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女 ,6 4岁 ,因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 ,于 1997年 4月开始行血液透析。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两次手术史。先后 5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因血管条件差 ,均告失败。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多次组织配型未找到合适供体 ,故长期行右侧足背动脉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维持血液透析。 2 0 0 1年 12月 2 8日足背动脉穿刺部位感染 ,无法穿刺 ,于 2 0 0 2年 1月 1日植入临时性颈内静脉插管 (GamCathcathers,12F× 15cm) ,每周透析 3次 ,封管肝素浓度为 5 0 0 0kU/L。多次建议患…  相似文献   

2.
朱腊荣 《全科护理》2014,(3):286-287
正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并发皮下血肿比较常见,2012年11月我科1例病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术后形成皮下巨大血肿,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66岁,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规律透析治疗4月,每周2次,2012年11月12日13:30在我科行常规血液透析,护士为其进行内瘘穿刺时,动脉穿刺失败,第2次穿刺  相似文献   

3.
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来说,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使动脉端血流达到200ml/min以上,静脉端回路通畅,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透析效果。但因各种原因,使得内瘘穿刺或动脉穿刺失败,动脉端的血流量不理想,即达不到150ml/min的流量,从而严重影响透析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于1999年10~12月期间共对11例透析病人应用Y型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47岁。内瘘完全闭塞1例,内瘘半闭塞2例,动脉粥样硬化2…  相似文献   

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中建立体外循环完成有效透析程序的必备条件。传统的永久性通路是指患者自身的动、静脉内瘘。当自身瘘管闭塞、血管纤细无适合再次造瘘的血管选择时,就需要用人造血管移植,建立理想的透析通路。我院1996年以来,先后为5例人造血管移植患者进行穿刺透析,近期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用美国戈尔公司生产的聚氟四乙烯(PTFE)人造血管移植造瘘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2~68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高位截瘫合并梗阻性肾病1例。手术方式:2例采用肽动脉-肘正中静脉U字型吻合,3例采用…  相似文献   

5.
马翠琴  郝瑞红 《护理研究》2007,21(35):3252-3253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先决条件,也是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生命底线。要想保证及时有效的透析效果,必须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上肢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是目前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临床上一些病人由于头静脉闭塞或者管腔狭窄而无法行常规内瘘术。对于这些病人选择一条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至关重要。我院2006年9月—2007年6月为4例尿毒症病人成功实施了移植大隐静脉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年龄61岁。均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诊断明确,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3例原发病为单纯慢…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肾病经血液透析治疗 ,可以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但在透析过程中常会出现低血压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1] 。通过对 2 0 0 1年— 2 0 0 2年我科对 18例肾衰竭病人 439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 73次的临床观察及积极救治 ,了解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及对症预防治疗措施 ,以确保透析治疗的安全舒适。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本组男性 11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1岁~ 6 5岁 ,平均年龄 48.2岁 ,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肾衰竭 9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多囊肾尿毒症 3例 ,急性肾衰竭 2例。均使用Batter15 5 0透析机行规律性碳酸盐透析液血液…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主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我国将年龄≥60岁的人群称为老年人[1].老年尿毒症病人因内脏器官代偿功能差等原因,行肾移植者极少,主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2].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透析病人最理想的选择[3],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安全且长久的血管通路,它具有足够血流量,并发症少,可供长期反复使用[4].沈丽等[5]认为,对于长期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是最安全、方便的透析通路,被称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透析时直接穿刺能够获得满意的血流量.现将老年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永久性血管通路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证透析的重要条件。若内瘘感染可引起全身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对 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内瘘护理 ,内瘘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现将防护措施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0例内瘘患者维持血液透析 2~ 5年 ,男 42例 ,女 2 8例 ,2 2~ 6 8岁 ,平均 43岁 ,透析次数共6 32 7次 ,个人透析最多 837次 ,最少 5 7次 ,平均 91次 ,有 7例因血管闭塞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本组患者内瘘使用率达 95 %以上。1 2 方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动静脉内瘘 ,…  相似文献   

9.
孙静  安茂竹  宋明娟  丁英昌 《护理研究》2004,18(12):1088-1089
终末期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血管通路的功能是影响血液透析病人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具有并发症少,通畅时间长等优点[1] ,其3a通畅率可达80 %以上,是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首选的血管通路模式。但由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随着透析质量的不断提高,存活时间的延长,长期反复穿刺易出现内瘘狭窄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1,2 ] 。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方法之一是建立高位内瘘。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2 0 0 4年1月3 6例高位内瘘的使用方法和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静脉造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传统通路 ,对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 ,包括血管移植建动静脉内瘘者 ,采用三腔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已成为长期血管通路的极好途径。中心静脉置管 ,常用途径有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三种 ,现将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2 6例病人 ,男性 1 7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5~ 71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 6例 ,糖尿病肾病 5例 ,多囊肾、多囊肝 5例。行颈内静脉插管原因 :( 1 )存在心功能不全 1 2例 ;( 2 )周围血管条件差 ,2次建立内瘘不…  相似文献   

11.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由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建立血管通路成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严峻的问题。笔者对1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前臂静脉转位肱动脉内瘘成形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6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患者12例,男性5例,女性7例。贵要静脉转位4例,头静脉转位8例,左侧7例,右侧5例。  相似文献   

