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职业医学生物监测现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职业医学领域的监测包括环境监测(Ambient Monitoring, AM)、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BM)和健康监护(Surveillance Health ,SH).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职业有害因素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改变了长期以来均认为"环境监测为主、生物监测为辅"的观念,它与环境监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观点正成为学术界共识.生物标志物是生物监测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几年伴随着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发展,生物监测技术提高到了分子水平.生物标志物一般分为3类:①接触生物标志物:是指测定机体器官或组织内的外源性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外源性化学物与靶分子、靶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以反映内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②效应生物标志物,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以及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疾病等;判断机体是否受到明确的或潜在的危害;③易感性生物标志物,指能反映机体先天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的对外源性化合物接触产生反应能力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接触生物标志物及其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biomarker)是指能反映生物体与环境因子(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分子水平改变的物质。生物标志物可分为接触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ffect)和易感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接苯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四大类:内剂量、生物有效量(DNA、RNA和蛋白质加合物)、早期生物效应和个体易感性标志物。其中内剂量及生物有效量标志物都可作为接触标志物。一、内剂量标志物所谓内剂量系指职业接触、环境接触化学物进入机体内的量。内剂量与外剂量、生物有效量及生物效应有直接关联。苯只有经代谢活化后才能行使其致毒、致癌作用,因此人体接触苯后,通过机体代谢作用生成苯的各种活性代谢产物便成为接触苯后不同的内剂量标志物,样品多来源于血液和尿液。最有希望的代谢产物是反式,反式粘糠酸(transtransm…  相似文献   

4.
砷致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尿、发、指(趾)甲中砷水平可以反应短期砷接触内剂量,可作为人体内灵敏有效的砷暴露标志物.长期慢性砷接触可以诱发皮肤色素代谢异常和掌跖角化等典型的皮肤病变,尿中MMA(V)可认为是暴露的生物有效剂量.活性氧和抗氧化能力、炎性分子基因表达、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畸变是无机砷摄入的早期生物效应标志物.砷易感性标志物包括DNA修复酶、氧化和抗氧化酶、氧化应激相关酶以及异物代谢酶基因组多态性.砷对健康的危害是由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氧化应激等毒理机制而导致的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慢性复杂的渐进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DNA加合物是化学毒物经生物转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分子形成的共价结合物 ,是一种分子水平暴露标志物。DNA加合物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毒理学及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致癌物 -DNA加合物的生物监测 ,可以更为确切的评估人类接触环境中化学毒物的剂量。DNA加合物提供的是个体“内接触”量或“有效接触”量 ,而且DNA加合物的形成与暴露量及暴露时间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2 )形成DNA加合物导致DNA分子的损伤 ,这种DNA损伤一旦不能被修…  相似文献   

