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天人相应思想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简介了天人相应思想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从天人相应思想出发,对我国医学现状进行了简释,对未来医学发展做了几点预言。认为对中医学面临的困惑、危机和挑战,只要从天人相应思想出发,就如高屋建瓴,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并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全面认识天人合一思想与天人相应理论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厘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追寻中医学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时藏角度论肾主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藏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中医学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对于我们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时藏理论的整体调控思想出发,把中医理论体系的传统思维模式融入研究之中,以"肾主骨"生理功能的研究为切入点,对中医藏象既基于实质器官又高于实质器官,揭示"肾主骨"的实质,并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和临床病证病理的深化及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中医学应属于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医学,不是自然哲学,中医学的生命学说,精气概念及天人相应观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或宗教的生命本原说,精气学说及天人相应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应属于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医学科学,不是自然哲学;坚持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将有助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医学的生命学说、精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现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或宗教的生命本原说、精气学说以及“天人相应”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浅论《周易》对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基本思想人手,认为中医学之“天人相应”理论的形成,是受《周易》“三才观”的影响,同时也是在《周易》“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的命题下,对人在自然界中所作的价值判断。此外,易学思想的时空观念也对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周易》重视自然界和社会对人的双重影响的学术思想,也为中医学“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天人相应”理论的最终形成,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说理工具,从而也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说明变得更加明确、客观和严谨。  相似文献   

7.
黄宇琨  黄宇琛  邱氟 《河南中医》2011,31(11):1236-1238
中医学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医学,研究人类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医学整体论。中医学医学模式是时空-人-药-食的四维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把人的健康、疾病、防治、养生和保健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论人体内生六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内生六气说,是以《内经》“天人相应” 的思想为指导,由金代刘河间提出的卓越观点。但后世却罕有阐发,其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现试作阐述。1《内经》“天人相应”思想 天人相应说(天人合一说)源于儒家,是儒家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一。其以孟子“天人相通”说,董仲舒“天人相类”说为代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说:“人之身,首■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皆当同而副天,一也”。儒家天人相应理论被引用到医学领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内经》人与天地相参思…  相似文献   

9.
天人相应是贯穿《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抓住了天人相应思想方法就从根本上理顺了《内经》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①用对天的认识说明对人的认识;②用认识天的方法认识人;③从人和天的关系中研究人;④研究天人相应规律和运用天人相应规律。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说明,我们不仅应该继承中医学中的具体理论和具体方法,尤其应该继承中医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才能主动、自觉、广泛地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以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关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存在着"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和"整体观"表述上的混乱,从"天人相应"一语的语源,"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的联系与区别,"天人相应"与整体观,新老中医药专家学者的论证,现代科学的研究,及便于当代理解、把握和传承、交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认为应把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表述为"天人相应"思想。  相似文献   

11.
郭蕾  乔之龙 《中医研究》2004,17(4):2-3,10
秦汉以前的科学成果,尤其是天文历法、地学和物候学三门学科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为天人相应论的形成做了大量的知识铺垫.<黄帝内经>构建了天人相应论的基本框架,其中移植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吸收地学研究成果、并采用物候学以象类比的方法,这些成就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天人相应论的有关内容,更是以这些成果为依据,才使其至今仍保持着真理性,因此说中医学天人相应论是生产实践与文化思想相结合的共同产物.  相似文献   

12.
乔之龙  郭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35-2337
中医学将天人相应思想贯穿于治疗原则、治疗手段等各个方面。"三因制宜"是天人相应主导思想的典型反映,揭示出天人相应论的另一深刻内涵在于:人与天相应,既包括群体共同的生理、病理与天相应也包括个体特殊的生理、病理与天相应。治疗手段上,针具共分为九种,之所以取"九",就是为了法天则地,实现天地人的和谐与共。中医学使用药物的基本观点:人似草木,草木象人,草木之特性和人之特性一样,均受天纪地理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从药物的功效上反映出来,在人体中起纠偏趋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中医杂志》2014,(11):90-90
寒冬来了,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天人相应",因此,到了冬季,人体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身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较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理念与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渐行渐近。本文主要对二者理念的一致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两方面进行比较。其中,心身医学在理论基础方面与中医学"天人一体观"、"形神一体观"、"整体观"等哲学思想异曲同工;在临床诊疗方面与中医学"刚柔体质"、"心身同治"等辨证思想异曲同工。中医学的思想观念必将是世界心身医学的发展方向,世界心身医学要向中医学寻求智慧。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延续,是保证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类健康的“科学内涵”,而中医学“治未病”的防病治病的重要思想是其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观测和记录自然、宇宙、人体变化现象的结果。"天人相应"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宇宙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人体结构与自然宇宙环境的布局(空间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节律与自然宇宙运动节律(时间结构)共同构建。这种"天-人"时空结构的建立,整合了中医学对人体和自然宇宙的认识,归纳了中医学以"天人相应"观来处理人与自然宇宙关系的依据。中医学不但通过"天-人"时空结构发现了人体在自然宇宙影响下的生命活动节律,在阐释和表述这些生命活动现象时也在运用"天-人"时空结构。"天-人"时空结构是构建"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天-人"关系的内容。中医学从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均贯彻着"天人相应"这一"天-人"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也是整体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感应于自然,又受自然界的制约,并对自然界的变化形成相应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各有不同,所以对人体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规律的认识,必须结合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研究。由此,中医学又提出了"三因治宜"的观点,即诊疗疾病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域和个体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天人合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挥。它包括天人一气、天人一理、天人相应、天人相参等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为中医的病因学养生学、治疗学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值得深入发掘,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郭蕾 《中医药学报》2002,30(3):43-45
从天人相应思想出发 ,揭示出中医学临床治疗的基本特点在于顺应脏腑的时间特性而施治 ,结合典型病例说明因时施治是中医临床疗效卓著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思想和道家的"贵身"思想对中医学人文精神形成的独特影响,并列举了经典医学名著中所体现的中医学人文精神。强调融汇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医学人文精神对于重建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