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经母婴阻断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HIV感染孕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被确诊为HIV感染的38例孕妇,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方式、新生儿人工喂养;根据HIV感染孕妇的妊娠用药时间分为3组,孕前服药的16例为A组,14~28周开始服药的13例为B组,28周以后直至临产发现才服药的9例为C组,比较3组HIV感染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HIV的感染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HIV感染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HIV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IV感染孕妇除1例胎膜早破性自然分娩,其余均足月后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均为正常的婴儿,18个月后HIV抗体检测为阴性,而C组中,出生的新生儿有1例1年内确认感染并死亡;3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138g,A组有5例低体重儿,B组有2例,C组中1例。结论尽早并及时发现HIV感染,并对感染HIV的孕妇采取母婴阻断的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措施,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HIV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明如月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24-124,126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阻断母婴传播HIV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HIV孕妇感染者80例,且均继续妊娠,产前行抗病毒治疗,分娩过程中尽量行剖宫产,产后停止母乳喂养等综合治疗措施阻断HIV的传播。结果80例新生儿,其中,6例新生儿HIV抗体呈阳性,其余74例新生儿连续两次HIV抗体检测均呈阴性。结论产前做好HIV预防、分娩过程中采取剖宫产及相关预防措施、产后停止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防止母婴传播HIV,降低新生儿艾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实施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31个重点县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幼儿干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新生儿出生时服药情况、喂养方式及其母亲的分娩方式、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情况,比较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幼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实施药物阻断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3.45%,未实施药物阻断组的母婴传播率为15.3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产妇实施药物阻断措施后,自然分娩方式HIV传播率明显低于剖宫产方式的传播率。结论对阳性孕产妇新生儿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婴儿实施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建议在实施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地区,不主张将HIV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的指征,最好选择自然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
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商丘市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探讨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对策.方法 对2005-06/2007-07发现的48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收集其妊娠结局、抗病毒药物服用情况、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婴儿HIV感染情况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3例孕妇实施人工流产,2例自然流产,4例处于妊娠期,19例已分娩.分娩的产妇有84.2%规律服用过抗病毒药物,47.4%采用了剖宫产;19例新生儿中,89.5%规律服用过抗病毒药物,94.7%采用人工喂养.10例婴儿在满18月龄时检测HIV抗体为阴性.结论 现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可行的.完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提高孕期保健率,促进孕产妇HIV咨询检测工作,及时发现HIV感染孕产妇以及加强对阳性育龄妇女的随访是深化母婴阻断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2005~2009年运城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进一步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重点。方法:对运城市2005~2009年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5~2009年运城市住院分娩的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38.5%,产时检测率为51.9%;共发现29例HIV阳性孕产妇,其中流动人口10例,占34.5%,产前检出率为58.62%。HIV感染孕产妇分娩22例婴儿,人工喂养率达100%,服用母婴阻断药物18例,死亡3例,失访4例。随访的15例中,11例满12月龄时进行HIV抗体检测,1例阳性,11例满18月龄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无1例阳性,4例仍在随访中。结论:2005~2009年运城市HIV母婴阻断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预防HIV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提高孕期HIV抗体检测率,避免产后HIV检测。加强母婴阻断后的新生儿/婴儿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6.