12.
血液净化疗法的先决条件是要建立和维持有机能的血液通路。对急性肾衰、急性药物中毒、慢性肾衰终末期尿毒症病人,急需行紧急透析治疗者建立内瘘和外瘘都有困难时,为抢救病人生命采用短期直接穿刺动静脉血管建立血液通路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已有报告,本文就血管选择问题提出几点浅见。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均经住院确诊。男女各3名,年龄33—62岁,平均52岁。急性肾衰1例;慢性肾衰尿毒症5例,均有严重合并症急需血液透析治疗,但不能等待内瘘成熟者。穿刺方法:病人多取平卧位,上臂结扎止血带,取肘正中静脉为体外循环动脉血略,常规消毒皮肤用16号透析穿刺针,直接经皮肤穿刺见回血后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穿刺失败致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虹 《护理研究》2002,16(11):677-677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45岁 ,工人。主因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肾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于 2 0 0 0年 10月 3日入院。入院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每周 1次。左前臂行动静脉造瘘术失败后 ,以直接穿刺右上肢桡动脉及左、右足背动脉维持透析。 2 0 0 0年 12月 2 7日常规行右上肢桡动脉穿刺 ,穿刺时病人感右前臂剧烈疼痛 ,触诊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硬 ,略肿胀 ,立即拔出穿刺针 ,用纱布垫压迫穿刺点 ,绷带加压包扎。重新穿刺右足背动脉建立血液循环通路并开始透析 ,病人体重 65kg ,首次肝素剂量 2 0mg ,每小时追加 5mg ,透析 4.5h…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重视病人的疼痛感受,新的医学模式也倡导以人为本。只有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才能让病人更加满意,体现护理工作的内涵。对于血液透析,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进行的基本保证,临床上有些病人由于内瘘术失败,内瘘闭塞而无法重建,只能选择动脉直接穿刺。我院为基层医院,接诊的病人大多经济困难,由于经济原因,多数选择动脉直接穿刺。同时,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需要急诊透析的病人,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而进行动脉直接穿刺。桡动脉直接穿刺是一种便捷的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直接动脉穿刺病人疼痛明显,使病人对透析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疼痛时血管痉挛也降低了穿刺成功率。为探索一种既能减轻动脉穿刺疼痛又能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曾志力  宋利  符霞 《全科护理》2016,(26):2798-2800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并发皮下血肿比较常见.2015年10月我科1例病人行肱动脉穿刺成功后所致的皮下巨大血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7岁,转业军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CKD)5期,伴有高血压10余年.病人于1999年10月开始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左前臂内瘘已闭塞(首次使用时间不详),2010年10月于右前臂再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012年12月起病人内瘘血流量不足,听诊内瘘震颤音弱,予内瘘吻合口处直穿,治疗流量尚可.病人2015年10月26日09:45在我科行常规血液透析,护士为其进行内瘘吻合口穿刺,穿刺成功后予引血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维持在120mL/min,经高级护士、护士长论证讨论,医生同意后于10:35予肘关节上约10 cm行肱动脉直接穿刺,穿刺成功连接血管通路进行透析,透析4h,过程顺利,动静脉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肿块.第2天02:30病人因肱动脉穿刺侧手臂肿胀、疼痛来急诊科就诊,检查发现内瘘侧前臂及手肿胀明显,呈暗紫色,查体示约有一13.4cm×4.8 cm×3.0 cm血肿,予行凝血四项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1 s,凝血酶原时间(PT)15 s,凝血酶时间(TT) 17 s,纤维蛋白原(FIB)3.2 g/L,并予对症处理.经询问得知,病人回家后将肱动脉穿刺压迫点的纱布松开(病人拔针时开始计算压迫时间,误认为达到了压迫时间),而另2个点仍继续压迫,22:00左右病人感觉右上臂稍有肿胀轻微疼痛,未给予理会继续休息.凌晨02:30因疼痛难忍发现手臂肿胀,到急诊就诊.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人在自身血管耗竭或自身血管条件极差时,无法制作直接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难以进行。近年来选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内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我科从1998年8月起采用人造血管移植术,为2例病人成功地建立了移植动静脉内瘘,用于维持血液透析,行移植内瘘穿刺336次,至目前透析时的血流量仍可达250ml/min左右。1 病例介绍[例1] 病人,女,53岁,因反复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20年,加重1年,自1998年7月起,伴乏力、恶心、呕吐1月,少尿。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前臂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壁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术36例临床资料,术式的选择,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6例39次前臂动静脉显微外科直接吻合内瘘术,其中33例仅行一次手术。有3例因血管炎症、透析血流量不足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动静脉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已达2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直接吻合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其中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我科收治了 3例急需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 ,因周围静脉条件极差 ,难以建立静脉回路 ,我们试用直接穿刺动脉做回路 ,即采用动脉—动脉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 (HD)及血液灌流 (HP)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 ,男 1例 ,年龄 5 2岁。因高血钾 (6.9mmol/L) ,急来我院行HD。女 2例 ,年龄 4 2岁 ,2 0岁。分别因饮白酒中毒 3h ,口服有机磷中毒经其他抢救措施无效 8h ,入我院行HD。1 2 方法。 3例患者均因周围静脉条件差 ,试用16号动脉—静脉留置针穿刺右侧桡动脉作回路 ,用18号动脉…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采用动静脉内瘘,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或不适合做内瘘的患者,动脉穿刺是最好的方法。动脉穿刺由于操作简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不改变血流动力学,不增加心脏负荷,透析效果优于内瘘及股静脉穿刺,因此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1-2]。但是,多次穿刺、穿刺不当或止血不佳可造成动脉损伤,在穿刺部位容易形成动脉瘤。本研究对我院18例患者因直接穿刺导致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基本保证,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逐渐延长,老年透析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多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失败率逐渐增加,临床上常常因急慢性肾衰患者在未做内瘘前需紧急透析或受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以及在内瘘未成熟前,我们均采取了直接动脉穿刺最长达5年,透析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