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代谢指标及脂肪因子chemerin、脂联素(ADP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chemerin及ADPN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肥胖对照组(HF组)和肥胖西格列汀干预组(SP组),ELISA法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脂肪、肝脏、肌肉及肾脏组织chemerin及AD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chemerin、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O-IR)增高,血清ADPN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HF组大鼠脂肪、肝脏、肌肉及肾脏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量较NC组对应组织的表达量增加(P<0.05),脂肪、肝脏及肌肉组织的ADPN表达量减少(P<0.05)。与HF组相比,SP组大鼠FBG、FINS、TC、TG、LDL-C、HOMO-IR、血清chemerin水平降低, HDL-C及血清ADPN水平升高(P<0.05),脂肪、肝脏、肾脏及肌肉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量减少,脂肪、肌肉组织的ADPN表达增加(P<0.05)。干预前chemerin、ADPN与BW、FBG、TG、HDL-C、LDL-C、FINS、HOMO-IR有相关性,干预后chemerin、ADPN与BW、LDL-C、FINS、HOMO-IR有相关性,ADPN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chemerin及ADPN参与糖脂代谢过程,西格列汀可改善血清学各代谢指标,并通过影响chemerin及ADPN来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龚雪萍  廖均梅 《安徽医药》2015,36(10):1200-1202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肥胖组62例,超重组73例和健康对照组65例。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的FPG、FINS、LDL-C、TC、TG、AS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升高(P<0.05);HDL-C、ADPN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降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FPG、FINS、LDL-C、TC、TG、ASP和IR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ADPN和ISI显著降低(P<0.05)。血清ASP和ADPN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因子ASP水平显著升高,而ADPN显著降低,并与BMI、血脂代谢及胰岛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雷飞  倪菁  陶永炜  林源  田磊  蔡卜磊 《安徽医药》2018,39(12):1435-1438
目的 探讨牙周干预对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牙周干预治疗)与对照组,每组110例。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APN水平。结果 干预组经牙周干预3个月后,牙周指标、FBG、TG、FINS、HOMA-IR、hs-CRP、TNF-α、IL-6均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及对照组,HDL-C、血清中APN明显高于基线水平及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干预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截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06例DF患者,按是否给予截趾治疗分为非截趾组(99例)和截趾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糖尿病病程、DF病程、心脑血管病史、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足背动脉闭塞程度、Wanger分级、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计数(WBCC)等,logistic回归分析DF截趾的影响因素。结果 截趾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DF病程、SBP、FBG、HbA1c、TC、LDL-C、hs-CRP、TBIL、WBCC、足背动脉闭塞程度及Wanger分级、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均高于非截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BMI、DBP、TG、HDL-C、性别及职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P=0.022)、TC (P=0.042)、LDL-C (P=0.002)、hs-CRP (P=0.002)、WBCC (P=0.000)及Wanger分级(P=0.000)是影响患者截趾的独立危险因素,TBIL是保护因素(P=0.000)。结论 糖尿病病程、TC、LDL-C、hs-CRP、WBCC及Wanger分级是DF患者截趾的危险因素,TBIL可能对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17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62)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n=40)。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SUA等生化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DN进展,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SBP)、SUA呈增加趋势(P均 < 0.05),临床DN组和早期DN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FBG、2 h PG大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临床DN组TG、TC、VLDL-C大于早期D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A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改进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硼砂溶液(用85%磷酸调pH值至5.0)-甲醇-乙腈(60∶37∶3);检测波长为21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 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利多卡因分别在浓度为0.02~0.40mg/ml(r=0.9999,n=6)和0.01~0.32mg/ml(r=1.0000,n=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为0.62%,n=6)、101.1%(RSD为0.46%,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杨琴  王学惠 《安徽医药》2019,40(3):233-236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白介素-6(IL-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等级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89例,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T2DM组(n=55)与T2DM合并冠心病组(n=34),并选择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均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aspin、IL-6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等级及IR的关系。