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难度比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由于新生儿血管细、不合作、循环不良等诸多因素,使新生儿采血的失败率增高,而桡动脉采血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因桡动脉具有位置表浅,?定位简单,易于暴露,采血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新生儿采血的主要途径,因而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广泛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组)用桡静脉采集血标本;对照组(B组)采用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结果 通过桡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采血符合验血需要.通过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浅表、易见,容易穿刺,但静脉较细,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与检验数据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因病情治疗需要采集动脉血样标本的新生儿210例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研究,采用短头皮针连接无菌玻璃行桡动脉采血,其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动脉血中是否混有空气,凝血发生几率均比短头皮针连接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少。结论本研究方法得众多新生儿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骆丽科 《现代保健》2010,(22):107-108
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基本操作。新生儿血流分布多集中躯干、内脏,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采血针相对较粗,采血量往往不够且易造成溶血。再有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及特殊解剖特点等,常常影响穿刺成功率,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股静脉比较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55例作为分析对象,在同一时间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将不同方式采集的血液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为55份,为了检验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复性将每1份血样分为两组检验,比较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查指标水平。结果静脉组血样RBC、Hb、HCT、MCV以及MCHC、PLT检测结果高于末梢组,而WBC低于末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H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检测结果中,静脉组血样2次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组血样2次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将采集静脉血作为采血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重复性更好,效果优于末梢血采集,可为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价值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接收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采集末梢血进行检测,研究组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特点,包括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并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采集静脉血检测后其WBC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低,且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研究组采用静脉血采集并检测后其RBC、PLT、Hb、Hct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末梢血采集方法的检验值,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末梢血采集检测与静脉血采集检测在MCHC、MCH、MCV等指标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并进行血常规检测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对于MCHC、MCH、MCV指标的检测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但针对RBC、PLT、Hb、Hct等指标的检测应用静脉血采集检测其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一些大面积烧伤、婴幼儿、休克、周围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常需由股静脉抽血留取血标本。通过笔者所在科自2005年以来的摸索和实践,用股静脉真空采血法代替一次性注射器股静脉抽取血标本的方法,效果满意,为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邓功芬  罗菊 《现代保健》2010,(20):135-136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对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按不同采血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50例为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对照组150例为传统直刺采血法。结果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精确,效果好,标本合格率高,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这种采血方法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也提高了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家属也很满意。结论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保证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通常需经动脉采集血标本,以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动脉采血术也成为新生儿病房护士必备的护理技术。临床动脉采血的部位常选用头皮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足背动脉采血与常规部位动脉采血有同样良好的效果,甚至更优于常规部位采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查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体检行血常规检查的1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的入院顺序,奇偶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90)行静脉采血法;对照组(n=90)行末梢采血法。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指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90例研究对象中中度疼痛者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常规检查应用静脉采血的准确率优于末梢采血法;末梢采血法采血时疼痛程度要稍低于静脉采血法。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临床检验的需要,常需做静脉穿刺采血。对多数病儿做前臂正中静脉、手部或足部静脉穿刺采血都可顺利进行。但在一岁以下婴儿有时采血很困难,尤其营养差、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在肢体静脉上往往难以采得足量的血标本,有时不得不反复几次穿刺,增加患儿痛苦。皮下脂肪组织丰满的肥胖婴幼儿,因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血标本的质量.方法 将3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150例观察组行股静脉斜穿刺采血,15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结果 两种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x2=21.4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3.
胡婷  徐小红 《医疗装备》2021,(4):149-150
目的比较静脉采血针与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小儿颈静脉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9月于高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颈静脉血,观察组使用静脉采血针采集颈静脉血,比较两组采血时间、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溶血发生率、标本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溶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针应用于小儿颈静脉血采集过程中,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降低溶血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中的检测结果差异,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184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标本,观察对比两种采集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的Hb、Hct、PLT、RBC明显高于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的WBC明显低于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在MCV、MCH、MCHC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采血方法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需要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的血常规项目,建议选用静脉血进行检测的结果更为理想,能够使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更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科学的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效、安全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方法 668例次患者行真空负压采血技术,并且与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采血相比较,比较2种采集方法临床应用情况。结果真空采血法的成功率、病人接受程度、护士临床应用优势均明显优于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结论真空采血系统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时间短,血污率低,安全无污染,标本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真空采血法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血液学化验(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临床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是提供治疗方案的重要参数,是现代医学中应用最广,对临床诊断最有价值、最直接的检验项目。血液标本采集应遵守保证质量为前提,力争时间一致性、方法一致性及具有代表性的原则。血样本的正确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笔者对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和真空采血管采血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通过采集足跟部血液的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在临床表现尚未出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即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从而避免了重要器官如脑、肝、骨等的不可逆损害,避免或者减少由此导致的死亡或生长及智力发育落后。实施新生儿筛查可预防残疾,提高人口素质[1]。新生儿检验项目采用末梢血,但因新生儿末梢血循环差,血液黏稠度高,临床常出现采血困难,如果反复针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0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同时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并采用同一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两种血样的检测结果。结果:肘前静脉血RBC、Hb、HCT、PLT、MCV血常规指标水平均高于手指末梢血,肘前静脉血WBC水平低于手指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重复检测各指标CV值均高于肘前静脉血。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相比末梢血,静脉血检验结果较为精准、稳定,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应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法。  相似文献   

19.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技术操作,在老年人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常由于许多老年人有血管硬化的特点或采血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导致采血失败[1]。本文就老年人静脉采血失败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和同行进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20.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技术操作,在老年人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常由于许多老年人有血管硬化的特点或采血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导致采血失败[1]。本文就老年人静脉采血失败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和同行进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