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58例(59眼),所有病例均行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及黄斑前膜剥除术,其中20眼同时进行了内界膜撕除术。32眼行气液交换。6眼联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后随访1~24月,平均4.7月。对视力、黄斑结构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随访期末视力提高43眼,占72.88%(其中提高2行以上者29眼占49.15%);不变15眼,占25.42%;下降1眼,占1.70%。随访期内未见前膜复发。OCT显示所有患眼的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不同程度逐渐减轻。并发症:术中少许点状出血6眼;手术后11d发生玻璃体积血1眼;周边小牵引孔3眼(其中视网膜脱离1眼);术中中心凹处小牵引孔1眼;手术后1a并发性白内障2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较好,但也可能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在手术技巧比较娴熟的情况下,较早手术治疗可能有助于恢复较好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43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的资料,其中23眼为传统的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20眼为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部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25G手术时间20~28min,平均25min,20G组30~40min,平均35.5min;两组术后视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物变形症状部分消失,大部分明显改善。眼底毛细血管点状出血两组大致相当,20G组1眼黄斑孔形成,无其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均能有效去除黄斑前膜,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并发症少见,25G玻切系统简化手术步骤,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不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玻璃体后脱离(PVD)、黄斑前膜剥除术、内境界膜剥除术三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部前膜(IMEM)疗效.方法 特发性黄斑前膜41例(43只眼),视力从0.1~0.8不等,35只眼低于0.3 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情况(浅、中、深层)分别采用人工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前膜撕除、内界膜剥除三种手术方法,平均随访10.2个月.结果 随访3个月后40只眼视力提高,39只眼视物变形消失,以视力≥3行为界,人工PVD、黄斑前膜撕除术明显高于内境界膜剥除术,二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CT及眼底彩照显示所有患者的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逐渐减轻,视网膜平复.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据病变部位浅、中、深可以分别采用人工PVD、黄斑前膜撕除术、内境界膜剥离术三种手术方法.随诊视力前二者提高幅度较大,在黄斑前膜位置较浅未对黄斑部视网膜造成严重牵拉的情况下尽早的将其剥除,可使视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提示玻璃体后脱离发展过程与黄斑前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视网膜前膜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s (MEM )的形成时期、原因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视网膜脱离患者 2 49例 ( 2 49眼 )行玻璃体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形成MEM的 5 1例 ( 5 1眼 )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MEM形成情况 ,平均随访时间 4 82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 34眼占 6 6 7% ,视力不变 10眼占 19 6 % ,视力下降 7眼占 13 7% ,视力于 12周后趋于稳定。MEM最早于术后 2周出现 ,随病程延长而明显增殖 ,于 8~ 12周达到高峰 ,12周后基本稳定。视网膜最终复位 48眼占 94 1%。结论 :玻璃体手术后MEM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术前仔细检查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 ,PVD)状态 ,术中避免对视网膜过度损伤是防止术后MEM形成的关键 ;无论有无PVD ,部分病例均可发生MEM ,两者的病理机制及膜的超微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SV25G(25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黄斑前膜,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10例,继发性黄斑前膜5例,手术使用美国博士伦公司的Millennium玻璃体切割机与TSV25G系统,经结膜穿刺行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平均手术时间27min,无玻璃体于小并发症.结果 术后11例患者视物变形消失,4例视物变形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或黄斑皱褶减退或明显减轻.结论 TSV25G治疗黄斑前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 25例2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术后并发黄斑前膜有明显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病例接受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观察术后视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物变形改善率为80%、76%病例视力提高至0.1以上(术前只有28%病例视力在0.1以上)。并发症有:视网膜表面出血、黄斑前膜残留、视网膜脱离复发、核性白内障发展。结论 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黄斑前膜的有效方法,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视网膜前膜和/或内界膜作为观察组即手术组;另外10例10眼未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CVA和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0.206).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48);CR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31,P<0.01).对照组随访期内1、3、6mo BCVA及CR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3、6mo时,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CRT较对照组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mo时,观察组BCVA及CRT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并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723)、logMAR BCVA(t=1.703)、CMT(t=-0.956)、眼压(t=-1.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94、0.343、0.157)。所有患眼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对照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有效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BCVA、CMT变化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CMT、眼压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视力改善程度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NVS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4只眼(80.0%),不变6只眼(20.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5只眼(83.4%),不变4只眼(13.3%),下降1只眼(3.3%);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2)。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NVS组=0.002、0.005,P对照组=0.004、<0.001)。NVS组、对照组患眼视力稳定时间分别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CMT开始降低时间分别为手术后1周、1个月。NVS组、对照组有效手术时间分别为(4.50±1.41)、(15.50±2.33)min;两组有效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NVS组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手术中出现黄斑裂孔1只眼,手术后出现低眼压3只眼。结论NVS和玻璃体切割治疗IMEM具有相似疗效。NVS有效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

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59±0.14和429.35±86.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38±0.09和304.87±62.54μm(P<0.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10.
