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仪测量基底膜的厚度,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了5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病人临床均以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为主要特点,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基底膜弥漫性变薄伴上怪足突节段性或广泛性融合,是其主要病理改变及诊断依据,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临床上除多数表现为血尿外,也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临床特点、预后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52例儿童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本组儿童IgA肾病发生率占同期肾活检的13.6%,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单纯血尿最常见,其次为蛋白尿伴血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少见。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较单纯血尿光镜下病理改变严重,且免疫球蛋白的沉积以复合型为主,IgM沉积的比率高。结论:儿童IgA肾病临床特征与病理有一定的关系,单纯血尿者病理改变轻微,预后良好,蛋白尿者病理改变严重,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TBMN的患者,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28例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6例血尿合并有少量蛋白尿,4例少量血尿合并有中等量蛋白尿,4例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肾组织光学显微镜检:42例患者中17例表现为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11例为局灶肾小球系膜增生,5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8例为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为肾小球局灶硬化.免疫荧光检查:26例患者免疫荧光阴性,14例IgM±~+,2例IgM++.电子显微镜下42例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均弥漫性变薄,厚度均<250 nm.血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0.98,P<0.01)结论 TBMN临床上多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蛋白尿,少数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的测定,研究TBMN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后发现,其血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而病程、红细胞变形率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选择IgA肾病61例(占此阶段全部肾穿病例的42.1%);男35例,女26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1.35&#177;10.85岁。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及免疫病理等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临床多数表现为大量蛋白尿(88.5%),有水肿者占83.6%,高血压占32.8%,肉眼血尿72.1%。病理上肾小球病变除表现为新月体的发生(55.7%)外,同时伴肾小球的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球囊壁断裂等;而小管间质病变如: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间质炎细胞浸润分别为88.5%、80.3%及85.2%;免疫病理多样化,其中IgA+C3+IgM及IgA+IgG+IgM+C3型的沉积较普遍。结论:IgA肾病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血尿;病理上具有小球、小管、间质及血管等多部位及多种多样病理改变。大量蛋白尿、IgA、IgM、C3的高表达可能在新月体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36例IgM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IgM肾病 3 6例 ,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IgM肾病临床表现呈肾病综合征、血尿、血尿伴蛋白尿等多种表现 ,其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分型也呈多样性 ,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所有病例予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效率 96 7%。随访 3~ 89个月 ,未见肾功能异常改变者。结论 IgM肾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呈多样性 ,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敏感 ,愈后佳  相似文献   

6.
我科共收治6例薄基底膜肾病患者,1995年我科国内首次报到母女同患薄基底膜肾病,近期又收治4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2-48岁.6例病人临床上均有镜下肾小球性血尿,均无眼耳等疾患.其中1例伴有肾病综合征的大量蛋白尿,曾对激索治疗敏感,后治疗不敏感,肾功能逐渐受损,现已行肾移植,该病人应用华法令后血尿加重,出现肉眼血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 Ig A肾病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6例 Ig A肾病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 ,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青少年组患者以镜下血尿、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次为蛋白尿 ,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较少 ,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 ,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 ;成人组以蛋白尿、镜下血尿和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 ,可见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结论 :Ig 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方法]肾穿活检病例分别作免疫萤光、常规光镜和电镜观察.统计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IgA肾病共634例,占同期肾穿病例的17.6%.平均年龄29.1岁.88.4%的病例发生在10~49 岁.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诉的仅占40.3%.IgA肾病病理分类为①正常肾小球55例,占8.7%;②系膜增生型333例,占52.5%;③进行性硬化型92例,占14.5%;④局灶性病变146例,占23.1%;⑤其他类型8例,占1.3%.[结论]①IgA肾病诊断标准临床上以无诱因血尿,血液免疫学IgA升高为主,部分病例亦可或/和合并蛋白尿.病理学上以系膜区大量IgA沉积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合并基底膜上沉积.②IgA肾病的病理学类型是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目前IMN的治疗颇有争议,本文对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1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膜性肾病(M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70%-80%呈肾病程度蛋白尿,5%-10%伴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较少。MN常见于成人,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33%,儿童患者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800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符合IgM诊断的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IgM肾病临床表现呈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伴血尿、血尿等多种表现,其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分型也呈多样性,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所有病例住院治疗,根据临床及病理表现确定相应治疗方案,有效率94.87%。[结论]IgM肾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呈多样性,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最常见,免疫荧光沉积物以单纯IgM沉积最为多见。总体来看,IgM肾病短期疗效较佳,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135例绝经后出血妇女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34.3%,良性病变占43.4%,恶性病变占22.3%;在恶性病变中,宫体瘤占54.3%,宫颈癌占31.9%,卵巢癌占12.2%;≤60岁者,良性病变占多数;>70岁者,恶性病变占多数;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97.0%内膜属生理性改变。结论:年龄越大,出血时间越长,恶性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可免除部分诊刮术。  相似文献   

12.
