我院就诊.查体,T38.8℃,一般情况不佳,消瘦、贫血貌、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双面颊、双上肢及躯干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约0.1cm×0.1cm大小红斑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两肺呼吸音稍粗糙,腹软、膨隆,肝肋下5cm、脾肋下14cm、质中、有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93岁.左乳腺肿物3个月.近一个月生长较快,明显增大伴有疼痛.10年前患有"心梗","脑出血"病史,查体:双侧乳腺增生,左乳腺增生组织内可触及2.0cm×2.0cm×1.5cm圆形肿物,质的石头样硬,与胸壁固定、触痛( ).局部及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无肺、脑、骨骼转移征象.手术于05年3月2日在局淋下规范性切除肿物及增生乳腺组织.肉眼所见:肿物发生于增生乳腺组织内,切除瘤体无完整包膜,呈侵润性生长,己侵犯胸大肌.瘤体切面呈鱼肉样.同期切除增生乳腺组织约8.0cmX 7.5cm×1.5cm,类似于肌腱样韧硬,呈白色.  相似文献   

11.
丁凯 《河北医药》2008,30(7):970-970
患者,女,36岁.2006年6月体检时超声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因患者无任何症状,拒绝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07年6月再次体检时超声仍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但一年来肿块无明显改变.于2007年8月28日入院,查体:血压120/90 mm Hg,心率66次/min,全身浅表淋巴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超声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均正常,膀胱黏膜尚光滑,内壁可见一中强回声光团,大小约3.5 cm×2.0 cm×2.3 cm,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将内镜下直径》2.0 cm息肉称为大息肉,直径》3.0 cm息肉称为巨大息肉.我们应用热电极在结肠镜下行电烙样加热,使息肉层层脱落、萎缩至完全消失,避免了大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例] 男,30岁.主因早饱、呕吐2个月,加重伴上腹胀15 d就诊.胃镜见:胃底、体交界后壁可见巨大肿物,大小7.0 cm×8.0 cm,呈半球状广基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基本完整,可见毛细血管网,无黏膜桥形成(图1见封3),考虑间质瘤、壁外肿物不除外.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2岁.因头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窦炎,给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来院就诊.自述:感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即往无出血史,无其它疾病史,无遗传病史.查体:营养不良,中度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一),明显肝脾肿大,肝于右肋下1 cm处,剑突下3 cm.脾大脐下2指,中度硬,无压痛,无腹痛,全身未见出血点.B超示:肝右叶斜径12.6 cm,右肋下长度1.3 cm,左叶剑突下长度1.8 cm,门静脉内径0.8 cm.回声均匀.胆:总胆管0.3 cm.脾:肋间厚度7.2 cm,脾脏下缘于脐下1 cm,实质回声均匀.诊断为肝大、巨脾.血常规:WBC:6.4×109/L,RBC:4.36×1012/L,Hb:12 g/L,PLT:164×109/L,DC:N:0.64,L:0.36.肝功+蛋白分类:ALT:29.7,TP:68.80,ALB:47.00,G:36.79,A/G:1.30.骨髓示有核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偏小,巨核细胞多见,颗粒巨增多,血不板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病例] 男,30岁.主因早饱、呕吐2个月,加重伴上腹胀15 d就诊.胃镜见:胃底、体交界后壁可见巨大肿物,大小7.0 cm×8.0 cm,呈半球状广基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基本完整,可见毛细血管网,无黏膜桥形成(图1见封3),考虑间质瘤、壁外肿物不除外.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患者,47岁,因腹壁肿物伴腹痛1a,于2000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5月发现下腹手术疤痕处有3.0cm肿物,无不适,未作任何处理,近7月来肿物渐渐增大,伴有持续性隐痛,经抗炎治疗无缓解.患者于1998年9月因腹胀、排尿困难在外院行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癌.G2P2.入院检查:身高1.55m、体重40kg,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脐下1cm至耻骨联合处腹壁有10×8×7cm质硬、固定肿物,其表面皮肤菲薄近破损,不潮红,触痛明显;双腹股沟分别触及3.0cm及3.5cm肿大淋巴结各1个.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如孕7周大小、质硬、活动差;左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手术切口下方探及9.5×5.4cm实性低回声团,边缘不规则;腹壁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腺癌细胞.于2000年7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壁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腹壁筋膜、腹直肌及腹膜分别缺损12×8cm,子宫体增大10×8×6cm呈黄白色硬节样,表面不平;膀胱顶部有2处分别为2.0~2.5cm直径黄白色硬节,并与腹壁肿物近耻骨处紧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021年33例超声及CT引导下肾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大体标本长度并进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和电镜检查,比较肾小球数目及穿刺术后并发症。结果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标本长度分为0.5~0.9 cm和1.0~2.0 cm两组,0.5~0.9 cm组时光镜肾小球为9.5(6~12.75)个,免疫荧光下肾小球为4(2~6)个;1.0~2.0 cm组时光镜下肾小球为9(8~10.5)个,免疫荧光下肾小球为4(3~6.5)个;CT引导下穿刺标本为1.0~2.0 cm时光镜肾小球为10(8~16.5)个,免疫荧光下肾小球为5(2.5~7.5)个;穿刺标本长度为1.0~2.0 cm时,超声引导下肾周出血发生率为11.11%,CT引导下肾周出血发生率为83.33%。结论 超声及CT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疾病诊断,CT引导下肾穿刺获取肾小球个数较超声多,但肾周出血率较超声引导下高。  相似文献   

18.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44岁,皮肤瘀斑伴牙龈出血4天就诊,查体:右上腹部皮肤可见一个3 cm×6 cm大小瘀斑,全身体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骨下段无压痛.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元月以来,我们采用利福平胶囊粉剂应用于创面,治疗创面感染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20岁以下11例,20~50岁36例,50岁以上21例。病程15天以上47例,30天以上2l例。创面最小2.0×3.0×0.3cm.最大19×25×1.32cm。对局部症状明显及发热者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静脉注射或肌注。一般情况给  相似文献   

20.
随着输尿管镜的普及,使绝大多数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处理由开放转向微创.对大多数尤其是初学者来说,输尿管导管引导下输尿管进镜是一种常用且较安全的方法.本文回顾性整理经上述方法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病案资料,探讨输尿管进镜的方法、常见问题及处理的技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1 月至2011 年3 月共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283 例,其中下段结石158 例(55.8%),中段结石125 例(44.2%).男168 例,女115 例,年龄17~78 岁.输尿管结石大小0.5cm × 0.5cm~2.0cm × 2.0cm,腹部X 线平片示输尿管结石显影238 例(84.1%),45 例(15.9%)未显影或因肠道气体影响显示不清,经泌尿系CT加成像显示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