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9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血流Vmax、Vmean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AI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时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急性STEMI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1(确诊后立即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PCI,59例)、替罗非班治疗组2(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PCI,56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3例)。比较三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及远端栓塞情况,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 STR),PCI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d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术后血小板计数。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组1、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8.3%( 58/59)和92.9%( 52/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 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90 min sum STR分别为(89.3±6.9)%和(82.4±7.3)%,与对照组的(65.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术后6、12 h CK-MB水平显著低于替罗非班治疗组2,替罗非班治疗组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术后1周LVEF[(56.2±6.4)%]显著高于替罗非班治疗组2[(51.1±4.9)%]和对照组[(49.8±5.7)%](P<0.05),但替罗非班治疗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皮肤黏膜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术前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急诊PCI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整体负荷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发病4.5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以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对两组各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培哚普利/或氯沙坦、硝酸甘油、美托洛尔、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拜阿司匹林、依诺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溶栓后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首先为0.4μg·kg-1·min-1,30 min,然后为0.15μg·kg-1·min-1。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梗死血管再通、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治疗组的血管间接再通情况与直接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出血人数比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治疗AMI同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安全有效,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对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IRA使用替罗非班组:106例STEMI住院患者在PCI术中置入支架后,经指引导管向IRA注射盐酸替罗非班500 μg;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106例STEMI住院患者置入支架术后24h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0.1 μg/(kg· min).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24 h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和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记录5个导联组(分别为Ⅱ、Ⅲ、avF组,Ⅴ1、Ⅴ2组,Ⅴ3、Ⅴ4组,Ⅴ5、Ⅴ6组及Ⅰ、avL组).根据时程或波幅将J波分为3个等级:小J波、大J波、巨大J波.结果 PCI术后24h,两组CK-MB峰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A使用替罗非班组CK-MB峰值(52.1 U/L)低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84.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RA使用替罗非班组J波个数(86)较术前(20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J波个数(192)与术前(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J波比例有所增加,大J波及巨大J波比例有所下降.结论 STEMI患者PCI过程中,IRA注射替罗非班对改善冠脉再灌注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为ACI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收集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78例,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溶栓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24hSBP标准差(24hSBPsd)、24hDBP标准差(24hDBPsd)等指标。根据溶栓后24 h行头颅CT复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分为sICH组(n=34)和非sICH组(n=244);对不同组别血压监测指标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ICH组溶栓前SBP及24hSBPsd、24hDBPsd均明显高于非sIC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溶栓前SBP、24hSBPsd均是ACI患者溶栓后sICH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BPV与ACI患者溶栓后预后密切相关,BPV越大,溶栓后sICH风险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75例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和7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斯匹林.疗程48 h,观察指标为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MAR).终点事件是一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给药后24 h MAR明显减少(P<0.05),而出血并发症和一个月MACE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STE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75例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和7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斯匹林.疗程48 h,观察指标为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MAR).终点事件是一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给药后24 h MAR明显减少(P<0.05),而出血并发症和一个月MACE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STE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否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标志物升高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性.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例,30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在PCI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开始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至术后第3~5天,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术后立即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术后心肌标志物[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TnI(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PCI后12 h和24 h的CK-MB水平以及术后6 h的TnI水平.结论 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患者选择性PCI术后的CK-MB和Tnl的释放,降低48 h的联合心脏事件,并发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88例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朱颖亮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24-152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早期(24~72h)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被确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50例,前者只给常规治疗,后者给予常规治疗加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72h。用ELISA法测定100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心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比例。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50例ACS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出血的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替罗非班用于ACS患者的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