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5~6月使用Rashkind动脉导管堵闭系统治疗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年龄4.5~10岁,平均5.8岁。体重12.5~26.5kg,平均18.3kg。漏斗型10例,管型2例。PDA最窄处内经2.2~4.9mm,平均3.9mm。12例堵闭术均一次成功。术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诊,术后第2天4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仅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无一例有并发症。提示该方法Pors-mann有适应证范围广,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Amplatzer堵塞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研究评价新的自膨性Amplatzer堵塞器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于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应用Amplatzer堵塞器关闭突兀 ,年龄0.8~11岁(平均3.9岁),体重7~39kg(平均15.8kg),PDA最狭处直径2.3~6.43mm(平均3.5mm)。应用6F长鞘经股静脉插至降主动脉递送堵塞器,术后10~15分钟作主动脉造影评价即职效。关闭术后24小时、1月、3月、6月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报告15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的疗效,男10例,女5例;年龄6.7±2.9岁。14例为未经外科手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其中10例为局限性,4例为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型,另1例为外科手术后再狭窄。采用的球囊平均直径10.5±2.6mm,为缩窄区直径的2.7±0.6倍。术后平均压差(ΔP)由7.3±1.8kPa(54.8±13.5mmHg,1kPa=7.5mmHg)降至2.3±2.1kPa,缩窄区直径由3.8±1.1mm扩大至8.4±2.5mm。10例局限性主动脉缩窄及1例外科手术后再狭窄术后ΔP≤2.7kPa,术后平均随访5.6年,90%病例ΔP仍持续下降,造影随访未见动脉瘤发生。4例发育不良型术后ΔP>2.7kPa,3例进行外科手术。认为球囊扩张术对局限性及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瓣膜疾患行瓣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总结1990年1月-1998年4月收治的学龄前儿童瓣膜疾患283例,男130例,女153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3.05岁,其中≤1岁22例(7.77%)。≤3岁170例(60.07%)。体重3.1-21.0kg,平均11.84kg,≤10kg106例(37.46%)。主要瓣膜疾患包括:单纯瓣膜疾病9例(3.18%),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MI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弹簧圈堵闭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10月堵闭治疗25例PDA患儿,年龄15~140岁,平均68±27岁;体重10~37kg,平均197±79kg。PDA最窄处直径13~28mm,PDA长度50~109mm;形态有短管型、长管型、漏斗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种弹簧圈堵闭PDA。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心血管造影显示,80%(20/25)患儿有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彩超复查仅有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彩超复查无一例有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PDA,是较安全且创伤小的非开胸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特别是PDA最窄处直径在3mm以内的患儿  相似文献   

6.
蘑菇伞型堵闭器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 堵闭装置———自动扩张蘑菇伞形(Amplatzer)堵闭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9 例PDA 患儿( 男21 例,女28 例),平均年龄3-4 岁(0-3~12 岁) ,体重平均12-4 kg(4-5 ~23-4 kg) ;PDA 大小平均为3-5 mm(2-1~7-1 mm),均用直径为6 ~10 mm 的堵闭器进行堵闭。结果 49 例患儿均一次堵闭成功,术后24 小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仅2 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平均手术时间为42-0 分钟(33~50 分钟),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6-5分钟(5~8 分钟) 。随诊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采用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堵闭器堵闭PDA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适应症范围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经胃壁隧道食管胃粘膜腔内吻合为5例食管严重狭窄患儿进行了手术。男3例,女2例。年龄1.5~6岁,平均3.1岁。2例为先天性食管狭窄,3例为误服烧碱或清洁剂所致。5例食管狭窄段长4~8cm。颈部吻合和弓上吻合各1例,弓下吻合3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重型尿道下裂的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总结近7年来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联合阴囊中缝皮管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57例,平均年龄3.8岁,阴茎囊型30例,有囊型20例,会阴型7例。平均重建尿道长度4.5cm。所有病例在术后1个月内检查1次,其中30例得到1-5年的随访。结果:一其手术成功率87。8%,阴茎外观满意。尿瘘6例(10.5%),尿道口凭空再次成形1例(1.7%)。本组中27例伴有阴茎发育不良,术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治疗周晓初,汤绍涛,阮庆兰10年来,共收治小儿腹部闭合损伤患儿55例,手术治疗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7.6岁;非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8.9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  相似文献   

10.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13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小儿的应用特点。133例便血患儿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男74例,女5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4岁,平均5.8岁。均在静注氯胺酮(1mg/kg)静脉全麻下镜检。诊断直肠、结肠息肉90例,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4例,直肠血管瘤1例,巨结肠术后“Z”形吻合口肉芽出血1例,慢性结肠炎12例,全结肠未见异常25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为回肠美克尔憩室,1例为小肠内瘘,其余12例便血原因不明)。单发息肉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46例,占55.4%)和直肠(19例,占22.9%)。行息肉电切术86例,其中184例电凝、电切指数均分别控制在3.0~3.5和2.5~3.0范围内,切除息肉103枚。全部患儿治愈。便血是小儿结肠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在镇静状态下镜检安全可靠,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低位斜菜骨盆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位斜形骨盆截骨治疗8 ̄14岁(平均10.2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4例,18个髋关节,经平均6.9年的随诊,疗效满意。低位斜形骨盆截骨不缩小骨盆内径,增加对股骨头的覆盖,新建的臼盖与真臼外缘近似弧形圆顶,可以预防Chiari骨盆截骨术的远期并发症,本文对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肾脏疾病时的变化,我们观察了10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尿NO-2/NO-3和环鸟苷酸(cGMP)的变化,并做了应用激素后的动态观察。研究对象:10例NS住院患儿,年龄8~14岁,男6例,女4例,入院前均未行激素治疗,入院后在使用激素前和使用后[即口服强的松1-5~2mg/(kg·d)或静脉注射甲基氢化泼尼松10~15mg/kg,隔日1次,用药前及用药1~3周后]接受了检测。并有同期住院的非肾脏疾病和无活动性炎症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1…  相似文献   