结果 ①vaspin水平对照组 > T2DM组 > T2DM合并冠心病组,IL-6水平T2DM合并冠心病组 > T2DM组 > 对照组(P<0.05);②T2DM组与T2DM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上述指标高于T2DM组(P<0.05);③Ⅱ级、Ⅲ级、Ⅳ级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vaspin低于Ⅰ级者,IL-6、HOMA-IR高于Ⅰ级者(P<0.05),Ⅲ级、Ⅳ级患者vaspin低于Ⅱ级者,IL-6、HOMA-IR高于Ⅱ级者,Ⅳ级患者vaspin低于Ⅲ级者,IL-6、HOMA-IR高于Ⅲ级者(P<0.05);④vaspin与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等级、HOMA-IR呈负相关,IL-6与其心功能等级、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降低、IL-6上升,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促进冠心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款冬花水提物对肥胖小鼠血脂血糖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对款冬花水提物成分进行鉴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款冬花水提物中总萜的含量;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利司他组以及款冬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肥胖动物模型,边造模边给药45 d。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葡萄糖(glucose,GLU)、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和脂滴分布。结果 款冬花水提物含有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CHO、LDL-C、GLU、GSP水平显著升高(P< 0.01或P<0.05),HDL-C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脂滴聚集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款冬花水提组均能显著降低TG、LDL-C、CHO、GLU、GSP,升高HDL-C,减少脂滴的蓄积,给药各组血脂血糖状况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款冬花水提物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 款冬花水提物能够通过降低血脂、CHO,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起到改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联用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和糖脂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伴有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非透析性CK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CK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功能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阿托伐他汀均耐受,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肌酸激酶(CK)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酮改善了CKD患者的血脂异常状态,表现出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庞琴霞  姜伶俐  柳洲  彭垒  王鹰  吴建发 《安徽医药》2020,41(11):1294-1298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周浦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32例,根据药物治疗选择,分为对照组(未服用激素类药物,n=40)、孕三烯酮组(服用孕三烯酮,n=24)、米非司酮组(服用米非司酮,n=36)和醋酸亮丙瑞林组(注射醋酸亮丙瑞林,n=32),并于术后监测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第12个月,米非司酮组和醋酸亮丙瑞林组分别出现肌瘤复发3例、1例,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3组患者子宫体积、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体积、FSH、LH、E2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P<0.05),血红蛋白呈上升趋势(P<0.05),随访第12个月,醋酸亮丙瑞林组患者子宫体积、FSH、LH、E2小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P<0.05),血红蛋白高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醋酸亮丙瑞林药物对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肿瘤复发均有显著的效果,醋酸亮丙瑞林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0例COVID-19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4组:轻型组(48例)、普通型组(45例)、重型组(35例)、危重型组(22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IL-6、PCT水平,并分析血清hs-CRP、IL-6、PCT水平对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以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结果对于血清hs-CRP、IL-6、PCT水平,危重型组>重型组>普通型组>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APACHEII评分也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hs-CRP、IL-6、PCT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强于单一项目。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hs-CRP、IL-6、PCT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6、PCT水平联合检测在预测COVID-19死亡风险的准确率大于单一项目(P<0.05),与APACHE II评分相差不大。结论血清hs-CRP、IL-6、PC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COVID-19患者的预后,并且可以用来评估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vaspin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肥胖儿童34例(肥胖组),男22例,女12例.并随机抽取同年龄健康查体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测定所有受试者体格参数、血清vaspin、血脂、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比较2组儿童的上述指标,并对肥胖儿童血清vaspin水平与体格参数及糖脂代谢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vaspin、腰围(WC)、BMI、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FINS、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ISI低于对照组.vaspin与BMI、WC、WHR、BF%、TG、FINS、HOMA-IR、(TC-HDL-C)/HDL-C呈正相关,与ISI、HDL-C呈负相关,与年龄、DBP、SBP、FPG、LDL-C、LDL-C/HDL-C、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aspin水平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代偿性反应;在肥胖儿童早期,其水平测定可用于评价肥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并评估成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为模型,研究褐藻糖胶(fucoidan,FPS)与海洋深层水(deep sea water,DSW)联合用药对胰岛素抵抗及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T2DM大鼠模型,然后给予FPS、DSW或DSW与FPS三个剂量联用,给药期间监测各组大鼠体重以及摄食摄水等一般情况,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BG、TC、TG、LDL-C、FINS、HOMA-IR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或 P < 0. 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减少。而与模型组比较,DSW、FPS及DSW与FPS联用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大鼠FBG、TC、TG、HDL-C、LDL-C、FINS、HOMA-IR等指标,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提高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且DSW与FPS高剂量联用组的改善作用更显著。