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育、发展与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密切相关,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关联,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椎关节中钩突相关径线的测量,以发现其随年龄增长、椎序递增的变化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不同年龄的颈椎影像学资料1 447例,根据年龄分为:<10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组,对钩椎关节中钩突长、高、宽、钩-横间距、钩突间距、钩突前脚间距和钩突后脚间距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1)测量结果发现钩突相关结构部分存在着男女性别和左右侧别间的差异,钩突的长、高、宽随椎序的递增和年龄的增长总体呈缓慢递增趋势;钩突间距、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后脚间距随椎序递增呈缓慢递增趋势,但在年龄增长中该三者间距变化不很显著;钩-横间距随椎序递增呈缓慢递增,但增龄变化不显著。(2)结果说明,颈椎钩椎关节中钩突相关结构存在着性别和侧别差异,并且随年龄增长和椎序增加整体呈缓慢递增趋势,掌握钩椎关节增龄特点和发育规律,可以为相关颈椎病的预防、诊断与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供首例中国女性可视化人体有关眼外肌的形态学信息,为眼外肌病的影像学识别与诊断提供薄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提取眶区的横断面图像,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对照观察。结果在人体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清楚显示眼外肌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结论采用可视人技术能为临床提供眶内精细结构断面数据,断面图像与MRI图像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颈椎(C4-C6)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钩突切除前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健康志愿者的颈椎断层CT扫描序列图像,采用Mimics13.1和Solid Works2012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造型,利用ANSYS15.0软件,对颈椎及周围组织赋予不同的材料属性,建立颈椎(C4-C6)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模型上加载,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生理活动,获取位移、应力等数值云图,并进行分析验证。在C5节段左侧钩突上分别切除钩突高度的25%、50%和60%,获得不同范围钩突切除时的左侧弯状态下颈椎各部位的位移、应力等数值云图,分析不同范围钩突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三个椎体运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高度模拟颈椎结构与材料特性,研究了不同范围钩突切除后,颈椎稳定性受到的影响。钩突切除高度的25%后的左侧弯状态与未切除时对比分析,位移云图变化不大,最大等效应力减小。钩突切除高度的50%、60%后的左侧弯状态下的位移继续增大,最大等效应力逐渐减小。结论切除钩突高度的25%时对颈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随着切除钩突范围的增加,颈椎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结构在连续薄层冠状断面上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该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择1例成人头部标本,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由前向后垂直于连合间线(AC-PC线)进行铣削.另选择健康成年男性10名,应用3D SPGR序列行与标本基线一致的3.0 T MR扫描.选取典型的断面标本图像与相应活体的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主要结构的变化规律. 结果 根据松果体柄的出现和松果体的消失,可将松果体区由前向后分为前、中、后3个部分,其形态由倒三角形向梯形、三角形依次过渡.在松果体区的前、中部内,第I间隙逐渐增大;至松果体区后部时则开始减小直至消失.大脑内静脉始终位于松果体区的中线上,其高度逐渐下降. 结论 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所获取的松果体区薄层断面标本图像,能清晰显示该区各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及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为该区微小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详实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颈椎钩突形态特点及其在前外侧入路减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钩突的大小,为钩突切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0套颈椎C  相似文献   

7.
背景:钩突作为钩椎关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态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发病率。 目的:通过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青少年颈椎钩突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 方法:选择无外伤、无神经症状和体征的6~20岁青少年66名,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1.25 mm),范围C1~T1,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青少年钩突基底长、宽和钩突高、间距从C1~C7均呈递增趋势,且随年龄增长也逐渐递增,但上述所有指标在左右侧别和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钩突倾角在各年龄段中均无明显规律,但变异度较大。表明利用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可反映出青少年颈椎钩突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发育特征,为颈椎病的诊断与临床应用提供详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鼻腔外侧壁的解剖学观察,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最佳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成人头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对202侧钩突切除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钩突的长度为18.8±2.2mm,中段宽度为4.3±0.5mm,鼻前棘至钩突前缘基部中央的距离为31.1±2.8mm。结论:鼻丘、泪骨弓及下鼻甲上缘可作为钩突切除术时定位钩突及选择切口位置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20岁青少年颈椎钩突的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探讨钩突-横突孔间距的发育规律和增龄特征,为青少年颈椎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青少年66例,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1.25 mm),范围C1~T1,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在性别与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发育总体随着年龄和椎序的增长呈递增趋势,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等颈椎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滑车神经在MRI图像上的识别,为滑车神经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国人成年尸体头部标本51例,以冷冻切片法分别制成连续横断层标本36例和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5例;采用3D—CISS序列,结合3D—TOF序列,对20名正常体检者及23例眼运动神经麻痹患者行1.5T磁共振扫描;应用3.0TMRI扫描仪,获取10例志愿者头部的SE序列T2WI图像;在上述连续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观察分析滑车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及识别标志等。结果:在横断面上,滑车神经起始段走行在上髓帆后部的四叠体池内,其外侧为小脑幕切迹,后方为小脑上动脉;其环池段绕中脑大脑脚两侧的环池走行,由背侧转至腹侧。在冠状断面上,滑车神经环池段位于小脑幕下方,其外上方有大脑后动脉;其海绵窦段走行在蝶骨体两侧的海绵窦外侧壁,动眼神经的外下方。结论:横断面能较好地显示滑车神经的起始段和环池段,而冠状断面则能清晰地显示其海绵窦段。  相似文献   

11.
