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简称“本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ICIs治疗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监护及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使用ICIs的患者中,发生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损害7例(8.75%)、免疫相关性肺炎4例(5.00%)、免疫相关性皮肤损害3例(3.75%);仅67.50%病例有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47.50%病例定期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50.00%病例定期评估心脏功能,不良反应监护存在不完善或未监护情况。结论 本研究中需临床干预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研究一致,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处置基本合理;临床药师通过加强对医院ICIs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护及分析,可促进临床规范使用ICIs。  相似文献   

2.
曾洁  罗骞  朱莉娜  欧汝静  王莉  谢聪 《肿瘤药学》2022,12(2):204-207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对癌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39例采用ICIs治疗的患者中,5例(12.8%)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治疗早期,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第2周期。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随访期间患者甲状腺功能未恢复。结论 ICIs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发生在治疗早期,建议使用ICIs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年12月–2022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信迪利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49篇符合条件的文献,51例信迪利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男女患者比例为2∶1,≤65岁的患者较多(62.75%);ADR多发生在给药的第1个周期(37.25%);ADR主要累及内分泌系统(31.81%)、皮肤及其附件(15.15%)、消化系统(15.15%)和呼吸系统(10.60%)等。结论:信迪利单抗所致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潜伏周期长,临床使用时应进行全程用药监测,尤其需关注首次用药的患者,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国内公开发表有关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个案报道25篇,涉及282例。儿童为其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其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及合并用药有关,男性患儿发生率高于女性患儿;与抗菌药物合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系统不良反应(208例)和过敏反应(36例),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11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合理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依维莫司所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关于依维莫司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依维莫司ADR个案报道65例,其中女性41例(63.08%),男性24例(36.92%),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40例,占61.54%),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80 d内(54例,83.08%),累及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多个器官/系统。65例患者中,55例停药或停药并对症治疗,52例好转,3例死亡;5例未停药仅对症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4例减量和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1.54%)未干预自行好转。结论:依维莫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时刻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仑伐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关于仑伐替尼致ADR个案报道,对病例中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仑伐替尼致ADR个案报道54篇,涉及ADR共61例;ADR主要集中50岁以上患者(93.44%);ADR以心血管系统(16例)、泌尿系统(11例)和消化系统损害(11例)较为多见;严重的不良反应57例(93.44%),新的不良反应14例(22.95%),死亡4例(6.35%)。结论:仑伐替尼相关ADR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且其中不乏新的、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ADR,应加强对仑伐替尼ADR的认识,以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甲状腺功能损害的药物种类及其不良反应表现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浙江省平台上报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甲状腺损害的病例,利用Excel 软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甲状腺损害病例251例252例次。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抗精神病类药物(54.18%)、抗心律失常药物(17.93%)和抗躁狂药物(12.35%),共占83.46%,其中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片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占总例次的46.83%,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甲状腺功能降低;盐酸胺碘酮片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占总例次的17.86%,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占其ADR报告数的62.22%,不良反应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比例约为4.5∶1。碳酸锂片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占总例次的12.70%,但国内生产的碳酸锂片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下均未提及甲状腺功能损害。结论:多种药物可引起药源性甲状腺功能损害,应引起临床应重视,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瑞戈非尼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规律、临床表现及转归,为临床医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3-2018年国际学术期刊有关瑞戈非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疾病信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7篇,涉及不良反应共43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男性24例(55.81%),女性19例(44.19%),男女比例为1:0.79,发生的平均年龄为(61.07±10.04)岁;瑞戈非尼引起的ADRs主要发生在1个月之内(75%);其所致ADRs以消化系统(33.77%)为主,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s其次(25.97%)。结论:瑞戈非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瑞戈非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及SCI数据库收载的安罗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安罗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有13篇,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58.82%),女性7例(41.18%);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88.24%);多发生在用药31~60 d (38.10%);ADR以心血管系统(33.33%)和呼吸系统(28.57%)损害为主;ADR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瘘(5例),高血压(4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等;经对症处理后,13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应加强安罗替尼ADR的临床监测,避免严重的ADR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信迪利单抗的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得到20例患者,患者多为男性,原患疾病多为肺癌。20例均采用常规剂量治疗,单药治疗的为9例,联合其他药物化疗的共11例。信迪利单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跨度较大,最快出现在用药后3 d,最迟出现在用药后405 d,用药后30~180 d发生者最多为12例。信迪利单抗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免疫相关性内分泌疾病7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放射召回性肺炎为新发的不良反应。16例患者通过停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保肝药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需加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监测,以便早期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痰热清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7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筛选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7例个案报道,建立相关数据库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用药及用药30 min内,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0例次;其年龄分布以51~70岁年龄段较多(16例,53.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29例,96.7%);克唑替尼致ADRs累积器官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损害(32.3%)、胃肠系统损害(25.8%)和心律及心率紊乱(12.9%)。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克唑替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是由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甲状腺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方法安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全面收集1994–2009年有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将文献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两类,重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共有70篇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纳入统计,其中使用药物总人数7595例,发生ADR153例,ADR发生率为2.01%,最常见ADR为神经系统损害占37.25%(57/153),其次为胃肠道系统损害占30.72%(47/153);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有39篇,发生ADR72例,主要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5.83%(33/72),胃肠道系统损害占13.89%(10/72)。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损害较为常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获得信迪利单抗相关的文献23篇,总计23例,其中60~6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人数最多(34.78%),ADR的高发时间段为用药后的1~30 d(39.13%),最常累及的是内分泌系统(16.22%),其次是消化系统(13.51%),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好转,少数患者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结论:临床在使用信迪利单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潘虹  曾莉  沈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5):1242-1247
目的 探讨尼达尼布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4年10月—2023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集尼达尼布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4篇文献,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66.21±14.73)岁。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 d内,主要累及消化系统(7例)、泌尿系统(4例)。结论 尼达尼布可致多种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反应,因此,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用药监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报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载的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19年7月。结果: 检索到14篇共15例关于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以男性为主(10例,66.67%),年龄50岁及以上患者12例(80%)。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的是负荷剂量1 h后;最长为用药后2个月。其中10例(66.67%)患者在用药后10 h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后有3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1例患者在出院前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其他11例患者分别通过停药、继续用药、换用其他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替格瑞洛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升高细胞外液腺苷的浓度,而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对于传导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临床合理使用替格瑞洛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对国内已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ICIs)在肿瘤患者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ICIs的处方情况,包括患者信息、用药信息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分析处方是否超适应证用药,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共收集174例使用ICIs的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112例,女62例;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数最多,其次是肝癌。ICIs单药使用的病例63例(36.21%),111例(63.79%)患者同时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136例(78.16%)患者为超适应证用药,超适应证使用者大部分为肝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57%,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肝脏毒性、胃肠毒性等,大部分为轻度和中度毒性。结论:4种ICIs超适应证使用较为普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但程度较轻,安全性较好,大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帕博利珠单抗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学服务实践,在收集患者病史的基础上,与临床医生配合,查阅文献,为医生提供有关帕博利珠单抗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原则,对患者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的剂量进行分析和调整。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药学知识,进行用药监护,提升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吉瑞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关于吉瑞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或病例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共涉及患者20例,其中男性7例(35%),女性13例(65%);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患者居多(14例,70%);原患疾病主要为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9例,95%);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2个月以内(16例,80%);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系统(25%),胃肠系统(17.5%)和皮肤系统(17.5%),其中严重急性肾损伤、免疫相关性肠炎和颅内出血是新发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对症治疗后均好转,2例患者因颅内出血后出现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吉瑞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的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