报告10例视网膜黄斑前膜经玻璃体手术成功切除,未发生医源性裂孔,术后随访4 ̄8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8例视力提高2 ̄7行,对5例切除的黄斑前膜进行电镜观察,证实了神经胶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参与膜形成。并对手术适应证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贾亚丁 《眼科研究》2007,25(8):638-640
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有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NF-κB与细胞增生关系密切,而黄斑前膜是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内表面增生形成的纤维细胞膜,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研究并揭示核转录因子与黄斑前膜的关系,将为预防黄斑前膜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就NF-κB与黄斑前膜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所致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14例手术前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确诊为AMD所致的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患者的14只患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单个小切口的视网膜切开、用平衡盐液进行视网膜下冲洗、气液交换、视网膜切口的眼内激光光凝、气体或硅油填充等手术治疗后,随访3~7个月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只患眼中2只患眼术后眼球萎缩,占14.3%;12只患眼视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5.7%;最好的矫正视力为0.2;12只患眼术后随访时间内视网膜保持平复,占85.7%;4只患眼术后7 d内出现前房泥沙样积血,占28.6%,行1~3次前房冲洗术。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清除AMD所致的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对预防和治疗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所致的前房泥沙样积血、血影细胞性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有积极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17-2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 alurainum garnet,Nd:YAG)激光玻璃体松解术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部玻璃体混浊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lrence tomography,OCT)和B型超声检查确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部玻璃体混浊患者47例49只眼,采用Nd:YAG激光行晶状体后囊切开的同时进行前部玻璃体切开及松解,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前部玻璃体混浊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49只眼中,前部玻璃体混浊伴有晶状体后囊混浊46只眼,晶状体后囊无明显混浊3只眼。Nd:YAG激光玻璃体松解术后视力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2.50,P=O.007)。激光松解术后15mm前部混浊的玻璃体形成透明区者21只眼,占42.86%;24h内形成透明区者47只眼,占95.92%;2只眼在术后7d透明区小于瞳孔接受了第2次激光治疗。全部患眼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视力缓慢下降的患者,除考虑有后发障外,还应注意是否有前部玻璃体混浊的存在。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松解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部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常常需要玻璃体替代物支撑玻璃体腔、维持眼内压.气体、膨胀气体、全氟化碳液体、硅油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常用的玻璃体替代物,胶原、透明质酸、水凝胶等被尝试用作长期的玻璃体替代物.理想的人工玻璃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应用的以及仍处于实验阶段的玻璃体替代物进行综述,根据其功能、构成及特性进行分类,并讨论它们的临床应用及优缺点,同时定义理想人工玻璃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360°视网膜切除治疗重症眼球破裂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360°视网膜切除在救治重症眼球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重症眼球破裂伤28例,2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58岁,平 均年龄29 岁。根据机械性眼外伤国际分类,伤口位于 I 区5例,5只眼,I~II区8例,8只眼,II区3 例,3只眼,II~III区5例,5只眼,III区7例,7只眼。伤后视力分级:IV级(0.02~光感)19 例,V级(无光感)9例。28例中13例术前虹膜及晶状体全部缺失,10只眼虹膜缺失大于1/2,晶状体混浊或破碎15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omicroscopy UBM)及B型超声提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7只眼;全部病例B型超声均提示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眼压在5~11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手术均为 同一位手术者操作,采用常规巩膜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巩膜外环扎,合并晶状体切除15例,赤道前360°视网膜切开及切除16只眼,赤道后切开及切除12只眼,全部病例手术中均行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结果手术中证实全部病例均有严重的 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其中合并出血性睫状体脱离9只眼,合并脉络膜上腔积血12 只眼, 视网膜呈喇叭花茎样扭曲11只眼,伤口视网膜嵌塞17只眼。手术后随访26只眼,时间6~46 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20只眼(76.9%),其中3只眼行2次手术后复位,8只眼手术后4个月行 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的20只眼中,14只眼矫正视力大于0.02,占70.0%,其中7只眼视力 大于0.05,占35.0%,3只眼矫正视力大于0.1,最好视力0.3。