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外耳道、中耳手术中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对扩大外耳道口的作用。方法行常规耳内切口,于外耳道软骨部外缘与耳甲腔间做2.0cm×0.5cm大小带蒂转移皮瓣,移至脚屏间切口(第二切口),边缘对位缝合,联合耳甲腔成形。结果术后3个月,19例患者中5例外耳道口直径达1.5cm以上,13例外耳道口直径达1.0cm以上,1例皮瓣坏死,外耳道口直径0.7~0.8cm。结论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对扩大外耳道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1981年以来,我们应用耳后皮下蒂皮瓣修复耳廓外耳道皮肤缺损23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6例,女7例。年龄11~56岁。缺损原因:良性肿瘤切除14例,恶性肿瘤切除2例,外伤2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5例。缺损部位:耳廓内侧面8例,耳廓外侧面10例,外耳道5例。皮瓣面积:2.5cm×1.5cm~5cm×4cm,其中多数为3cm×2.5cm~4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颌颈部皮瓣治疗6例,设计蒂部位于耳前的沿颌缘走向颏下的窄蒂皮瓣移转修复缺损。皮瓣最大8cm×8cm,最小6 cm×5 cm。蒂部宽1 .5~2 .5 cm,长2~4 cm。结果:6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侧颌颈部皮瓣不带知名血管,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规定,移转方便,修复后外形满意,是修复面颊及额颞区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4.
贾平  杨柳  董国才  周波 《吉林医学》2005,26(12):1345-134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耳廓缺损者男6例,女5例。年龄14~60岁。外伤时间1~48h。外伤原因:切伤4例,咬伤2例,碾挫伤1例。缺损部位:耳甲2例,耳周4例,耳轮及部分耳后3例,耳垂1例,对耳轮1例。缺损大小:(1.0cm×1.5cm)~(2.5cm×3.0cm),其中单纯皮肤缺损4例,软骨膜联带缺损3例,部分软骨缺损4例。1.2手术方法:局麻下生理盐水双氧水强力碘及反复清创,尽可能保留残蒂皮肤及软骨复位缝合,针对耳廓缺损者,设计局部旋转、滑行,隧道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具体手术要求:①皮瓣制备沿耳后动脉走向方向切取,与供区缺损面积接近。②估测肌蒂长度准确,蒂…  相似文献   

5.
鼻部皮肤缺损临床多见,但鼻尖巨大黑色素痣较少见,本文对1例鼻尖巨大黑色素痣切除并行锁骨上游离皮瓣修复治疗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9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科自 1993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共做皮瓣移植修复术 96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 8例 ,女 2 8例 ,年龄 15~ 5 0岁 ,其中皮肤痣30例 ,软组织肉瘤 18例 ,外伤 2 1例 ,黑色素瘤 8例 ,慢性溃疡 19例 ,皮瓣涉及颌、口腔、躯干、四肢及足跟等部位 ,面积 4cm× 5cm~ 2 0cm× 16cm ,均行手术切除整复。带蒂皮瓣修复创面 ,术后皮瓣成活 ,皮瓣与受皮区甲级愈合 92例 ,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皮瓣血循环障碍 ,皮瓣坏死失败 4例。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由于痣变范围广 ,手术创面加大 ,治疗时间较长 ,切除病变后缺损面积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耳道前壁或后壁皮肤缺损情况下合理选择耳前或耳后带蒂转移皮瓣修复缺损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06月期间共收治29例外耳道肿瘤或外伤所致不同部位及程度的外耳道皮肤缺损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于外耳道前壁或后壁存在的皮肤缺损分别采取耳前带蒂皮瓣及耳后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并成形外耳道.结果 其中27例手术后随访6月~2年,外耳道通畅且形态良好,2例因皮瓣坏死,经坚持换药靠瘢痕修复遗留部分耳道狭窄.结论 针对外耳道不同位置的皮肤缺损合理选择耳前或耳后带蒂转移皮瓣修复可获良好的外耳道形态.  相似文献   

