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及分析118例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结果 118例患者得经过治疗护理后,除9例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9例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2.4%。结论经过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稳定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措施,并做好临床观察.结果 52例心力衰竭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50例症状好转康复出院,2例死亡,其中1例猝死,1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与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吸氧、镇静、利尿、血管扩张剂,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64例患者均于首次联合用药后50 min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经用药1~2周心功能改善 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减少10~15次/min.结论 及时合理的临床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活素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在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呼吸困难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药物。本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新活素针对36例使用洋地黄效果不佳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心力衰竭3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翠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11):28-28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在严格休息、正规饮食、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及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扩血管药物后,心力衰竭仍不见好转者。临床表现为:①左、右心衰的症状同时存在;②前向和后向性心衰同时存在;③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衰同时存在;④患者存在心肌能量不足及生化调节机制紊乱。难治性心力衰竭一般是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但也可能是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并发症或诊断治疗措施不当所致。我科于1998年~2005年治疗3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这些病人经常规治疗无效,经认真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及用药反应,重新调整治疗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吕春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123-124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病程长、病变复杂,治愈性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往往经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甙、利尿剂和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仍未改善,因而治疗和挽救生命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的一大难题和挑战。米力农 相似文献
7.
8.
心力衰竭是一组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促使心动功能不全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征,同时发生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危害生命的急症之一.对18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病因治疗,控制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室重构等.规范化治疗和精心护理,使病情以得到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方法治疗1周后,心功能改善不显著。经仔细分析各患者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后,治疗1周左右。结果心功能改善Ⅱ级或Ⅱ级以上30例,显效率为75%;改善Ⅰ级8例,有效率为20%;治疗总有效率为95%;无效2例,占5%。结论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只有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认真的分析,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脉波形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ICU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ICCO监测,观察患者监测前后PICCO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PICCO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37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为40.54%。PICCO监测撤离后,CI、CFI显著高于监测时,ITBVI、EVLEI显著低于监测时(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CI、C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组ITBVI、EVLEI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反映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情况,应做好PICCO监测的护理,以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55-1156
目的观察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EVF、BNP水平,以及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其相关生理指标,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酸水平的差异。同时随访CHF患者(时间1年),比较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尿酸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心功能之间比较有屁著性差异;102例CHF患者中高尿酸血症46例(45.1%),46例高尿酸血症中死亡、平均住院次数、年平均住院时间高于56例非高尿酸血症组。结论尿酸血症与CHF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是CHF严重程度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CHF患者应注意血尿酸的检测和控制尿酸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63例予以常规性护理治疗,观察组63例予以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包括饮食健康、教育指导、心理辅导、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经半年跟踪随访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进行总结评价。结果: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率82.54%,对照组治疗依从率53.9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5min步行(531±26)m,预后改善率85.71%,对照组5min步行(376±28)m,预后改善改善率60.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质量依从性,并有效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基础节律分为窦性节律组(窦律组)和房颤组,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 房颤组中高龄、女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病因主要为瓣膜性疾病,而窦律组则为冠心病;随访结果显示房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 <0.01);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 =1.311,95% CI:1.002-1.715,P<0.05)、年龄(RR=1.014,95% CI:1.004-1.024,P<0.01)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房颤及高龄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儿科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80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并观察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对80例患儿实行全方位护理后,护理后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肝肋下增大程度均比护理前有很大改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病情护理、饮食、生活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的病症,控制其病情发展,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6年~1999年3年间共收治新生儿急性心力衰竭7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77例患儿中,男42例,女35例。其中早产儿14例,足月儿59例,过期产4例。出生体重1760g~4200g。其中<2500g22例,2500g~4000g53例,>4000g2例。发生心衰日龄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临床常见,如不及时救治处理,后果严重。为了提高护理水平,笔者对5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对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5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采血测定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及生化指标,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随访1-2年,记录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恶化需再住院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5);与EF呈负相关(r=-0.454, P〈0.05)。对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为(3583±287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894±1234)pg/mL,抵抗素为(19.2±2.3)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3.5±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9,P=0.0001,说明抵抗素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回顾性观察患者入院时血清钾水平与严重失代偿心力衰竭预后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04年12月所有收治本院的、入院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III~IV级的患者共289例,记录入院时血清钾水平,观察血清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清钾水平与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用量呈正相关(P=0.043),血清钾水平增高增加病死率(P﹤0.0001)。[结论]入院时血清钾水平在4.2mmol/L左右严重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监测血清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