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血液运输完整冷链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供血机构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与监控的方法,建立合适的血液运输管理模式,确保所输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安全可靠。方法:采用ZNO 1温度监测芯片和ZNO 1温度监测处理软件,专用运输箱(10U.S.QT/9.5L、24U.S.QT/22.7L、40U.S.QT/38.0L)及报废血液:先模拟测试外部环境高/低温条件下血液运输过程中专用运输箱内的温度变化情况,调整血液与冰量比例及包装方式,测定不同血液制品运输过程中血袋之间、血袋与隔水膜之间、血袋与箱底之间、血袋与箱壁之间的温度变化,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并对比国家标准判断是否合格;再采用合格的模拟冷链运输方式试运行及冷链系统相关环节的修正。结果:本站使用的血液运输冷链管理系统在6小时内均能满足血液运输要求。结论:在"血液运输冷链"的整个过程中,温度的监测与监控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依据,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与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方法:采取独立设置储血点,规划供血区域,理顺采、储血点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冷链”管理制度,构建“血液冷链”管理培训长效机制;引进血液运输专用箱、温度监控系统及血液运输温度监控芯片等,加强“血液冷链”监督管理。结果:初步建立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结论:“血液冷链”框架的建立与实施,为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对“血液冷链”管理监督和检查提供规范性依据,保障了血液贮存、运输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冷链运输箱转移系统在疫苗冷链运输中的应用,为疫苗冷链运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9个安全冷链运输箱在空载条件下全部置于17~22℃室温环境下进行保温性能效果测试。抽取5个安全冷链运输箱在疫苗负载条件下分别置于-15~-20℃、2~8℃、20~25℃和37℃环境条件下进行保温性能效果测试。将装好疫苗样品的2个安全冷链运输箱放置于普通汽运集装箱内,在实地线路进行疫苗冷链模拟运输配送测试,运输配送全过程采用"冷链温湿度监测云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结果安全冷链运输箱在空载条件下置于17~22℃室温环境下,箱内维持在2~8℃的最短时间为219h。安全冷链运输箱在负载条件下分别置于-15~-20℃、2~8℃、20~25℃和37℃环境条件下,箱内维持在2~8℃的最短时间分别为69h、240h、108h和63h。疫苗冷链模拟运输配送线路测试总时长203.5h,全程箱内维持2~8℃的时间至少为156h。结论安全冷链运输箱转移系统可以实现疫苗的全程冷链运输,实时、动态监控疫苗发运全过程的温度和线路变化,确保疫苗冷链运输过程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Zigbee技术的冷链无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血液、疫苗等温度敏感性医用产品在冷链贮运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减少损耗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方法:利用Zigbee技术设计了一种冷链无线监测系统.结果:实现了冷链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结论:系统低功耗.低成本、高容量、高可靠性的特点,可有效提高血液和疫苗冷链装备远程监控和批量管理等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血科室,全面提升了全市血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线冷链监控系统对血液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无线冷链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和阐述其应用情况,分别从应用无线冷链监控系统前、后统计2021年1月~12月工作人员发现报警时长、工作人员记录温度时长,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无线冷链监控系统温度报警时长,除2月份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1个月份均P<0.01为极其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无线冷链监控系统记录温度时长,12个月份均比传统记录时间短。结论:无线冷链监控系统应用于发血科,对血液存储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减少了发血科工作人员劳动量,快速定位超温设备,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制品,保障了监控设备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对血液产品的存储质量和血液安全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章传凤 《现代养生》2014,(4):232-232
目的:对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探讨和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于2013年伊始推动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并进行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前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行风险管理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例数得到明显控制,输液安全性获得明显提高。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中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危重症患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儿在转运前应用院内转运单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对两组患儿比较院内转运时长(CT室、ICU、普通病房),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转运过程中的整体效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医院智慧血液配送模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研发物联网智慧血液储存冰箱、物联网智慧血液转运箱,搭建智慧血液管理平台与智慧血液配送监控平台,由专人、定时、分批次进行“公交线路式”计划性配送血液。结果 智慧血液配送模式的应用,使临床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血液离开冰箱30 min内输注)由84%提升至98%,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7%降低至0.7%,血液全程冷链保存,退回血液二次发放率达97%,临床最短用血时间缩短至(2±1)min,实现了临床用血随用随取。结论 智慧血液配送模式对提升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保证血液质量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疾控机构冷链设备的温度监控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检测试剂、耗材、质控样品、标准菌株和疫苗等产品的存储和运输安全。方法:基于信息云平台的4G无线传输技术,对冷链设备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上传、储存、预警、统计和分析,并监测比较冷链设备的性能状态。结果: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并设置监控指标,实现温度数据的自动实时监控、实时采集,实时上传。疾控中心仓储和车载冷链设备实现24小时温度监控和预警,克服了传统模式温度监控的不足,降低了温度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产品“失温”带来的风险。结论:信息云平台满足了疾控中心对冷链设备温度监控的需求,改变了传统温度监控模式,保障了冷藏冷冻产品的安全,但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更好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为2013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男一病区住院的患者,1~6月实施普通护理管理,6~12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精细化管理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精细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还能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安全监测,防范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择康复病区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收集了556份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2012年与2013年的患者安全监测记录进行比较。结果不良事件由2012年的126起下降到2013年的80起,下降了36.5%,特别是重大不良事件以及由躯体疾病导致纠纷的不良事件为零。结论在慢性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安全监测能够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心胸外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医院心胸外科行常规质量管理的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管理的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到心胸外科质量管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疫苗的使用,推动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安全、有效的疫苗管理模式将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通过对疫苗冷链管理各环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际国内关于冷链管理的一些做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2~8℃冷链运输作为基调,以普及疫苗瓶张贴热标签、完善全程的网络冷链监控、采用有据可查的受控温度链及延伸受控温度链实用电子手册做补充,每日间隔6 h的温度记录作为辅助手段,在疫苗冷链管理中做到过程科学化和操作简单化,确保疫苗的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回顾冷链管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血液管理产品交付和运输是血液冷链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比较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血液产品冷链管理需求的特点,提出了混合无源RFID标签和有源温度标签的血液产品的冷链管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方案,结合ISBT有关指南,对相关系统的指标和演示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文章就血液产品冷链RFID管理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的效果。方法 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在2019年1~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病情4级分类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参照组,同时将2019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的采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急诊救治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以及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急诊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急诊救治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率,提高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段崇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82-208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期间126例在本院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59例,血糖控制理想率93.65%;对照组血糖控制理想48例,血糖控制理想率76.19%。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1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2例,其中低血糖1例,皮肤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1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6例,其中低血糖3例,导管堵塞2例,皮肤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9.521%。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113-111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艳春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74-2175
随着国家对采供血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血液运输过程的冷链控制也成为了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保证血液的质量,加强血液运输过程的冷链控制是不容忽视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路途时间采用最为合理的包装方式.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血液运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冷链控制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力求采取最科学的方式确保血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该院血透室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另选取该院血透室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1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流程。观察与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92%,显著低于对照组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显著低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透析室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