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兼具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而见胸痞、口苦、舌苔黄腻、小便黄少、呕吐泻痢以及湿热疮毒等症。黄芩、黄连、黄柏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1.1黄连、甥黄连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其性味苦寒,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品。主治多种湿热病证,如湿热病疾、湿热黄疽等。又可治温热病热毒炽盛的壮热、心烦、热人心经的神昏及多种热毒感染之证。而胡黄连则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但本品为清虚热药,能退虚热、除疳热。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及小儿的疳积发热之证。  相似文献   

3.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11,27(1):7-8,10
黄柏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笔者随师应诊时,目睹姜老临床配伍运用黄柏的经验:如黄柏配伍黄连或黄芩,治痢疾;配伍栀子、甘草,治黄疸;配伍知母,用于清下焦湿热,治淋证、泄泻;配伍苍术、牛膝,  相似文献   

4.
1五黄解毒膏方解五黄解毒膏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需要,依据古方加减后研制而成。组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60g,冰片40g,雄黄20g。方解: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痞满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黄柏有清热燥湿之力,与黄  相似文献   

5.
黄连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清心火,泻火解毒,除肠胃湿热。笔者随师应诊,目睹姜老临证运用黄连配伍经验如:黄连配伍阿胶、鸡子黄等为黄连阿胶汤,有滋养阴血,清心安神功效;配伍肉桂为交泰丸,可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  相似文献   

6.
治痢十法     
【苦化湿热法】湿热致痢,除具痢疾本证外,多兼身热溲赤,苔黄厚腻等证。治宜燥湿清热。常用药物为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秦皮、白头翁、野麻草等。方剂如黄芩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等。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连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见长,善于清泻心肝火热之毒,胃肠湿热之邪;黄连历来在消渴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古代文献详细记载了运用单药黄连及黄连复方辨证论治消渴病的确切疗效。闫镛教授多年来运用黄连不同方剂配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歌诀】诸黄风痹白鲜王,清热燥湿止风痒。苦寒脾胃膀胱肠,黄疸痹痛湿热亡。【释义】白鲜皮善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以及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其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42-644
黄连味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取黄连苦能燥湿,寒可清热,在诸多疾病中加以配伍使用,既清瘀热,又化痰湿,尚可健脾胃,临床可用以泻心火而直折上炎之肝火,清心平肝降血压;对于消渴,颜老提出"脾胰同源"之说,倡导消渴病从脾论治,药用黄连可泻热运脾止消渴;而心率失常,颜老认为总责之阳微阴弦,用药宜温中有通、温中有清,以桂枝伍黄连,可有清心化痰复脉律之效;治疗失眠,黄连堪当大任,与它药配伍,显得灵活与实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药的大家族里,黄芩、黄连、黄柏3味药,被称作“三黄”。“三黄”性味同属苦寒,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常协同而用,以加强疗效。然而,它们也同中有异,各有所长。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长于泻肺火肺热,兼可安胎,炒炭还有止血之功。临床上肺热咳嗽、寒热往来、时寒时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目赤痈疮、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川连、鸡爪连,是一种名贵中药,属毛莨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以根茎入药,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黄连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等省,由于它对生活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生长年限较长,而产量又低等多种原因,致使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需  相似文献   

12.
题41.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清热燥湿药、祛风湿药、峻下逐水药的作用和适应证如何?答:利水渗湿药多偏甘淡而药性寒凉,以通利小便,渗除水湿为其主要作用。多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湿邪为患或湿热所致的诸证,如淋浊、关节疼痛、黄疸、湿温、腹泻、痰饮等;芳香化(?)药多偏辛温香燥,以芳香化湿,醒脾和中为其主要作用。芳香化湿药所指的湿,主要指“湿邪”滞于中焦而引起的消化系统和全身的症状。多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少食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症;清热燥湿药多为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具有清热燥湿之功,其中如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并具有较强而可靠的泻火解毒作用。多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侯,如泄泻、痢  相似文献   

13.
黄连炮制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h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e wall.的干燥根茎,又称味连、雅连、云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热盛火炽、呕吐、口舌生疮等。近年来对黄连及其炮制品研究很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双荣  赵丽萍 《河北中医》2003,25(10):758-759
黄连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珍珠囊》言黄连“其用有六 :泻心脏火一也 ,去中焦湿热二也 ,诸疮必用三也 ,去风湿四也 ,治赤眼暴发五也 ,止中部见血六也”。[1 ]《本草正义》云 :“黄连大苦大寒 ,苦燥湿 ,寒胜热 ,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 ,而心、脾、肝、肾之热 ,胆、胃、大小肠之火 ,无不治之。”[2 ] 黄连功效较为突出 ,应用十分广泛 ,为使医者临证用药组方合理 ,选药准确 ,我们结合古今临床配伍及现代用药经验 ,将黄连的配伍应用归纳、阐述如下。黄连配干姜 :黄连苦寒泄热 ,坚肠止痢 ;干姜辛温散寒而补脾阳。…  相似文献   

15.
黄连配伍在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黄连的泻火、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常以本品为主,配伍他药,治疗多种儿科疾患,每获显效。现介绍如下:一、配干姜治蛔厥黄连主治蛔厥,历代文献曾有论述。《本草备要》谓:“除疳,杀蛔”。又《注解伤寒论》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由于湿热内蕴,蛔虫上扰胆腑,气机不利所致的蛔厥,投黄连使苦能下蛔,并清其内蕴之湿热,配干姜既能使蛔得辛则伏,又能制黄连之过于寒凉。二药合用,苦辛通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共奏温脏、安蛔、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凡是苦味的食品均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的功能,而具有上述功能的食品都有一定的防癌和抗癌效果。常用的苦味食品,如苦葫芦、苦杏仁、苦瓜、苦笋、苦荞麦等。  相似文献   

17.
正黄柏生用泻实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清炒用,可缓解其苦寒之性,免伤脾胃;盐水炙,其入肾泻相火之力增强,并清退虚热;酒炙,善清上焦血热;炒炭用,其清热泻火之力减,但清热止血之功增,可用于邪热炽盛或虚火内炽所致之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黄柏、黄芩、黄连均为苦寒之品,均能泻火燥湿,清热解毒。然黄柏泻肾间相火而坚阴,退虚热,又清下焦湿热;黄芩善清肺热而解肌,并退邪热,并能安胎;黄连泻心  相似文献   

18.
《药性赋》中对中药黄连的论述提到黄连可以治疗冷热痢。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以治疗中焦湿热泻痢,没有治疗冷痢的道理。对比文章前后,此处"冷"字疑为"湿"字误也。  相似文献   

19.
黄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之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西药黄连素又名小檗碱,为黄连的主要成分。历代医籍对  相似文献   

20.
黄连、黄芩、黄柏味苦性寒,同属清热类药,均有以下功效:(一)清热燥湿;常用于湿热痢疾、泄泻及湿热黄疸等病证。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三物茵陈汤《证治准绳》等。(二)清热泻火;适用于高热神昏、烦躁不眠或吐衄、发斑等证,如泻心汤、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当归六黄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