结论 FPS与DSW联用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胰岛素抵抗,且在改善T2DM相关的认知障碍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Apelin水平的变化,探讨Apelin与GDM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做产前检查孕妇,按诊断标准分为GDM组(86例),对照组(健康孕妇组,90例).分别在做OGTT试验时及诊断为GDM患者饮食控制后,检测FBG、TC、TG、HDL-C、LDL-C、空腹胰岛素(FINS)、Apelin,计算出HOMA-IRI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结果 在做OGTT试验时,检测健康孕妇组的FBG、TG、LDL-C、FINS、HOMA-IRI、Apelin与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饮食控制后,FBG、FINS、HOMA-IRI、Apel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TG、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GDM患者存在高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引起FBG、TG、LDL-C、FINS、HOMA-IRI、Apelin升高;而脂类代谢对Apelin水平升高无影响.胰岛素抵抗如何使GDM患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是GDM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TSM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加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30mg·kg-1)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5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1),南苜蓿总皂苷高剂量组(2.8g·kg-1)、中剂量组(1.4g·kg-1)、低剂量组(0.7g·kg-1),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苜蓿总皂苷2.8,1.4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后7,8周的FBG水平(P<0.01或P<0.05);降低TCH、TG、LDL-C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HDL-C的水平含量(P<0.05);降低FINS和HbA1c水平(P<0.01或P<0.05);降低MDA含量(P<0.01);升高SOD含量(P<0.01);增加胰岛素阳性表达,减少胰高血糖素阳性表达。结论:南苜蓿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保护胰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傣百解醇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调控趋化素(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I)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改普通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胶囊组(阳性药,0.2 g/kg)和傣百解醇提物低、高(2.6、4.5 g/kg)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大鼠一直饲予普通饲料,对照、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最后1次给药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组织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傣百解醇提物高、低剂量组血清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HOMA-IR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ISI均有所升高,但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剂量组肝脏脂质沉积等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各剂量组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其中高剂量组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作用显著(P<0.05)。结论 傣百解醇提物对大鼠NAFLD具有降低LDL-C、升高HDL-C含量、降低HOMA-IR水平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茶素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营养性肥胖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应用儿茶素作为干预性药物,检测大鼠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探讨儿茶素对营养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增加并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0.01),经过儿茶素处理后体重略有下降,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高于普通饮食组,而HDL-C则低于普通饮食组(P<0.01)。儿茶素处理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有所下降(P<0.05)。而儿茶素对于正常饮食大鼠血清各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儿茶素可有效防治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营养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n glycemic control, insulin secretion and on insulin resistance of a sitagliptin + metformin combination compared to metformin monotherapy in type 2 diabetic, naïve to treatment,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78 Caucasia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ake sitagliptin 100 mg once a day or placebo in addition to previously taken metformin, for 12 months. The authors evaluated at 3, 6, 9, and 12 months: body mass index (BMI), glycemic control, fasting plasma insulin (FPI), HOMA-IR, HOMA-β, fasting plasma proinsulin (FPPr), proinsulin/fasting plasma insulin ratio (Pr/FPI ratio), C-peptide, glucagon, retinol binding protein-4 (RBP-4), visfatin, and chemerin. Before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addition of sitagliptin, patients underwent tests to asses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insulin secretion.

Results: Sitagliptin + metformin gave a better decrease of glycemic control, HOMA-IR and glucagon levels compared to placebo + metformin; sitagliptin + metformin also better increased HOMA-β and all β-cell measurements recorded after the clamp. Regarding adipocytokines, sitagliptin + metformin better reduced RBP-4, visfatin and chemerin levels, compared to placebo + metformin.

Conclusion: When metformin alone is not enough to reach an adequate glycemic control, sitagliptin can be a valid option, because of its effects in reduc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 preserving β-cell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