8.
展望  宁金龙  刘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806-3807,3810
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踝部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切除踝部瘢痕并松解皮下挛缩组织,皮肤缺损3.0cm×5.0cm~5.0cm×12.0cm,设计小腿外侧皮瓣,3.0cm×7.0cm~5.0cm×15.0cm大小,蒂部旋转点不低于外踝上5.0cm,由远段向近端切取皮瓣,修剪皮瓣远端成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修复踝部缺损。结果应用16例,17块皮瓣,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皮瓣均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外侧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踝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例1,女,63岁。右侧面部隆起状肿块20年,3年前曾在基层医院两次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近3个月来因肿瘤增长迅速、且瘤体中央破溃收治。检查:右面部颞区有2个隆起状肿块为5cm×4cm×4cm和4cm×3cm×3cm,两者基底部相连,中央部表面溃破,溃疡面为2cm×2cm。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施术,将肿瘤整块切除,骨膜未受侵犯予以保留。组织缺损面积为8cm×6cm,采用同侧颈部设计15cm×6cm的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蒂部位于乳突区,沿设计线切开皮瓣远端和侧方,在胸锁乳突肌深面分离掀起皮瓣,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皮瓣移位至颜面部,一次完成修复;同时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颈部供瓣区缺损。术后第10天拆线,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成活。肿瘤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中度恶性。8个月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局部平整,皮瓣色泽与面部肤色近似,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正> 10年来我科应用自身全厚游离皮瓣在外耳道色痣和鼻翼部良性肿瘤切除创面植皮术10例,均获成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7岁。 病种 外耳道皮肉型色素痣及黑色痣共7例,外耳道乳头状色素痣、鼻翼皮内型色素痣、鼻翼血管瘤、鼻翼乳头状瘤各1例。 皮瓣来源 颈部8例,上肢内侧面2例,最大5.0cm×5.0cm,最小1.0cm×1.5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 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13 cm,最小6 cm×5 cm。随访半年至1年皮瓣质地良好,厚度适中,外形及功能较为良好,术区全部I期愈合。结论 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简化手术操作,改善皮瓣血供。方法:2006年6月~2010年3月,对11例足部皮肤缺损的病人应用带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面积范围:5cm×3cm9cm×9cm.其中男8例,女3例,最小年龄18岁,最人年龄62岁,平均年龄31岁,缺损原因:车祸5例,慢性感染性溃疡3例,肿瘤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4例,内踝部2例,足背部3例;手术彻底清创后或切除肿物后,以胭窝中点与外踝尖跟腱中点连线为轴,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蒂部设计3cm~4cm宽的筋膜蒂及2cm~3cm宽的皮桥。手术先切开蒂部后缘至深筋膜下,确认外踝上穿支,切开上缘及内外侧缘,在深筋膜下向蒂部分离皮瓣,通过明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1例足部皮肤缺损病例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8例术后足外侧感觉麻木。结论: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了穿支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血供丰富。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特别是前足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外耳道新生物切除或外耳道狭窄成形术时,常需修复外耳道或耳甲腔皮肤缺损。传统的方法是取大腿内侧中厚皮片修复缺损,由于移植片固定于外耳道较困难,加之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皮片不能成活或愈合不良,形成新的外耳道狭窄。笔者采用耳前皮瓣转位修复外耳道及耳甲腔皮肤缺损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12例;年龄20—61岁。外耳道成形6例,外耳道及耳甲腔良性肿瘤切除12例,经  相似文献   

14.
踝周围、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围、足跟部及远端营养血管为蒂的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0例踝周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5 cm×6 cm,最小为3 cm ×4 cm;对20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外踝上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 cm×6 cm,最小5 cm×4 cm.结果50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3周~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及远端营养血管为蒂的外踝上岛状皮瓣分别为修复踝周围、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伤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内固定物外露8例。结果:8例共移植16个皮瓣,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23.0 cm,移植面积7.0 cm×10.0 cm~17.0 cm×25.0 cm;皮瓣携带的穿支数3支2例,2支5例,1支1例,单个穿支最大切取面积12.0cm×20.0 cm;血管蒂长5.5~14.5cm,16个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可携带股外侧肌形成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因此类手术精细,时间较长,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皮瓣成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996年~ 2 0 0 2年对颜面部色素痣和恶变痣手术切除后的皮肤缺损 ,采用双叶皮瓣旋转修复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 2岁。基底细胞癌 6例 ,色素痣 11例。病灶在颞部 5例 ,眶上区 4例 ,下颌部 4例 ,眶下区近外眦处 3例 ,额部 1例。皮肤切除面积最大为 1.8cm× 2 .0cm ,最小为 0 .8cm× 0 .7cm。2 手术操作对良性的色素痣 ,切缘离病灶边缘 0 .2~ 0 .3cm。对基底细胞癌或可疑恶性变痣 ,切缘需距病灶边缘 0 .5cm以上。皮瓣以眼部为中心 ,在病灶的外侧缘设计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修复部位:小腿下1/3及跟腱区13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7例,内踝及足内侧区6例,足跟及足底3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3 cm×8 cm,最小为6 cm×3 cm,蒂长4-11 cm。结果2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7例获6个月至3年随访,其中24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3例皮瓣经Ⅱ期修整,外形改善,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群莹  李友安  崔君智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215-1216,1272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6例。急诊Ⅰ期修复11例,Ⅱ期修复15例。逆行切取皮瓣,皮瓣面积5cm×6cm~10cm×16cm。皮瓣蒂最长7cm,最短4cm,平均6cm。对于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同侧皮瓣不能修复,外固定架固定交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经3~3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血管恒定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 6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部位 :同侧踝部 2例 ,同侧足跟部 2例 ,对侧足背部 1例 ,对侧内踝部 1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 :3cm× 4cm~ 7cm× 1 0 cm。切取内踝上皮支皮瓣面积 :4cm× 7cm~ 8cm× 1 7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5例 ,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 1例 ,经换药痂下愈合。结论 :内踝上皮支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 ,成活率高 ,是修复同侧或对侧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尺神经腕背支、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足部位烧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10例。皮瓣面积最大 11cm× 10cm ,最小 5cm× 4cm。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部分成活。随访 6~ 17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此类皮瓣血供充分 ,不牺牲主干血管 ,切取容易 ,旋转弧度大 ,能够满意地修复手足附近烧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