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肺泡上皮异型增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及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个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多原发性肺癌的存在,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以及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的数目,分析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及其程度,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14个原发性肺癌标本中发现多原发性肺癌13例,其中6例2个原发性肺癌为支气管肺癌,7例2个原发性肺癌为支气管肺癌和肺泡细胞癌.经Spearman相关分析,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级别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原发性肺癌;有广泛支气管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者肺多原发性癌发生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简称开青)和低眼压性青光眼(简称低青)视乳头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比较开青和低青患者视乳头表面结构参数。结果:开青组的视杯深度大于低青组;低青组鼻侧区的盘沿高度高于开青组。低青组鼻测区与颞测区的沿盘面积比大于开青组。低青组的盘沿总平均高度及总沿盘面积比均大于开青组。结论:开青与低青患者的视乳头三维立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微囊长期毒性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雷公藤微囊的长期毒性。方法 采用大鼠和犬,经连续3个月口服给药,动物尸解作大体观察,并取动物脏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小剂量TWH对大鼠和犬无明显毒性;中剂量使用对肺,肾,肝,脾可产生一定的毒性损害,大剂量可使鼠和犬多个脏器,尤其是肝,肾,脾,胸腺,肺,胃肠道等产生严重病理损害,上述毒性损害于停药后基本可以恢复,也无新的毒性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51例气虚和46例血瘀的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患者微循环多指标进行观察,发现中医肺助心行血与微循环之间有实质性联系。微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肺有关的某些调节因素,可以说是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说明中医肺的实质可能包括了现代医学微循环系统的部分机能。对于肺系疾病的诊断,亦可借助微循环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性,探讨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光镜对GI STs进行观察,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等系列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 .结果 :GISTs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基本细胞成份,有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型 3种组织类型,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分化,并有单项或多项分化能力.本组45例GIST s中有良性8 例,潜在恶性12例,恶性25例.肿瘤组织Vimentin全部阳性,CD34有36例阳性(阳性率80.0%),部分病例呈现灶片状或个别细胞的肌动蛋白和/或S-100阳性.在形态上GISTs与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难以区别,应用CD34等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GISTs是消化道一组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多种分化和形态,在诊断时需依靠免疫组化标记方可与其它非上皮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对54例胃溃疡、胃溃疡癌变和胃癌中29例胃腺囊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29例中胃溃疡16例(72.7%),胃癌13例(40.1%),前者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25);(2)胃腺囊可分为幽门腺、胃体腺、贲门腺、肠化性和异型增生囊肿等,幽门腺囊肿多见;(3)胃癌胃腺囊数、最大横径和纵径、囊肿指数均多于和大于胃溃疡(P<0.05,P<0.002、P<0.001);(4)囊肿指数癌旁胃腺囊者大于非癌旁者(P<0.05),提示胃腺囊与胃癌的发生可能起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阴道平滑肌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及生长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CD34、雌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形态。结果:阴道平滑肌瘤患者年龄30-52岁,平均44.5岁,常为单发、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有关,形态学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免疫组化标记所有26例肿瘤SMA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CD34全为阴性表达。ER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10/26)和34.6%(9/26),且ER与EGFR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023,r=0.75)。有效治疗方法为阴道平滑肌瘤切除术。肿瘤偶有复发、出现交界性病变甚至恶变。结论:阴道平滑肌瘤为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可能起自于阴道组织中间叶干细胞向平滑肌分化,雌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对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应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科学的病理学分类。方法:对2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行临床、病理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与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将22个病例分为4组:(1)Ewing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9例(骨内Ewing瘤3冽、骨外者1例,Askin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和神经内分泌癌2例);(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8例;(3)结外恶性淋巴瘤3例;(4)腹腔内硬化性小圆细胞瘤和小细胞恶性间皮瘤各1例。结论:小细胞肿瘤的种类繁多,对其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同时辅以多种特殊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of soft tissue,ST-MFH)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41例ST-MYH的临床资料,经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对原发肿瘤体积、初次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化疗、核分裂相计数(mitosis count,MC)、病理组织分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6项与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F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席纹状-多形性型是该肿瘤的基本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ST-MFH较好的辅助手段,其中AAT、ACT和溶菌酶有较高的敏感性,而CD68则更具有特异性.有可能影响预后的6项因素做多因素统计分析,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的MC和肿瘤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CNA虽具有高表达性,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T-MFH因其成份复杂、形态多变,采取光镜和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从多方面给予认证非常必要.对ST-MFH的预后,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本组6项因素中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的仅有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的MC与肿瘤体积3项,而被认为对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的PCNA差异却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