颈深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和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低温冰冻技术,制作15套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标本,在断面上对颈深筋膜各间隙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明确了各间隙的位置、毗邻及出现范围;证实了危险间隙的存在;得出胸骨上间隙应是由颈深筋膜浅层和舌骨下肌筋膜围成;发现颈动脉间隙不是一密闭的间隙,其后外侧与颈后间隙相通。结论:用横断层解剖方法能清楚显示各颈深筋膜间隙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7例,先依骨性标志画线,新鲜2例画线后,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再切制横断层4例,冠状断层3例。结果: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30.2、23.5mm;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30.8、14.9mm与27.5、23.7mm;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21.8、14.7mm和16.9、2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32.9mm,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1.7mm与1.8mm,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2.4、2.8、1.4mm,骨间韧带长1.8mm。结论:踝关节的断层解剖,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枕下海绵窦MRI与薄层断面及三维重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枕下海绵窦MRI、断面解剖及三维图像,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在SGI工作站上对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枕下海绵窦在MRI和标本薄层断面中具有良好对应关系,二者各组数据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提供三维立体视觉,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结论: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断面数据,三维可视化图像可较好显示枕下海绵窦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4.
Cervical radiculopathy from uncovertebral joint (UVJ) hypertrophy and nerve root compression often occurs anterior and lateral within th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resenting a challenge for complete decompression through anterior cervical approaches owing to the intimate association with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associated venous plexus. Complete uncinatectomy during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is a controversial topic, many surgeons relying on indirect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from restoration of disc space height. However, in cases of severe UVJ hypertrophy, indirect decompression does not adequately address the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y of anterolateral foraminal stenosis. Previous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have described techniques involving extensive dissection of the cervical transverse process and lateral uncinate process (UP)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vertebral artery for safe removal of the UP. Recent anatom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detailed the microanatom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fibroligamentous complex surrounding the UP and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The use of the natural planes formed from the encapsulation of these connective tissue layers provides a safe passage for lateral UP dissection during anterior cervical approaches. This can be performed from within the disc space during ACDF to avoid extensive lateral dissection.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our 10-year experience using an anatomy-base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for safe and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UP during ACDF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caused by UVJ hypertrophy.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给小腿部影像学诊断提供横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用成年男尸新鲜右小腿标本10例,称做小腿横断层之CT及MRI扫描影。冰冻后再切制与其要应的小腿上,中及下1=/3段横断层解剖标本。结果观察了三个断层的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和血管、神经等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还对小腿中1/3段的胫骨及骨质及储腔进行了测量。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给小腿部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放射学提供了确切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膝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5例(新鲜3,福尔马林固定2),按解剖骨性标志画线,其中1例标本先行矢状位MRI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矢状断层解剖标本,每例切5个断层,皆观察其内侧面。结果 观察了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同一断层之MRI。测量股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3mm和2.4mm,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5mm和2.6mm,髌骨关节软骨厚为5.3mm,前交叉韧带长36.1mm,前、后交叉韧带中部矢状径为6.32mm和6.51mm,内、外侧半月板矢状径为42.4mm和33.2mm,内侧半月板前、后部厚度为5.1mm和5.8mm,外侧半月板为6.5mm和7.1mm。结论 膝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对骨科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