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MS患者46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23例。针刺组给予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电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结果:电针组有效率86.96%,针刺组有效率56.52%,电针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EDSS评分低于针刺组,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给予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西药组加服西酞普兰20 mg;针刺组予针刺辨证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69.44%,西药组41.67%,2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天后,2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针刺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西药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不但可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中风后偏瘫痉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华佗夹脊穴。4周后进行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灶对侧头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出血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出血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病灶对侧头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结果: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69.6%(16/23),对照组分别为43.5%(10/23)、47.8%(11/2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对侧头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能改善脑出血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干扰素(IFN)β与安慰剂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48例,并随机分为干扰素组与安慰剂组各24例,分别予干扰素β-1b肌注和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状况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扰素组治疗6m、12m后神经功能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干扰素组12m内疾病复发次数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减少(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将干扰素β-1b应用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控制疾病复发,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针刺的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21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1例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百会针刺治疗,对照组10例偏离上述穴位浅刺,每天1次,共10次。针刺前后对患者进行Kurtzke扩充后的MS伤残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多发性硬化疲劳影响量表(modified fatigue impact scale,MFIS)、多发性硬化影响量表(multiple sclerosis impact scale,MSIS-29)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β、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刺前后EDSS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后MFIS评分与治疗组针刺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针刺前后MFI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后MSIS-29评分与治疗组针刺前相比,有非常明显的降低(P0.01),而对照组针刺前后MSIS-29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后IL-1β血清浓度较治疗组针刺前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对照组针刺后IL-1β血清浓度较对照组针刺前也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治疗组、对照组针刺前后TNF-α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比较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可以有效缓解复发-缓解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疲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针刺可能通过降低IL-1β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29-1330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进行比较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及艾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及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能促进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安神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醒脑安神解郁针法,西药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4星期末、8星期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P0.01),且疗效呈现出时效性的特点。结论醒脑安神解郁针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HAMD评分(18.93±6.49)、MESSS评分(17.47±6.56)均低于药物组(26.07±8.66,22.43±8.26),BI评分(65.67±8.97)高于药物组(49.67±8.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组抑郁症总有效率96.7%(29/30)、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3.3%(28/3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100.0%(30/30),均优于药物组的83.3%(25/30)、80.0%(24/30)、80.0% (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不仅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同时能够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西药百忧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灵龟认知组选用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灵龟针刺组给予灵龟八法针刺治疗;西药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给予口服舍曲林治疗;共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HAMD、NIHSS和BI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治疗前HAMD评分、BI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HAMD差异显著(P0.01),BI指数均明显提高(P0.01),NIHSS指数改变明显(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HAMD评分、NIHSS评分较西药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认知组和灵龟针刺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BI指数较西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BI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疗效比较:灵龟认知组和灵龟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分别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神止痉综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obath+调神止痉针刺组(A组)、Bobath+体感音波组(B组)、Bobath+调神止痉针刺+体感音波组(C组),每组30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ADL量表进行评定,判断三组的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前后ADL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与A组、B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止痉法针刺联合体感音波疗法、Bobath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n=30),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10),观察组口服补肾益髓方,治疗半年,治疗前后测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多发性硬化生命质量问卷(MSQOL-5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atigue Scale-14得分显著升高(P<0.01),MSQOL-54显著降低(P<0.01),PSQI中的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效率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日间障碍得分和总得分显著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atigue Scale-14降低(P<0.05),MSQOL-54升高(P<0.05),PSQI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服用补肾益髓方后,生命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尿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尿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法及口服乳果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艾灸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24小时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及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如厕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能促进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尿便障碍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行人体质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各50例,三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针刺对照组在西药对照组基础上分别采用五行针刺法、常规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MD)、神经缺损量表评估三组疗效的差别。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抑郁减分率、神经功能减分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7.75%、79.59%,针刺对照组83.33%、70.83%,西药对照组68.09%、65.96%。结论:五行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透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AMD及SD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结论: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合并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明显降低HAMD及SDS评分,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5,(10):1412-1413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心理状况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SAS评分均相对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与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得分增加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风复发的风险降低了1.28倍(95%CI=1.56-3.6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血栓通联合针刺能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降低复发风险,效果优于基础治疗加血栓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口服欣络舒,治疗组在口服欣络舒的基础上加用蒙医针刺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在脑梗塞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Bobath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则在B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C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