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海英  魏峰 《现代保健》2008,(33):28-2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预防以及对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123例痊愈,6例遗留高血压疾病2例因HELLP综合征,血小板严重减少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和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明显降低孕妇及围产儿死亡,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在苍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蛋白血症为最多见的并发症,并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以此为主,其他并发症相对少见,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心功能不全、产后出血、DIC、HELLP综合征发病率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围生儿主要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早产等,并且发生率均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出现胎死宫内、新生儿重度窘迫、围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充分地认识,以早发现、早治疗及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可以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使围生儿获得理想的结局,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并发症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 000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2 000名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是否有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孕产妇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44例;有并发症组患者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孕妇的母婴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围生儿结局。在临床上应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度重视,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维生素A、D、E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比较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比较围生儿预后情况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D、E水平,分析维生素A、D、E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P0. 05);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显著低于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P0. 05);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显著低于围生儿预后良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P0. 05);维生素A、D、E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 05),维生素A、D、E预测界值分别为35. 3 ng/ml、40. 5 ng/ml、45. 6 ng/ml。结论维生素A、D、E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呈低水平状态,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维生素A、D、E联合检测对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有较高准确度,可能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金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38-243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09年收治的2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78例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分娩方式、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通过解痉、降压、镇静、合理的扩容及利尿,适时终止妊娠等有效措施,2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全部治愈。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体重<2 500 g)、围生儿死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早期发现、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大幅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对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社会因素主要为居住地,城市孕妇患病率明显低于农村(P0.05);②产科因素主要为产次,初产妇与经产妇患子痫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低蛋白血症组孕妇终止妊娠孕周为(34.8439±4.9160)周与非低蛋白血症组孕妇终止妊娠孕周(36.2387±3.093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组围生儿体重(2146.0382±827.3002)g与非低蛋白血症组围生儿体重(2464.5455±807.113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孕期监测,对已经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在严格掌握禁忌证下适量补充白蛋白以缓解病情、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7.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大提高了围生儿的死亡率。早期发现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更好地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的死亡率。胸腺组织在胎儿期已开始发育,有研究表明胸腺发育的异常与众多疾病相关,目前已有利用二维、三维超声检测技术对胎儿胸腺前后径、周长、横  相似文献   

8.
麦燕  麦燕婷  麦丁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96-339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与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65例(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42例(GIGT组)、糖耐量正常孕妇40例(对照组)的孕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组及GIG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及手术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GDM、GIGT均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应积极进行孕期糖代谢的筛查,对妊娠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应积极进行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忠  许建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675-4677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以及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20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程度、尿蛋白程度、发病孕周以及分娩孕周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于患者主要相关因素为尿蛋白程度及发病孕周(P<0.01);对于胎儿以及新生儿其相关因素为尿蛋白程度及分娩孕周(P<0.01)。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当严格控制病情的发展,并对蛋白尿等相关疾病进行及时的纠正,并在尽可能情况下延长分娩孕周以减少患者及围生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笔者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以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并分析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IC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围生儿结局资料和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围生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P的发病时间、合并乙肝、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P家族史、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有关(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皮肤瘙痒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P的发病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高总胆汁酸是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P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病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高总胆汁酸是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孕产妇疾病,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疾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可以提高孕妇的健康程度和孕妇的治疗水平。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本文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围生儿并发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无糖尿病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体、围生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羊水过少、产后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母体、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艾文  刘正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366-436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重度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7例子痫前期重度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痫前期重度并发视网膜剥离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多,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改善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促进孕妇视力恢复。结论:视网膜脱离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出现视网膜脱离说明病情严重,在解痉、降压基础上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以改善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做好围产保健,及时诊断、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加强眼底监测是预防及治疗子痫前期重度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6例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红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18-32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选取5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经过积极降压、解痉、镇静、纠正酸中毒和调节水电平衡等治疗,依据临床症状转化情况及产科指征适时终止妊娠。结果:5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部治愈,治疗后16例经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分娩,围生儿死亡2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应根据孕妇的病情、治疗效果、孕龄、胎儿大小、胎儿成熟度、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等因素决定,孕龄34周以上是最佳时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是终止妊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分娩的28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资料.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比例农村高于城市,文化程度低、未行系统产前检查的孕妇发病率增加.冬春季节、低血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重度子痫前期组其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孙丽君  武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50-465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8例孕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值,根据其AFP值分为观察组1(≥250μg/L)54例和观察组2(<250μg/L)64例;测定同期16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血清AFP水平。所有孕妇均随访至分娩。结果:观察组1的足月小样儿发生率、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百分率、S/D异常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AFP水平异常升高影响围生儿预后,产前监测血清AFP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镇静、降压、解痉、对症治疗措施,并观察其疗效。结果5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有57例达到母子平安,2例因子痫而终止妊娠胎儿死亡,无孕产妇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开展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治疗,可明显改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丁虹 《职业与健康》2008,24(9):892-89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该文通过对近几年有关文献的回顾,综述了孕期妇女补充适量的钙元素对降低HDCP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孕期妇女合理饮食对于预防该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变化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3例及无任何内外科合并症的初产妇60例,对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比较两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以及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龄、胎儿体重低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D比值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儿脐动脉S/D比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胎儿脐动脉S/D比值与胎儿体重呈负相关(P<0.01)。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