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物理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7例,对照组27例。预防组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物理治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预防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物理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医用弹力袜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措施。方法 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无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均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为主,多种预防性治疗措施为辅。7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复查,呈阳性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后,进一步分析发病情况后,给予溶栓或手术治疗。结果 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6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均无症状性肺栓塞。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治疗患者合并症,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为主、机械预防措施为辅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经患者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物理方法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和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38例中,近端血栓3例,远端血栓7例,全静脉血栓2例,血栓发生率31.6%;观察组52例中,近端血栓1例,远端血栓4例,未发生全静脉血栓,血栓发生率9.6%,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赵小明  薛新宏  杨佐明 《河北医药》2009,31(24):3404-3404
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近年来,低分子量肝素(LMWH)类等抗凝药物预防性治疗THR术后DVT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本研究对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LMWH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价低分子量肝素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马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3,(10):218-2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65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通过早期积极主动、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65例患者只有一例出现患肢肿胀,在进行患肢抬高,抗凝治疗,功能锻炼后症状缓解。结论指导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髋部功能重建,术中及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率较高,对医疗安全及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危害.我们应用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于术前及术后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共92例,临床效果肯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患与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例未通;治疗后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者大(小)腿患及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作单因素分析 ,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 :年龄、心肺功能、卧床时间、肢体、髋关节置换 (THR)手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P<0 05) ,THR术中、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23 7 % ,预防性抗凝治疗 ,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37 0 %降至12 5 %。结论 :主动或被动的物理护理措施以及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25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在术前、术后指导其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伤肢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中药活血祛瘀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等。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4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48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2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9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9.6%,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量机械预防,低分子肝素采用腹壁皮下注射0.5 mL、每12 h给药1次,间歇充气加压装量采用双下肢交替使用、每天共6 h,连续14 d.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动态观察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10 d进行深静脉血栓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9%),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0.71%o结论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下肢血液循环泵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关节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后予基础护理+利伐沙班抗凝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每日2次,连续使用10-14 d,对比两组术后2,7 d凝血功能、下肢周径,并观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 d凝血活酶时间(APTT)[(34.3±5.8)s比(30.2±4.6)s],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15.9±3.5)s比(14.3±3.1)s]、APTT[(36.8±5.3)s比(34.3±4.9)s]均长于对照组(t1=3.250,t2=2.014,t3=2.041,P〈0.05);术后2 d观察组与对照组大腿周径[(47.5±4.1)cm比(49.6±4.5)cm],小腿周径[(37.2±2.9)cm比(38.7±3.3)cm];术后7 d两组大腿周径[(46.2±4.0)cm比(48.2±3.8)cm]、小腿周径[(36.2±2.7)cm比(37.6±2.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43,t2=2.024,t3=2.138,t4=2.242,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8.11%(3/37)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27.27%(9/33,χ2=4.510,P=0.034)。结论血液循环泵能通过改善下肢血流,增加纤溶活性,发挥抗凝作用,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髋关节术后下肢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将78例髋关节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穴位按摩联合患肢功能锻炼,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周、2周、3周、4周及2个月患肢大腿周径。结果两组患者的肌肉萎缩统计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髋关节术后下肢肌肉萎缩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琳  阎姝  张津平 《中国药房》2013,(44):4187-418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mg静脉滴注,bi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30-40min内滴完,bid。两组患者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24h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常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孙毅  程慎令 《中国药房》2012,(43):4103-410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口服桃红四物汤150mL,每天2次,连续7d;对照组4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每天1次,连续7d。术后1周B超检查下肢血栓,观察DVT的发生率,检测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统计日平均费用。结果:2组间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抗凝日平均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14天血浆ET含量均较术后第3天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有效预防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且治疗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60岁)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62)。对照组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试验组术后12 h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变化情况。采用数字疼痛量表法记录术后1、3、5、7 d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 d、7 d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随访30 d内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炎性因子均降低(P<0.05),2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减小(P<0.01)。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 vs. 13.7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 vs. 3.45%,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及患肢肿胀,减少DVT发生。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量;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苦碟子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