母婴传播(MTCT)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通过HIV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人工喂养等系列措施可阻断HIV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断 HIV/AIDS 母婴垂直传播的具体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 HIV 感染者采取抗病毒药物、分娩期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治疗效果。结果:16例孕妇分娩的16例新生儿,失访2例,余14例新生儿两次 HIV 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对 HIV 感染的孕妇,应做好围生期管理,抗反转录病毒药物阻断,分娩期产科干预,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母婴阻断综合措施是降低 HIV 感染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人工阻断情况与效果。结果:2009~2013年孕妇HIV抗体检测率为63.76%(20 798/32 617),发现HIV感染孕妇13例,孕妇HIV检出率为0.06%(13/20 798),非孕期发现2例;HIV母亲孕期或产前预防性抗病毒阻断用药8例,母亲阻断用药率为53.33%(8/15),新生儿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为40.00%(6/15),新生儿人工喂养率为66.67%(10/15);8例HIV母亲预防性抗病毒用药阻断率为100.00%(8/8),而7例HIV母亲未阻断用药患者中1例婴儿12月龄死亡,4例婴儿HIV抗体阴性,2例HIV抗体确证阳性,未阻断用药者HIV母婴传播率为33.33%(2/6),母亲阻断用药与非阻断用药的婴儿感染HIV几率虽有差异,由于样本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16)。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性依然存在,孕期检测发现与预防性抗病毒阻断用药,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2002年7月~2006年7月,通过对深圳市育龄妇女进行孕期、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HIV),将所有HIV阳性孕产妇以及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追踪随访18个月,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结果:5年间,全市共有746366例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产前和产时实施自愿检测HIV的孕产妇718047例,检测率达96.20%,确诊HIV阳性孕产妇75例,孕产妇HIV感染率占1.04/万,终止妊娠39例,分娩33例,失访3例。孕期进行NVP药物干预10例。33例新生儿除1例失访外,其余全部实行人工喂养,并在分娩后的第3、6、9、12、18个月定期进行HIV检测,确诊HIV感染新生儿2例,母婴传播的发生率9.07%,结论:深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政府主导,防治结合,是遏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四川省凉山州某高流行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收集2008 - 2014年孕产妇HIV检测、感染情况,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信息,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 - 2014年全县孕产妇HIV抗体总检测率为61.76%,共发现686例阳性孕产妇,孕产妇HIV感染率为4.35%。分娩的阳性孕产妇中抗病毒药物用药率为66.96%。分娩活产婴儿599例,新生儿抗病毒用药率为62.94%。对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人工喂养率为88.78%,母婴传播率为14.15%。 结论 7年间,研究地区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加强孕产妇早期咨询检测工作,落实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以确切评价预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舟山市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综合干预效果,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舟山市已经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23例HIV阳性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综合干预后,23例孕产妇中有8例(34.78%)在知情同意后选择终止妊娠,15例(65.22%)选择继续妊娠,并均接受孕期预防性抗病毒阻断用药,用药率为100.00%(15/15);15例妊娠妇女共活产婴儿17人,婴儿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为76.47%(13/17),婴儿人工喂养率为88.24%(15/17);婴儿18月龄时均未检出HIV感染。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水甲变化趋势.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国艾滋病相对高发的15个县(区)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所生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至产后18个月,收集的儿童死亡及确定HIV感染等相关资料.结果 调查研究期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满18月龄儿童共644名.其中,随访至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550名,44名儿童失访,50例死亡.550名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中确定HIV感染53例.2005-2007年母婴传播水半分别为13.19%(24/182)、8.90%(17/191)和6.78%(12/177),呈逐年下降趋势(X~2=4.23,P<0.05).根据判定死于艾滋病儿童的数据对随访满18月龄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HIV感染水平进行校正,2005-2007年的母婴传播率分别校正为16.74%、12.98%、9.52%,亦逐年降低(X~2=4.69,P<0.05).结论 长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逐年降低;采用死亡儿童数据对母婴传播率进行校正,才能正确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凉山州HIV母婴传播率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调整艾滋病防控政策,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凉山州医疗保健机构检测发现的可追踪的HIV感染孕产妇抽样调查了200例,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200例HIV感染孕产妇中55.5%年龄分布在20~29岁,76.5%是文盲或半文盲,74.5%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新生儿用药率89.0%,78.0%在生后6 h内用药,HIV感染孕产妇的婴儿死亡率50.0‰,95.5%采用人工喂养,所生婴儿中81.0%进行了HIV检测,阴性148例(74.0%),阳性14例(7.0%),母婴传播率为8.6%。婴儿存活情况、喂养情况、婴儿用药情况、婴儿生病情况、年龄别体重评价、年龄别身长评价、孕产妇用药与未用药、孕产妇用药时间及孕产妇的文化程度等因素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有关(P0.05)。结论应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多部门合作,早期发现感染者;加强阳性妇女的随访,减少非意愿妊娠。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尽早规范用药,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选择适宜的喂养方式,强调人工喂养,强调随访到位,及时进行HIV早期诊断和抗体检测,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竹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效果,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大竹县2008-01/2018-12确认感染的HIV阳性孕产妇的母婴阻断相关资料,对其感染情况、妊娠及分娩情况、用药情况、新生儿用药及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结果 2008-2018年,大竹县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89.72%,阳性率为1.08‰;共检出81例HIV阳性孕产妇,平均年龄为(30.77±6.68)岁,59.26%为家务及待业者,59.26%为初中文化程度;有新生儿出生的52例HIV阳性孕产妇的用药率为73.08%,新生儿用药率为96.23%;51名儿童在18月龄进行了HIV抗体检测,无1例阳性,经死亡校正后母婴传播率为0.87%。结论通过开展孕产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及时、合理、正确地应用抗病毒药物,采取产科干预等综合措施,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5.
