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32例,26例作CT检查,30例作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于脑外。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T2WI常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核心为混杂高信号,周边有一圈环状低信号。结论:MRI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能全面提供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与CT,脑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64例脑动静脉畸型和8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对MRI、CT及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6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MRI均见到典型征象──流空信号簇。29例见到粗大的供应动脉或/和引流静脉,14例见到扩大的静脉窦。结果表明,MRI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优于CT,并可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MRI与CT的联合应用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2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21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13例行MRA检查。结果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 T1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均匀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A可明确诊断;脑外型者易误诊,对CT和MRI表现类似的中颅窝脑膜瘤,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 人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和DSA的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76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9例,中颅窝鞍旁膜型海绵状血管瘤17例。28例行CT扫描,73例进行MRI检查,20例行DSA检查,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为低信号环围绕的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块,DSA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中颅窝、鞍旁的病灶CT表现为较均匀的稍高密度影、MRI呈类似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信号影,T  相似文献   

5.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少见 ,CT、MRI易将其误诊为脑膜瘤、脑转移瘤等。为提高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诊断水平 ,对经CT、MRI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85 7岁。主要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失语、肢体无力及走路不稳等。 1例 7年前行左手拇指黑色素瘤切除术 ,10例均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 ,4例行CT和MRI检查 ,1例行MRIGd DTPA检查。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1例结合拇指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史和颅脑CT、MRI诊断为转移性颅内恶性黑…  相似文献   

6.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病变中较罕见的一种,它可发生于脑内和脑外。我们遇到2例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其临床及CT表现均很特异,现报道如下。例1女,35岁。6年前因癫痫1年余在他院作CT检查,发现左鞍旁实质性占位,诊断为脑膜瘤,未手术。6年后渐出现动...  相似文献   

7.
关鉴  张毅  张泽卫 《武警医学》2015,26(3):307-30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血管畸形的一种,通常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部分[1]。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intracerebral cavernous hemangiomas,ICHs)位于脑实质内,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较多见;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extracerebral cavernous hemangiomas,ECHs)可发生于凸面硬膜、前后颅窝底、小脑幕、硬脑膜静脉窦等处,绝大多数原发于海绵窦  相似文献   

8.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及超声诊断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MRI、CT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2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MRI及CT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结论:MRI及CT对本病的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但MRI除能直接形成三种位置图像外,其他方面并不优于CT;超声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 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血管畸形的MRI诊断已有不少报道 ,本文旨在论述椎管内动静脉血管畸形 (AVM )、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不包括椎体血管瘤、其他椎管内血管性肿瘤的MRI诊断。1 材料与方法搜集 8例椎管内AVM ,3例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1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其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4~ 5 8岁 ,平均 2 8.8岁。临床表现为以下 3种情况 :( 1)缓慢起病 :开始时病变相应部位的背部或颈部疼痛、不适 ,逐渐出现肢体麻木、无力 ,部分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感觉平面以下的痛、温觉障碍。本组有 7例。( 2 )急性脊髓卒中性发病 :病变平…  相似文献   

1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MRI、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脑内型22例,脑外型5例),其中9例行CT扫描,24例行MRI检查,10例行DSA检查.分别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为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团块,DSA检查未见异常染色。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比较有特异性,综合CT、MRI和DSA所见有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畸形的MRI及MRA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及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及6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作了常规MR成像及MR血管成像,MRI采用SET1和Turbo SE T2加权序列,MRA采用2D-FLASH及3D-FISP序列,6例海绵状血管瘤MRA仅使用2D-FLASH序列。所有成像以环形激化头线圈在1.0T MR仪上完成。结果:T1及T  相似文献   

13.
头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头颅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CA)是一种最常见的隐性血管畸形 ,不含瘤组织 ,并非真正意义的肿瘤。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约占脑血管畸形的 5 %~ 13%。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 ,本病在脑血管畸形中所占比例上升至2 5 1%。本文着重介绍头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1 起源与病因 :一般认为头颅CA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内CA起自脑内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单发 ,Osborn等认为约 1/ 3的患者可表现为多发[1] 。有人发现脑内CA可与其它类型的…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及MR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特征,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共53例,其中脑内型40例,脑外型13例,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大多表现为爆米花样或桑椹状的混杂信号灶,周边围以低信号环;脑外型T1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类型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点,导致其MRI表现的不同,其手术方案及预后亦有很大差异.利用MRI检查术前可做出准确诊断,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目的 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并着重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即“渐进性强化”,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CT检查48例,CT增强扫描43例,动态增强扫描10例;MRI检查27例,动态增强扫描24例。结果 CT增强后36例(83.7%)显示不同程度的片状强化,10例CT动态增强  相似文献   

16.
脑少见血管瘤CT表现分析(附五例报告)汤春发,姚茹国,王志华,方昌林脑海绵状血管瘤、脑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脑血管畸形中很少见。现将我们经CT发现并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作一分析,以提高CT诊断的水平。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4岁。头痛、头晕 2月余 ,加重伴四肢抽搐 2天就诊。体检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无病理反射。CT检查 :平扫示左侧额叶有一大小约 4.2cm× 4.5cm圆形等密度灶 ,边界光整 ,病灶旁有水肿带 ,左侧脑室受压变窄 ,中线结构向右推移 (图 1)。增强扫描示病灶无明显强化(图 2 )。手术所见 :肿瘤位于左侧额叶实质内 ,瘤体暗红 ,大小约 4.3cm× 4.6cm ,质韧。病理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讨论 脑海绵状血管瘤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之一 ,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畸形 ,临床少见 ,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畸形的7%。多见于中年人 ,临床上无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18.
杜长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8):453-454
脑内炎性肉芽肿及局灶性炎症是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而颅神经症状不典型。本文对38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内炎性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本病的CT、MRI诊断及手术切除病灶治疗继发性癫痫的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脑内炎性肉芽肿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8~66岁,平均26岁。入院前1~2个月内有感冒发烧者12例,中耳炎4例,额窦炎2例,皮肤疖肿及头部外伤各1例,其余患者无明显病因。12 CT及MRI表现 CT平扫38例,22例增强扫描。平扫可见脑实质内不规则低密度…  相似文献   

19.
四肢软组织血管瘤常见 ,但有关MRI报告不多 ,本文报告5例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病例 ,均由MRI检查明确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见附表。根据临床表现、受累血管管径大小及管壁厚度血管瘤病理上分为 :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肉芽组织型血管瘤、大血管血管瘤、肌内血管瘤五类。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为后二类 ,其中 ,大血管血管瘤如为静脉构成 ,称为静脉性血管瘤 ;动、静脉共同构成 ,称为蔓状血管瘤[1] 。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构成 ,是介于错构性畸形与真性肿瘤之间的一种良性血管病变。病因为先天性 ,…  相似文献   

2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4个病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并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切除。结果:23例中,13例行CT检查,其中脑内型10例,脑外型3例,单纯行CT检查的7例中,诊断不明确4例。16例行MR检查,多数表现为混杂的T1、T2信号,周边有低信号包绕,23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5例术后放疗,术后随访18例,效果良好。结论:MR是诊断该病的理想方法,对于大病灶必须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残余病灶和深部小病灶可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