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盆静脉浸润对直肠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盆静脉浸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84例中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共356例)、低位前切除术(LAR)(共128例)后,对肿瘤因素进行分类,依据复发与五年生成的随访结果,就盆静脉浸润进行多因素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总的复发率为14.5%,累积的五年生存率为71.1%,其中盆静脉浸润者分别为:44.4%(52/117)、29%(34/117)。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盆静脉浸润对五年生存的影响具有独立特性。结论:直肠癌盆静脉浸润是影响五年生存具有独立特性的高危因素,是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指导术后系统的辅助治疗及随访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病理分期方案的基准。  相似文献   

2.
曾建洪  彭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7-1879
[目的]探讨129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9例,对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9.38%.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并发肠梗阻、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4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资料,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因素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生存率、预后相关因素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7月我院收治14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资料。结果:142例中,会阴部复发32例,吻合口处复发49例,盆腔、腹腔种植复发61例。本组病例均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57%(81/142),姑息性切除率43%(17/142)。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癌基因与原癌基因、手术操作及综合治疗均有关系。对复发病例应该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复发直肠癌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p53、CEA的表达,探讨它们和临床病理参数与胃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150例胃腺癌中D53、CEA的表达.分析它们和临床病理参数与74例胃腺癌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比较平均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50例胃腺癌中p53阳性率为31.3%,CEA阳性率为19.3%。74例胃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为83.8%,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63.5%。单因素分析年龄、浸润深度、pTNM分期、切缘累及是影响胃腺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pTNM分期、切缘累及为影响胃腺癌患着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年龄、浸润深度、pTNM分期和切缘累及是影响胃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p53、CEA、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WHO组织学分类不是影响胃腺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理分期对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新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52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亚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3年DFS为84.3%。T、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术前CEA、CA19-9水平的各亚组之间的3年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和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仍然推荐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肛门指诊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分析肛门指诊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1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指诊。以Norkmason标准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比较。结果:浸润深度准确率:粘膜层100%,粘膜下层83%,肌层,肠壁脂肪93.5%,其它脏器56%,对肉眼类型判断准确率,隆起型86%,盘状型85%,局限溃疡型91%,浸润溃疡型87%,弥漫浸润型100%,对环周度判断准确率86%-96%,结论:直肠肛门指诊结合术后病理可以较准确判断直肠癌浸润进展情况,并对直肠癌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保肛术后复查发现早期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现状,分析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12月—2012年11月本科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将2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学分型、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等数据进行汇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腹水细胞学分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肌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术后应密切随访,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在我科行根治性手术的2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局部复发与临床病理状态的关系,以及局部复发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局部复发率为10.00%(26/260)。局部复发与大体类型(X^2=11.682,P=0.003)及组织学分型(X^2=14.374,P=0.002)相关,与性别(X^2=2.122,P=0.145)、年龄(X^2=0.285,P=0.593)、肿瘤大小(X^2=3.475,P=0.176)、肿瘤侵犯肠腔周径(X^2=0.647,P=0.421)、浸润程度(X^2=1.777,P=0.620)、淋巴结转移状态(X^2=0.298,P=0.585)、手术方式(X^2=1.548,P=0.213)和Duke’s分期(X^2=3.203,P=0.202)无关。LifeTable分析显示无局部复发组5年生存率为75.36%,局部复发组5年生存率为6.31%,两组差异有极高度统计学意义(u=49.18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大体类型(OR=2.642)和局部复发(OR=4.597),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的大体类型和组织学分型,局部复发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肿瘤大体类型和局部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病理分期为pT1.pT2直肠癌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3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pT1.pT2患者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出现区域LNM的高危因素。结果pT1.pT2患者543例中,76例(14.0%)出现区域LNM,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T2)、肿瘤形态(非息肉状)、肿瘤低分化(Poor differentiated,PD)、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P〈O.01)、瘤床结缔组织形成(中、重度)是术后发现区域LNM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LVI、PD、pT2是出现区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管侵犯、肿瘤低分化及肿瘤浸润深度是预测pT1-pT2直肠癌患者出现区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700例,其中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170例,无肝转移530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分组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两组中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DukesA、B、C期肝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7.4%、36.3%。有淋巴结转移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36.3%,无淋巴结转移者肝转移发生率为17.3%。