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乳腺癌手术标本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cl-2、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手术标本、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cl-2、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86例乳腺癌原发灶中bcl-2、nm23基因高表达阳性率,在临床病理分期中为51.2%,组织学分级为53.5%,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48例淋巴结转移组织中nm23基因高表达阳性率为52.1%,而阴性淋巴组织中表达率为73.7%,组间差异显(P<0.05)。结论:检测bcl-2、nm23基因的表达状况可作为判断乳腺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恶性程度及有无转移的良好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6 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nm2 3 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2 1.7% (13/ 6 0 ) ,nm2 3 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6 1.7% (37/ 6 0 ) ,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CD44v和nm2 3 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 ,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TEN、nm2 3 H1和E 钙黏附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 (包括导管癌 5 4例 ,小叶癌 2 6例 )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呈高表达 ;远处转移组PTEN高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 ,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类型无关 ,但在低年龄组和淋巴结转移组PTEN低表达率增高有相关趋势。PTEN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预后有关 ,容易复发和远处转移。nm2 3 H1低表达者易发生转移复发 (P <0 0 5 )。E 钙黏附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无关 ,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 ,小叶癌表达水平低。结论 :(1)同时检测PTEN、nm2 3 H1的蛋白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2 )E 钙黏附蛋白作为判断预后指标不理想 ,可以作为鉴别小叶癌和导管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CXCR4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XCR4阳性表达率为59·4%(38/64);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CXCR4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与淋巴结1~3枚转移及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标本CXCR4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CXCR4在促进乳腺癌生长及增加转移能力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其使临床寻求新的有效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黄海旺  李德进 《广西医学》2003,25(3):330-332
目的 :探讨nm2 3 H1蛋白产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2例乳腺癌组织中nm2 3 H1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ER和PR的关系。结果 :92例乳腺癌中nm2 3 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 7 6 1%。nm2 3 H1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 ,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nm2 3 H1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测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癌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性抑制基因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在1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 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即组织学分级愈低,ER、PR阳性表达率愈高.ER、P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即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低,无淋巴结转移者ER、PR 阳性表达率高.ER、PR表达阳性组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ER、PR表达阴性组(P<0.05). 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对临床正确判断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旭伟  缑文斌 《农垦医学》2012,34(2):105-109
目的:探讨癌基因Her-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E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2)P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3)Her-2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4)乳腺癌I期nm23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II、III期乳腺癌,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5)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Her-2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中Her-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Her-2和nm23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免疫标记乳腺癌组织中p53、CK34βE12、Bcl-2和nm23,探讨以上抗体与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124例乳腺癌组织,统计p53、CK34βE12、Bcl-2和nm23表达阳性率,分析比较其表达,判断它们与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 P53、nm23与肿块大小无显著相关性;CK34βE12和Bcl-2表达和肿块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p53、CK34βE12和Bcl-2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有显著差异性;而nm23与组织学分级没有显著相关性;p53、CK34βE12和nm23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Bcl-2则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53、CK34βE12、Bcl-2和nm2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对正确评估乳腺癌分级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免疫标记乳腺癌组织中p53、CK34βE12、Bcl-2和nm23,探讨以上抗体与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124例乳腺癌组织,统计p53、CK34βE12、Bcl-2和nm23表达阳性率,分析比较其表达,判断它们与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 P53、nm23与肿块大小无显著相关性;CK34βE12和Bcl-2表达和肿块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p53、CK34βE12和Bcl-2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有显著差异性;而nm23与组织学分级没有显著相关性;p53、CK34βE12和nm23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生;Bcl-2则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53、CK34βEl2、Bcl-2和nm2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对正确评估乳腺癌分级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 2、nm2 3蛋白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HE染色 ,对C -erbB - 2、nm2 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5 7例原发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 32例 ,转移率为 5 6 .1% ,其中C -erbB - 2阳性表达者 ,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 (P <0 .0 5 ) ,呈正相关 ,而nm2 3则以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 (P <0 .0 5 ) ,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 2、nm2 3检测不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确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c-erbB-2、p53和nm23-H1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卓建红  谢群  郑绍光 《广西医学》2002,24(2):165-167
目的 :探讨 c-erb B-2、p5 3和 nm2 3-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6 1例乳腺癌。结果 :1c-erb B-2、 p5 3、 nm2 3-H1在乳腺癌阳性表达比分别为 2 5 /6 1、 2 2 /6 1、 31/6 1。 2 c-erb B-2在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最高 ( 2 4/48)、 p5 3在髓样癌表达最高 ( 2 /3) ,nm 2 3-H1在导管内癌表达最高 ( 4 /5 )。 3c-erb B-2、 p5 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 ( χ2 =14 .45 2 ,P <0 .0 1;χ2 =14 .75 1,P <0 .0 1) ,nm2 3-H1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最少(χ2 =14 .45 2 ,P <0 .0 1)。三种蛋白表达均与病人年龄、肿瘤体积大小无关 (χ2 =0 .42 9,P >0 .0 5 ;χ2 =3.178,P >0 .0 5 )。c-erb B-2、 p5 3过表达与 nm2 3-H1低表达有关。结论 :本资料显示出 c-erb B-2基因扩增与 p5 3基因突变对 nm2 3-H1基因失活有一定影响 ,三种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nm2 3 H1 m RNA及其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 CSA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对 94例乳腺癌组织进行 nm2 3 H1 m RNA及其蛋白检测。结果 :nm2 3 H1 m 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呈负相关。nm2 3 H1 m RNA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结论 :nm2 3 H1对乳腺癌的转移有抑制作用 ,检测 nm2 3 H1表达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及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D)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43例乳腺癌组织的nm23基因蛋白及Cath-D的表达.[结果]nm23蛋白和Cath-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前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转移、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检测nm23基因蛋白与Cath-D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转移与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P53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P53的阳性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教研室乳腺癌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①nm23、P53在6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53.3%(32/60)%。②nm23阳性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低(P〈0.05),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9〈0.05)。③nm23和P53的表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0,19〈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P53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判断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PCNA检测。结果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淋巴结的转移,癌组织PCNA表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在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做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形态计量、统计学等方法检测116例不同组织分级乳腺癌C-erbB-2及Ki-67的表达。结果:116例乳腺癌C-erbB-2、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3%、73.28%,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阳性表达率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免疫组化指标C-erbB-2、Ki-67可作为乳腺癌的分子指标,对乳腺癌诊断、治疗选择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与生存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乳腺癌和2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表达。结果:sta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1);stat-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tat-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1);survivi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表达阳性者35例中stat-3表达阳性34例,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tat-3、survivin可能相互协同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HLA-G分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HLA-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比较HLA-G分子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HLA-G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9.5%(57/144),在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为0(0/20).(2)HLA-G分子表达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LA-G分子有较高表达,并且与肿瘤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p53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87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表达;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测定组织分级。结果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ER、PR、p53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CerBb-2的表达有增加趋势(P<0.05);ER( )和PR( )的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p53(-)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CerBb-2( )和p53( )表达(P<0.05);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淋巴结转移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的表达不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CerBb-2的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CerBb-2、p53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nm23、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升高和淋巴结的转移而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ki67的表达水平与nm23呈正相关(P〈0.01)。结论 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ki67的表达水平与nm23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