6.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标志物(biomaker)的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预防医学界的共同关注。生物标志物被称为是环境医学发展到分子水平的重要里程碑,它的研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毒理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医学等诸多领域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 生物标志物的概念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反映生物体系与环境因子(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NA加合物作为氯乙烯作业工人的暴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3名氯乙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中1-氮-6-乙烯(脱氧)腺嘌呤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氮-6-乙烯(脱氧)腺嘌呤含量与累积接触剂量存在相关关系(P<0.05)。未发现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对1-氮-6-乙烯(脱氧)腺嘌呤含量的影响。累积接触剂量>23 740 mg组1-氮-6-乙烯(脱氧)腺嘌呤含量显著高于<8 150mg组,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1-氮-6-乙烯(脱氧)腺嘌呤的形成与累积接触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1-氮-6-乙烯(脱氧)腺嘌呤可作为氯乙烯暴露的接触生物标志物。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分子遗传学机制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EC患者的分子分型,可有效预测其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拉开了EC分子分型诊疗序幕。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5版)》在EC患者分子分型中,将分子遗传学特征整合到病理形态学分型中。2021年,我国首次将EC的分子分型,纳入我国制定的临床指南中。基于EC患者分子分型的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许多新的EC诊治相关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但是,针对EC患者的诊疗,当前尚无常规应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而且当前的EC分子分型方法多,临床上尚不统一。笔者拟就EC患者基因、蛋白及激素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对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渐广泛,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更为准确地对有害因素进行接触评定,减少危险度评价中从高剂量向低剂量、种属间外推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为更好地保护有害因素接触群体的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分子 (通常为生物大分子 )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作为指标 ,可以判断与之作用的其他分子发生一定效应时的量 ,此即分子剂量。通常应用于环境诱变和化学致癌等研究领域 ,指DNA或基因受化学物攻击后形成多种形式的永久性损伤、加合物和突变 ,通过测定它们的类型和发生频率等 ,可得出分子剂量数据。分子剂量与接触剂量不同 ,前者反映一个化学物真正起生物学效应的剂量 ,后者则不是。故分子剂量对于环境因子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剂量(molecular dosimetry)@方福德!100005$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锰接触工人个体实际接触剂量与生物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合适的早期生物学监测指标.方法 选择济南市某机车车辆厂电焊作业工人270名,收集其血液和尿液.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锰、尿锰和个体锰接触剂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尿中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个体锰接触剂量(CTWA)为0.005 5~1.957 7mg/m3,平均浓度为(0.25±0.31)mg/m3;接锰工人尿锰浓度为0.011 2~2.447 2μg/mg Cr,平均(0.22±0.31)μg/mg Cr;血锰浓度为0.06~38.70 μg/ml,平均(3.94±6.66)μg/ml;尿HVA浓度为0.102~4.780 μg/mg Cr,平均(1.01±0.78)μg/mg Cr;VMA浓度为0.032~2.768 μg/mg Cr,平均(0.61±0.35)μg/mg Cr.个体锰接触剂量与血锰、尿锰、尿中VMA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个体锰接触剂量与尿中HV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68,P<0.01).结论 血锰、尿锰、尿中VMA均不能作为评价锰接触的接触生物标志物;尿中HVA可以作为评价锰接触的效应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镉致人体健康损害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通过对环境镉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探讨和评价环境镉接触和所致人体健康不良效应间的剂量 效应关系。 [方法 ]选择居住在污染区 3 5年以上并以当地自产米为主食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和体检收集其既往接触史及健康状况 ,同时采集血、尿等样本 ,以尿镉、血镉和估计镉摄入量作为镉接触生物标志物 ;以尿 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AG酶和白蛋白 (肾损害 )、骨密度 (骨损害 )和性激素及前列腺特异抗原 (男性生殖系统损害 )为损害效应生物标志物。 [结果 ]不同污染地区调查对象的体内镉负荷与环境镉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且各地区间调查对象尿镉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性别之间的尿镉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 ,女性高于男性。对照组尿镉均低于 5 μg/L ,低接触组大多小于 5 μg/L ,但高接触组大多大于 5 μg/L ,而且大多数尿镉异常增高者也在该组中。高污染区居民尿中 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AG酶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区 ,且与镉接触 (尿镉 )有着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研究同时提示镉引起肾脏损害的广泛程度与镉接触的水平有关 :低剂量时仅累及 1~ 2个肾小管效应生物标志物变化 ,而高剂量时则引起 2个以上肾小管效应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13.
4 标志物的应用4.1暴露剂量标志物 暴露剂量标志物指体内剂量及生物有效剂量的定量标志物。暴露剂量标志物可有以下用途:4.1.1揭示暴露的本质 职业流行病学最初是从观察、比较不同职业人群的疾病频率开始的。如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铸造和炼焦工人肺癌高发,并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测到了较高浓度的多环芳烃类物质,但直到最近从工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测定到了大大高于对照的多环芳烃-DNA加合物,才阐明了这些暴露的本质。目前,大多数职业所接触的有害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已经比较清楚。但仍有一些职业虽观察到某种疾病高发…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常常被用来监测毒性物质的接触水平、毒性反应及预测可能的毒性作用 ,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标志物。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优点而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根据氧原子或硫原子的不同 ,可分成不同亚类。目前在有机磷农药接触的生物监测中 ,胆碱酯酶可用作效应生物标志物 ,尿中的代谢产物是接触生物标志物 ,对氧磷酶是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神经毒酯酶(NTE)常用来作为迟发性神经病的生物标志物 ,由于只有少数有机磷农药能引起此病 ,所以本文未作详细介绍。1 胆碱酯酶作为生…  相似文献   

15.
尿中邻甲酚(o-cresol)与甲苯暴露存在良好相关关系,是中低浓度甲苯接触的特异和敏感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尿中o-cresol作为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检测尿中o-cresol的各种方法。目前国内外研究检测职业接触甲苯的暴露标志物尿中o-cresol,多用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生物监测工作始于50年代初,但由于仪器设备及科学知识的局限,监测指标主要足体液中的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监测方法主要是化学法或薄层层析法。随后又开展了一些生化指标(如血中胆碱酯酶、δ-ALA、血卟啉、高铁血红蛋白等)和细胞遗传学指标(如微核、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的研究。90年代初期,世界卫牛组织把生物标志物的慨念规范化,才引发了该领域研究的质的飞跃。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能反映生物体系与环境因子(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分子水平的改变的物质。新的现代化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能够从各个层次寻找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铅性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生物标志物是反映机体与环境因子(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所有可测定的改变,它可以反映机体对毒物的接触程度、早期毒效应以及不同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本文从接触标志物、效应标志物、易感标志物三个方面综述目前铅性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群中开展筛查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结直肠癌相关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随着基因测序和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探索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PAHs)是多种职业肿瘤的主要病因。PAHs生物监测指标的研究,对更好地定量PAHs接触水平和评价接触后的生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关于PAHs的生物监测指标已有三个水平的研究:①内剂量;②生物效应剂量;③临床前期反应的标志。本文拟就这些指标作一简单介绍。1 PAHs内剂量的监测80年代以前,一些报道曾认为尿中PAHs原形,苯并芘(BaP)原形及其代谢产物3OHBaP可作为PAHs内剂量的标志物,但后来发现这些指标在尿中的含量极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也差。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报道认为尿1…  相似文献   

20.
苯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接触苯可引起急、慢性苯中毒,甚至白血病.研究苯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在了解苯致病机制、接触苯人群的健康筛查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下面就国内外关于苯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苯的接触标志物 接触标志物是指进入机体内的外源性物质、代谢产物和它们与靶分子交互作用的产物.苯进入人体后多储留在脂肪组织内,在肝脏氧化成苯环氧化物,环氧化物与谷胱甘肽结合,形成苯巯基尿酸(S-PMA),其半减期为12.8 h[1].PACI等[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对S-PMA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尿S-PMA与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直线相关,且不受性别、年龄、吸烟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