【结论】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病理分期越晚者更易发生肝转移,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区腺样囊性癌对面神经的侵袭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56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腺样囊性癌在腮腺区的不同部位及病史的长短与面神经是否侵袭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切缘全阴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100%,复发率12%,5年生存率100%,复发率26%,切缘存在阳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100%,复发率34%,5年生存率85%,复发率46%.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的避免神经被侵袭;肿瘤扩大切除及面神经追踪切除,切缘阴性可显著的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区腺样囊性癌对面神经的侵袭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6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腺样囊性癌在腮腺区的不同部位及病史的长短与面神经是否侵袭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切缘全阴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100%,复发率12%,5年生存率100%,复发率26%,切缘存在阳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100%,复发率34%,5年生存率85%,复发率46%。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的避免神经被侵袭;肿瘤扩大切除及面神经追踪切除,切缘阴性可显著的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腮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疗效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区腺样囊性癌对面神经的侵袭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56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腺样囊性癌在腮腺区的不同部位及病史的长短与面神经是否侵袭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切缘全阴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100%,复发率12%,5年生存率100%,复发率26%,切缘存在阳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100%,复发率34%,5年生存率85%,复发率46%.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的避免神经被侵袭;肿瘤扩大切除及面神经追踪切除,切缘阴性可显著的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BMMNC-Coombs)和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结果BMMNC-Coombs检出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0.0%,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出的阳性率为85.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r=8.187P〈0.005)。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阳性的24例患者中含IgG型20例占83.3%,含IgM型21例占87.5%,含IgA型16例占66.7%,含C3型10例占41.7%。结论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敏感性高于BMMNC-Cooms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肝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比较未发生肝转移与发生肝转移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发现年龄、血型、肝功能指标、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患者浸润深度较深,显示出该因素易引发术后肝转移。对出现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指征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可见除淋巴结转移外(P<0.05),Dukes分期、血管神经侵犯等均非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主要因素,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则术后肝转移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499例子宫内膜癌预后及随访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丽  何英  杨开选 《华西医学》2009,(6):1403-1407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与各预后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并进行随访,分析内膜癌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生存率,Wilc-oxon(Gehan)比分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1)手术-病理分期I、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00%、75.3%,IV期患者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11.4%。(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是否行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特殊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期别晚、组织学分级为G3和深肌层浸润,应辅以术后治疗以提高生存率。(2)分期越晚,生存率越低(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859例,其中单纯手术760例,术后放疗99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1.5%、72.9%和65.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是性别、年龄、病变长度和pT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和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34.6%和81.3%、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病变长度≤5 cm、不同病变部位、食管残端癌、脉管癌栓和pT1-3期患者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没有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及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观察直肠壁外血管侵犯(mrEMVI)以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NAT)及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于NAT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均于NAT前接受3.0T高分辨率MR检查,分为mrEMVI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2组相关资料;术后随访,统计3年无瘤生存率(DFS),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DFS影响因素。结果 mrEMVI阳性组31例,阴性组30例,MRI所示组间T分期、浸润深度、肿瘤位置及环周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95% CI(1.1,50.0)],mrEMVI阴性患者3年DFS为82.5%,明显高于mrEMVI阳性者(48.8%,P=0.013)。mrEMVI及病理分级可预测3年DFS(P均<0.05)。结论 mrEMVI可用于评估直肠癌NAT及根治术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17例经"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9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清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9.8%和48.8%.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年龄对预后有影响,而性别、肿瘤长度和肿瘤部位与预后无关.影响预后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和肿瘤部位对预后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P=0.0284).结论: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应常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腔内超声在直肠癌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直肠腔内超声是直肠癌术前分期较有效的方法。与CT和MRI比较,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浸润及肠周系膜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同时有许多因素限制腔内超声诊断准确性。为了早期发现肿瘤复发,腔内超声广泛应用于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