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β-羟丁酸与尿酮体定性分析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来该院就诊55例小儿I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酮症酸25例(观察1组)、糖尿病非酮症30例(观察2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2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β-羟丁酸酶法测定及尿酮体化学法定性分析,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采用尿酮体定性分析阳性仅19例,6例为阴性,阳性率76%;而采用β-羟丁酸酶速率法阳性仅24例,1例为阴性,阳性率96%;两种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其β-羟丁酸、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其β-羟丁酸、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其β-羟丁酸、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β-羟丁酸参数进行检测,能够尽早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其灵敏度高于传统的尿酮体定性分析,通过对β-羟丁酸参数进行检测可为临床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酮症(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病理性酮症状态,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在DK/DKA早期,乙酰乙酸转化为β-羟丁酸,从而使血β-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从正常的2-3:1提高到16:1。给予补液及胰岛素治疗,β-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下降,酮体水平整体下降。血酮体水平是DK和DKA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血酮体检测贯穿DKA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整个过程中(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肌酸激酶(CK)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78例,根据是否存在血清CK升高(CK175U/L)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血清CK175U/L),对照组144例(血清CK≤175U/L),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清电解质、β-羟丁酸和血脂水平,并比例两组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β-羟丁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钾和血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合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CK升高与β-羟丁酸、Hb A1c、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K升高患者较CK正常患者血糖和β-羟丁酸升高更明显,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合并率更高,病情更重,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酮症(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病理性酮症状态,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在DK/DKA早期,乙酰乙酸转化为β-羟丁酸,从而使血β-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从正常的2-3:1提高到16:1。给予补液及胰岛素治疗,β-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下降,酮体水平整体下降。血酮体水平是DK和DKA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血酮体检测贯穿DKA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整个过程中(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的检测在糖尿病酮症诊断中的一致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21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非酮症组52例,糖尿病酮症组患者163例,包括单纯酮症患者125例,酮症酸中毒患者38例。同时进行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的检测,并对酮症组患者治疗后复查,直至酮症消失,观察治疗过程中两者的变化情况,共计观察309例次。结果非酮症组有13.5%的患者β羟丁酸增高;309例次的检测中,共计65次尿酮体与血β羟丁酸结果不统一,其中非DK组有7例尿酮体为阴性而血β羟丁酸为阳性。DK组共58例次不统一,其中49例次表现为尿酮体转阴,而血β羟丁酸仍为阳性,9例次表现为尿酮体为阳性,而血β羟丁酸为阴性。结论单纯尿酮体检测对糖尿病酮症的诊断有一定漏诊率,血清伊羟丁酸对糖尿病酮症的检测更敏感,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王良宏  孙贵光 《山东医药》2008,48(13):93-93
儿童糖尿病均是1型糖尿病,有自发糖尿病酮症(DK)及酮症酸中毒(DKA)倾向.以往一般以尿酮体定性、血糖、渗透压、阴离子间隙等指标来指导临床治疗,但严重DKA患儿血中β-羟丁酸等酮体和脂肪酸增高,尿酮体呈弱阳性或阴性,容易掩盖酸中毒,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选取DKA患者122例,其中DKA50例,糖尿病酮症72例,选取同期糖尿病无酮症或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降钙素原(PCT)、β羟丁酸(β-HB)等。结果 DKA合并感染患者白细胞升高与N%,CRP、PCT均呈正相关(P0.001),与β-HB也呈正相关(P0.05),与随机血糖及病程也呈正相关但(P0.05),和年龄呈负相关(P0.05)。A组的WBC、N%、CRP、PCT及β-HB均较B组、C组增高,B组β-HB较C组增高(P0.01)。结论 DKA患者的白细胞计数、N%、CRP、PCT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检测血β羟丁酸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临床常以检测尿酮体诊断 ,方法简便易行 ,但是当患者无尿或肾功能严重损坏 ,肾血循环障碍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尿酮可减少或消失时 ,则无法靠尿判断。此外 ,尿酮体试纸仅能与乙酰乙酸起反应 ,与丙酮反应较弱 ,与 β-羟丁酸 (β- HB)无反应 ,当尿中以 β- HB为主时易漏诊 [1 ] ,故查血 β- HB对诊断 DKA是十分必要的。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 :DKA患者 6 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6 1.1± 8.3)岁。非 DKA的 2型糖尿病 6 0例 ,男 33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6 0 .3± 7.4 )岁。正常组 30例 ,男 17例 ,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恢复指标、血糖指标、酸中毒指标、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39)。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纠正酸中毒所需时间、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乳酸、血酮体、血钠、血浆渗透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呼吸衰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3,P=0.018)。结论 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β-羟丁酸(β-HBA)和尿酮(UK)在糖尿病酮症(DK)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随机末梢血糖1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76例,同时检测静脉血β-HBA和UK。结果研究对象DK发生率15.79%,DKA发生率9.21%。血糖与血β-HBA呈正相关(r=0.322,P=0.005),与UK无相关性(r=0.071,P=0.536)。血β-HBA与UK呈正相关(r=0.572,P=0.000)。在DK或DKA患者中,10.53%患者尿酮(-)或(+-),31.58%患者血β-HBA≤1.0mmol/L。以UK为标准诊断DK时,血β-HBA切点值0.49mmol/L。结论单用血β-HBA或UK诊断DK均可能发生漏诊,联合检测血β-HBA和UK可减少DK漏诊率。血β-HBA≥0.49mmol/L时可能已存在DK,此时应检测UK以避免漏诊DK。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措施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DKA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纠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DKA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00%),(P0.05)。