13.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各种术式的疗效,对1984~1994年手术治疗的16例进行回顾和随访。手术年龄3个月~11岁,其中1岁以下4例。损伤部位:上干型10例,下于型4例,全臂型2例。手术方式:神经松解术7例,神经移位或移植术3例,上肢功能重建术6例。15例得到2~12年随访(平均10.5年),有效率73%(11/15),优良率47%(7/15),1岁以下随访3例均属优良。结论:如果伤后3~6个月经综合治疗无明显功能改善者,应积极手术探查。手术应借助显微外科器械完成,松解应彻底。  相似文献   

14.
5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1998年6月,笔者对23例5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者施行手术治疗,占同期62例1周岁以下婴儿VSD修补术的37.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为3~11个月(平均为6.78±0.53个月),体重为3.2~5.0kg(平均为4.38±0.21kg)。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23例,反复心衰17例。11例因难治性肺炎或心衰,经内科控制下急诊手术。全组均经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全组均伴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肺动脉…  相似文献   

15.
血细胞分离机在小儿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常君  郑伟敏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0):641-642
应用血液细胞分离机治疗小儿血液病,具有年龄小、静脉细、血容量低的难点。我们尝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0例血液病患儿进行治疗,报告如下。对象:1997年8月~1998年5月,本院10例患儿,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7-4岁(3~12岁);体重13~28kg,平均18kg。疾病类型和治疗方式:(1)去除白血病细胞:共6例,其中5例为急性白血病初发患儿(M21例、M11例、ALL3例);另1例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采集前,6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在(130~240)×109/L。(2)采集外…  相似文献   

16.
小儿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小儿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25例平均年龄6.7岁,平均体重20.1kg的胸部疾病患儿施行VATS,其中脓胸清除9例、纵隔肿瘤摘除7例,肺大泡、肺囊肿切除3例,肺叶切除、血胸清除与先天性膈疝处理各2例,占同期VATS总数(260例)的9.6%。结果 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4min,平均留置胸管2.4d,术后平均住院7.2d,1例膈疝术后第10d因左肺发育不  相似文献   

17.
9例小儿垂体微腺采用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女性5例,男性4例,年龄8-15岁,平均10.5岁。其中生长激素细胞腺瘤6例,催乳素细胞腺瘤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1例。方法:本组均经血清激素检查,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无死亡。7例获长期随访(平均2.2年),有6例恢复良好;1例血清激素水平又有增高,且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全肠外营养10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更合理的小儿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支持的方案。方法收集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中住院患儿应用TPN≥5天的临床资料共108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TPN持续17天(5~132天)。经周围静脉TPN103例,中心静脉TPN5例。结果108例中出院102例,死亡6例。出院患儿中体重增加48例,不变33例,下降21例。发生TPN有关的并发症共12例(占11.8%),其中肝损害及胆汁郁积5例,高血糖2例,高脂血症2例,低磷、低钙血症2例,导管感染1例。结论(1)一般热卡在167~335kJ·kg-1·d-1,可获得正氮平衡及体重增加。推荐氨基酸剂量婴幼儿为2.0~2.5g·kg-1·d-1,儿童为1.5~2.0g·kg-1·d-1;脂肪乳剂婴幼儿推荐量为1~3g·kg-1·d-1,儿童为1~2g·kg-1·d-1。(2)婴幼儿应选择小儿氨基酸;肝功能不全或肿瘤化疗患儿应选含中链甘油三脂的脂肪乳剂。(3)脂肪乳剂输注应>16小时;葡萄糖8~14mg·kg-1·min-1,提倡“全合一”输注。(4)应常规补充钙磷。  相似文献   

19.
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全部为我科住院患儿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2~14岁。其中2~3岁3例,3~7岁22例,7~14岁10例。病程3个月至5年急性ITP19例(占54.28%),慢性ITP16例,(占45.72%),均作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部分病例检测血小板抗体。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病程大于3个月,(2)先后曾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治疗8周以上,血小板曾上升到正常,激素减量后血小板即下降;(3)曾应用静脉高效价入血雨种球蛋白治疗,0.4g/kg·d静脉滴注5天,血小…  相似文献   

20.
漏斗胸矫正术后肺功能远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了解漏斗胸矫正术后肺功能的变化及肺功能能否功能否恢复到正常水平。方法随访27例泥漏斗胸术后患儿,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8-16岁,平均手术年龄是4.98岁,平均随访时间为6.8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