《rrjk》2017,(8)
目的:探讨我院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取得的成效。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孕妇分娩的婴幼儿85例,按规范服药、人工喂养、儿童体检随访、早期干血斑检测、HIV抗体检验等为指标,全程跟踪随访,观察到婴儿满12个月或满18个月,母婴同时随访。随访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综合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HIV感染孕妇分娩的85例婴幼儿人工喂养率100%;婴幼儿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率为100%;18月龄婴幼儿随访率为100%;婴幼儿阻断成功率100%。结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规范服药及母亲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30名HIV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进行追踪随访管理。其中引产1人,孕期实施母婴阻断的26人,产时阻断的4人。住院分娩的30名(1例双胎)婴幼儿进行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并对其中30名婴儿进行了早期诊断和HIV抗体检测。结果30名婴儿中有2名早期诊断为阳性并感染HIV病毒死亡,母婴传播率0.06%。其余28名婴幼儿两次早期诊断均为阴性,14名满18个月的儿童HIV试验结果确证是阴性。结论有效的随访和管理可以提高随访依从性,更好地监测母婴阻断的效果,提高受艾滋病影响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在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琴 《现代保健》2012,(7):161-162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4月一2011年3月住院分娩的HIV阳性孕妇47例,自孕14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服用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进行母婴阻断,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7例孕妇均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38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6例出现贫血,2例出现肝肾功能损伤,1例出现药物过敏。新生儿采取顺产及剖宫产方式,全部顺利出生,均未早产,无身体畸形。出生后2个月进行HIV-DNA的PCR检测,1例为阳性,其余全部为阴性,阳性新生儿3个月再进行HIV-DNA的PCR检测时为阳性,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为97.87%。结论对HIV阳性孕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母婴阻断,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朱茂灵  蒙秀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77-3278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方法:采取对全县范围内在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前保健门诊就诊、住院分娩的所有孕产妇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对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应用+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综合预防措施。出生后的婴儿12个月、18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了解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母婴结局情况。结果:共检出HIV抗体阳性孕产妇25例,孕期发现15例,产时发现10例。其中19例妊娠足月分娩,3例在孕期终止了妊娠,2例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孕晚期因死胎早产。78.95%孕产妇和100%新生儿服用了抗病毒药物,94.7%避免产科侵袭性操作,94.7%婴儿采用了人工喂养,8例月龄超过12个月婴儿进行HIV抗体检测,7例结果为阴性。结论:实施预防措施可减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艾滋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摸索适合开展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预防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2015年23例HIV阳性孕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HIV阳性孕产妇均接受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阻断HI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其中,12例HIV阳性患者接受HAART后怀孕,10例在孕早期(28周内)检出HIV阳性而接受HAART治疗,1例在孕28周后检出HIV阳性而接受HAART。23例HIV阳性孕妇均娩出正常新生儿,婴幼儿经随访检测均未感染HIV。结论对HIV阳性孕产妇进行HAART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关键,配合新生儿的预防性用药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HIV母婴传播。由专科医生提供对HIV阳性孕产妇的HAART,配合妇幼保健医院提供产检、分娩及婴儿的预防性服药,这种相互转介的艾滋病母婴阻断模式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及时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方法对防城区2011-2012年有妊娠结局的34例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的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满18月龄的儿童为15例,中其有3例儿童死亡,2例失访。结果儿童死亡率33.79%,现存活的满18月的儿童为10例,其中1例为18月龄确证为HIV阳性,9例为HIV阴性,儿童HIV阳性感染率为10%,阴性率为90%。结论对在孕期或产时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的婴儿实施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应用后,发生儿童死亡及儿童HIV感染的机会减少,可明显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反之,HIV染的孕产妇和其所生的婴儿在围生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未选择剖宫产分娩,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死亡率会增加,增加了儿童感染HIV的机会。现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