结论视网膜切除术可改善重症眼球破裂伤的预后,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方法、疗效。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接触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共 16例 (16只眼 ) ,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患眼玻璃体后皮质 ,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结果 :16例患眼黄斑区牵引全部解除 ,经 3~ 15个月随访无复发 ;所有视力都有提高 ,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底彩色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评价眼外伤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黄斑前膜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眼底彩色照相和OCT,观察我院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收治的139例(139只眼) 眼外伤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黄斑部形态。 结果 手术后1、2、3、6、12个月眼底彩色照相分别检查出黄斑前膜5、8、17、19、20只眼,OCT检查分别为7、10、20、26、27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OCT检查发现8只眼(29.63%)黄斑前膜与视网膜完全粘附,27只眼(44.44%)神经上皮层水肿,黄斑中心凹厚度(290.18±288.05) μm。 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和OCT可以用于眼外伤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早期和长期随访。OCT对黄斑前膜结构和状态的了解,对其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36-238)  相似文献   

18.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25GTSV)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25CTSV手术系统,对IMH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15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25分钟,平均约21.4分钟。15眼中9眼采用表面麻醉,6眼采用球后麻醉。14眼可顺利剥除黄斑裂孔旁内界膜,1眼未能完整的撕除。术后1~6个月行OCT检查,显示15眼中14眼裂孔闭合,1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裂孔闭合率为93.3%。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裂孔再裂开现象。最后一次随访,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35。9眼(60%)的病人视力至少提高两行。手术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结膜下气泡(2眼)、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5眼),晶状体核硬化(2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切口持续性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IM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特别是可在表面麻醉下手术,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可用于门诊开展IMH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表面麻醉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分析22例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5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2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接受治疗。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6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2只眼。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和全氟丙烷(C3F8)气体眼内充填 。手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4个月。主要观察分析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患者合作程度、手术效果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所有手术眼均可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手术时间20~25min,平均手术时间约22min。手术中患者无特别不适,能配合手术;手术后2d内手术创口结膜轻度水肿,7d后已无明显痕迹。1个月时仅在巩膜表面见一浅的色素沉着点。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只眼,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5只眼,玻璃体积血1只眼,结膜下气泡2只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其他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9只眼裂孔闭合,1只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均治愈。 结论 表面麻醉下的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单纯玻璃体积血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的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33-1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复习连续的37例RVO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的38只眼临床资料。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19例2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18例18只眼。结果手术中确认27只眼有新生血管膜,23只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4只眼视力改善,占89.5%,其中22只眼有0.1以上的视力。4只眼视力未变。CRVO组病史较长,手术后视力改善较少。结论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能改善多数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RVO眼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