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春宁  刘宏景 《检验医学》2004,19(3):258-2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41例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48 h和3、7 d共7次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导致PT、APTT的明显延长,t-PA活性、DD含量的明显增高,PLG、α2-PI、PAI-1活性和Fg含量的明显降低(与溶栓前比较,P均<0.01).但这种变化为时较短,至溶栓后12 h,各项指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t-PA与PAI-1已回复至溶栓前水平.结论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与溶栓疗效关系密切,应用时监测PLG、α2-PI、t-PA、PAI-1、Fg和DD等指标,对判断溶栓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机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0例健康人,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确定型心绞痛(UA)与5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等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纤维蛋白原(FG)与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UA和AMI患者发病时,t-PA活性及t-PA/PAI比值均明显降低(P值均〈0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失衡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过程监测的系统报道。我们检测了 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的的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纤维蛋白肽A (fibrinopeptideA ,FPA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 Ⅲ )、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抑制物 (plasmin α2 antiplasmininhibitorcomplex ,PIC)和D二聚体 (D dimer)含量的变化 ,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凝…  相似文献   

5.
高原肺水肿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凝血及纤溶系统在高原肺水肿(HAPE)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在海拔3700m对8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检测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含量(PLG)、纤维蛋白原含量(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及D-二聚体(DD)的含量,并以初入相同海拔高度第7天的10名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 HAPE患者治疗前较临床治愈后AT-Ⅲ降低非常明显(P<0.01),Fg、t-PA、PAI及DD增加显著(P<0.05或0.01)。结论 HAPE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增高,导致凝血-抗凝血机理的失衡。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李生伟朱仕钦沈庆明罗文军叶友坤感染性休克是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休克发展过程中伴有凝血或纤溶的改变〔1~3〕,其凝血、纤溶平衡的破坏可加重休克的程度,因而对休克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  相似文献   

7.
凝血—纤溶动态图对休克病人凝血纤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9例休克病人进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结果发现凝血指标即凝固启动时间,1分钟凝固程度,最大凝固程度和纤溶指标即平衡时间。1分钟纤溶程度,完全溶解时间,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别。休克死亡组在纤溶图上的改变更明显,休克生存者休克纠正前后CFGD各指标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纤维蛋白原(Fg)采用Clauss法,纤维蛋白A肽(F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症组Fg、FPA、vWF、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5),AT-Ⅲ、D-dimer、t-PA、PAI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Fg、FPA、vWF、D-dimer、PAI、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1),AT-Ⅲ、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时,凝血、抗凝血、血小板、纤溶等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测定上述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监测病情、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5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纤溶动态图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图中凝固时间缩短,血浆Fbg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和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具有形成血栓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高甘油三酯与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与血浆凝血因子Ⅶc(FⅦ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I)活性的相关性。【方法】73例确诊CHD患者分为两组:高甘油三酯组(24例),正常甘油三酯组(49例)。80例对照者亦分为高甘油三酯组(40例)和正常甘油三酯组(40例)。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测定采用酶法;PAI-I及tP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FⅦc测定采用一期法。【结果】CHD患者及对照者中高甘油三酯者FⅦc、PAI-I活性均有升高,tPA活性下降,其中高甘油三酯CHD患者改变最为显著(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与FⅦct、PA、PAI-I有明显相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2.
白敏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48-1751
[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9例及常规组6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病康复治疗至出院6个月.[结果]康复组患者的TC、LDL-C、HAMD评分、HAMA评分降低,其生活质量PF、RP、GH、VT、SF、RE、MH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康复组除RP评分外的上述所有指标均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康复治疗有利于纠正心脏危险因素,改善AMI患者体力活动程度及精神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and the paramount goal is establishing early, complete, and sustained reperfusion at the myocardial tissue level. For hospitals without the capacity to perform emerg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ibrinolytic therapy plays a critical role although it is limited by a 67% success rate. Despite promising pilot studies, reduced-dose fibrinolytic therapy with glycoprotein IIb/IIIa therapy (GUSTO-V) and full-dose fibrinolytic therapy with enoxaparin (ASSENT-3) or bivalirudin (HERO-2) provide only marginally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Adjunctive in-hospital and secondary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include an aspirin, a beta-blocker, an ACE inhibitor, and a statin, based on the Heart Protection Study, unless contraindicated. Patients should be risk stratified, participate in a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ease smoking tobacco, and have an intracardiac defibrillator (ICD) implanted if their LV systolic function is &#104 30% at one month based on the MADIT-2 tri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0例ACS患者RDW和MPV结果,分析心肌梗死与无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并与20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ACS组RDW和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CS组心肌梗死与无心肌梗死患者RDW和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对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高,MPV特异性高。结论 RDW和MPV是临床简单、价廉的实验室测定项目,两者联用可作为ACS患者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不同阶段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选择 4 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2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2 2例 )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及 3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测定各对象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 PA :a)及其抑制物活性 (PAI 1:a)。【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组相比 ,血浆PAI 1:a及PAI/t PA比值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而t PA :a显著降低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与正常组相比 ,各指标无显著差异 ;在冠脉单支与多支病变组间 ,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不同阶段纤溶活性不同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中血清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栓形成关系,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Fg、血浆D-Dimer、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照比较其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浆t-PA活性:AMI和UAP明显低于SAP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活性、D-Dimer和Fg含量:AMI和UAP组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血清Fg含量、t-PA、D-Dimer含量,可以及时判断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状况,预防和干扰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VIP)等中文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19日;通过合理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例临床RCT,共涉及1035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meta分析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有效率[RR=1.24,95%CI(1.17,1.31),P<0.00001]及心电图改善率[RR=1.37,95%CI(1.25,1.50),P<0.00001]及心绞痛发作频率[MD=-1.37,95%CI(-1.81,-0.93),P=0.003]及心绞痛时间[MD=-2.60,95%CI(-3.28,-1.92),P=0.0004]等改善上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通过分析表明,联合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及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更加肯定,不良反应较少[RR=0.52,95%CI(0.12,2.30),P=0.39]。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证据强度不足,因此仍需要更多临床多中心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UA)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住院事件的发生率等情况.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与病变特征和住院临床结果.结果 869例患者,女性223例(25.7%),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较多(P<0.001),心肌梗死史较少(P=0.001),吸烟史较少(P<0.001),糖尿病、卒中等病史差异无显著性;女性患者的年龄较大(P<0.001),入院时收缩压较高(P<0.001),空腹血糖较高(P=0.001),血清胆固醇较高(P<0.001),血肌酐较低(P<0.001),白细胞计数较低(P=0.02),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P<0.001);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血运重建率相似,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中,女性多见,心肌梗死和吸烟史较少,血糖、血脂较高,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好,不同性别患者的院内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94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无心血管疾病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以及观察组内不同程度血管病变患者血清PAB水平,并分析血清PAB水平与AMI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入院时PAB水平明显降低,GRACE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血管的病变的PAB水平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而GRACE评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136例,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相比其入院时PAB水平较高,GRACE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AB水平与AMI病变程度(r=-0.202,P<0.05)、GRACE危险评分(r=-0.236,P<0.05)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均呈负相关(r=-0.211,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PA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