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其预后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β-羟丁酸(HBA)水平与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7例,测定血HBA、FBG、Hb A1c值。根据FBG水平分为I组(FBG4 mmol/L)、II组(4 mmol/L≤FBG7 mmol/L)、III组(7 mmol/L≤FBG10 mmol/L)、IV组(10 mmol/L≤FBG13 mmol/L)、V组(FBG≥13 mmol/L);根据Hb A1c水平分为A组(Hb A1c7%)、B组(7%≤Hb A1c9%)、C组(Hb A1c≥9%),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FBG≥13mmol/L组血HBA水平最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9%组血HBA水平明显高于Hb A1c7%组及7%≤Hb A1c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β-羟丁酸水平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 A1c≥9%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β-羟丁酸水平,积极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1997至2000年北京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014/10万[1].每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为3%~4%[2],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有巨大影响,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皮下胰岛素连续输注装置(CSII)的问世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严格血糖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如果对此项技术掌握不当,反而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3].早期发现酮症可避免严重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传统尿酮检测的是乙酰乙酸,对于酮症酸中毒代偿期(酮症阶段)就明显升高的β-羟丁酸(β-OHB)末能检出,而快速血酮测定可以便捷地测定末梢血β-OHB.我们观测了短期中断CSII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酮症发生时间,评价了快速血酮测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以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从该院内分泌科、普外科以及消化内科于2009年7月—2015年4月确诊收治的1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符合调查条件者79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淀粉酶、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PH值等方面的改变探讨其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 7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1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率为15.19%),单纯DKA组与DKA并发AP组之间血糖、三酰甘油以及pH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酮体、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的改变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酶水平的改变在DKA以及AP中均不具特异性,但是其水平越高往往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结论对于DKA合并有血糖、三酰甘油、pH值和(或)淀粉酶改变的患者应密切监视其胰腺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选取T_2DM77例,分为T_2DM组40例,DKA组37例,为正常对照组共42例,测定各组25(OH) D、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血脂谱、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hUALB)、空腹胰岛素(FC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动脉血PH值、AB、SB、尿糖、尿酮等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_2DM组与DKA组血清25(OH) D显著降低(P 0.01=;与T_2DM组比较,DKA组显著降低,P 0.05;以25(OH) D为应变量,25(OH) D与FPG、HbA_(1c)、24hUALB呈负相关(P 0.05),与FCP正相关(P 0.05),与DKA组PH、AB、SB正相关(P 0.05);采用Spearman分别与尿酮、尿糖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5(OH) D与尿酮、尿糖无关(P 0.05)。结论:患者血清25(OH) D低于正常,且多数DKA患者25(OH) D水平严重缺乏,25羟维生素D可能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11例DKA患者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浆渗透压(OSM)与血清转氨酶升高水平的关系。结果:DKA时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3.4%,且1型DKA肝损害发生率高于2型DKA患者,有肝损害组CO2CP明显低于无肝损害组,BUN、OSM、BG、HbA1c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结论:酸中毒、脱水、高血糖是DKA并肝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糖尿病肾病组(肾病组),148例无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心肝肾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取三组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检测血β2微球蛋白水平,UV-GLDH法检测试剂盒检测尿素水平,酶法测定肌酐水平。结果肾病组β2-MG水平及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均<0.05);病程≥5年者β2-MG水平及异常率高于病程<5年者。三组尿素、肌酐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β2-MG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的临床资料,T1DM合并DKA组、T2DM合并DKA组分别有34例、86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别进行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IAA(胰岛素抗体)、IA-2A(蛋白酪氨酸酶抗体)、Zn T8(锌转运蛋白8抗体)等抗体检测。结果 1型糖尿病合并DKA为发病主体,T1DM合并DKA组Zn T8、GADA、ICA、IAA、IA-2A抗体检测阳性率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合并DK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T1DM合并DKA组五种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Zn T8GADACAIA-2AIAA。结论 Zn T8、GADA、ICA、IAA、IA-2A可作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与急救方法。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护理组(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护理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满意度为72.00%,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取有效急救护理,能增强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的临床资料,T1DM合并DKA组、T2DM合并DKA组分别有34例、86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别进行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IAA(胰岛素抗体)、IA-2A(蛋白酪氨酸酶抗体)、Zn T8(锌转运蛋白8抗体)等抗体检测。结果 1型糖尿病合并DKA为发病主体,T1DM合并DKA组Zn T8、GADA、ICA、IAA、IA-2A抗体检测阳性率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合并DK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T1DM合并DKA组五种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Zn T8GADACAIA-2AIAA。结论 Zn T8、GADA、ICA、IAA、IA-2A可作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