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16-917
对120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AS特征、骶髂关节X线平片Ⅱ级以下早期病变的患者行CT和MR检查,分析并比较各检查发现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20例患者的240个骶髂关节中,CT发现228个关节(95%)存在Ⅱ级及以下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81.25%),在判断关节面的细微破坏、关节间隙的轻微改变等方面也优于X线平片。MRI除可见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所有病例均显示骨髓水肿、脂肪浸润、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软骨增厚或破坏、韧带附着点炎症等。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无法显示的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等早期征象,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2-3664
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临床纳入85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以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上均有差异(P0.05);MRI在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上与CT有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检查在0~Ⅱ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0~Ⅱ级中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以及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诊断效果,其中MRI诊断率最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一共收治7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以及MRI扫描方式进行检查与诊断,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和X线对比,CT和MRI检查技术对I级、II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MRI对比,X线和CT检查技术对0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方式均能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一定的诊断,而MRI检查方式可以对脊髓、软组织病情进行直观性的显示,由于MRI检查方式的检查费用比较高,检查时间比较长,因此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多种方法结合检查可以互补彼此的缺陷之处,从而提高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放射影像学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共8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依次行CT、X线、MRI检查,分别观察三种检查特异性、灵敏度、正确率、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情况。结果:CT、MRI、X线检查方式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5. 00%、25. 00%、27. 50%、15. 00%; X线检查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20. 00%、12. 50%、7. 50%、8. 75%; MRI检查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30. 00%、31. 25%、25. 00%、12. 50%; MRI检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均高于CT、X线,与X相比差异值为P 0. 05; MRI特异性、灵敏度、正确率、检出率均高于CT、X线,P 0. 05。结论:不同放射影像学检查均有不同检查优势,其中MRI检出率高于CT、X线,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优化后处理技术;评价其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检查、CT骨算法薄层高分辨图像和MPR、MIP后处理技术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病变8例;双侧骶髂关节病变31例。CT表现为0级2例;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15例;Ⅳ级8例;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诊断早期病变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图像和MPR、MIP后处理技术图像;清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细节分级,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CR、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并经临床确诊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R、CT、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2例均行CR检查,均发现III级以上的骶髂关节改变;30例行CT检查,发现III级以下的骶髂关节改变;16例行MR/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三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影像学检查仍以CR为首选方法,若诊断有困难则考虑应用CT、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0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正确检出率分别为99.05%、90.57%、70.75%;对于0、Ⅰ、Ⅱ、Ⅲ、Ⅳ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0%、10.36%、24.24%、25.60%、10.01%;CT的检出率分别为0%、28.67%、26.11%、25.60%、10.01%;MRI的检出率分别为6.91%、29.89%、27.27%、25.60%、10.01%;对照三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MRI在0-Ⅱ级的检出率高于X线和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在Ⅰ-Ⅱ级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的检出率三者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考虑其轻度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方法应当考虑CT或者MRI,其中MRI的临床诊断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经明确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表现。结果:按纽约标准将骶髂关节分型:Ⅰ期可疑改变X线平片发现3例,CT发现6例;Ⅱ期轻度异常X线平片发现8例,CT发现10例,Ⅲ期明显异常X线、CT都发现17例,Ⅳ期关节骨性强直X线、CT都发现17例。结论:X线平片能作出初步分析,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作出正确分型,对临床治疗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7-118
5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观察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和各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对病变分级为Ⅰ、Ⅱ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更敏感,且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