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汪贻娟  王金玲 《安徽医药》2019,40(6):693-696
目的 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庐江县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each-back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围手术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96 h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的90名食管癌择期手术的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的分为A组和B组。A组通过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B组通过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通过对两组手术前夜、手术完成后的72小时的状态焦虑水平、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B组所有的观察指标都低于A组;病人对于镇痛的满意程度,B组较A组较优。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缓解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的焦虑及之后的疼痛,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满意程度相对有所提高,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潘迎春 《安徽医药》2015,36(7):901-903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疼痛不能耐受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包括对入院后患者的疼痛知识宣教、疼痛评估、根据评估分值落实心理护理、多模式镇痛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程度、术后第一次主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周及术后4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促进患肢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张凡  李伦兰  戴晴  陶晖  王文静 《安徽医药》2020,41(7):846-84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自行设计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4.268,P=0.019),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F=652.492,P<0.001);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17.589,P<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腰椎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分逐渐上升(F=652.492,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可减轻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胡锦秀  陈倩倩  张卉  汪娟  朱鹏 《安徽医药》2020,41(6):724-726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对食道癌围手术期患者认知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普胸外科2018年4~10月符合标准的180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和多元化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通过调查问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知晓率、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纳入84例和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对于食道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95.45% vs 7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训练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2.42% vs 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76% vs 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7% vs 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0.91% vs 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适合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施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采用平行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治疗管理模式,n=46)与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癌围手术期管理措施,n=38),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第3天补液量、术后胸引流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补液量、术后胸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乳糜胸、声嘶、心律失常、腹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加速康复治疗管理是一项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且未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李颖  李水莉  单鑫  陆亚玲  周溪 《安徽医药》2016,37(7):902-904
目的 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对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来淮北矿工总医院就诊的急诊肾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均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常规组给予急诊肾结石护理常规,试验组是护理常规加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1 h后疼痛缓解的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1 h后试验组轻度疼痛多于常规组(36例 vs 25例),重度疼痛试验组少于常规组(1例 vs 6例),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常规组(95% vs 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个性化疼痛护理能有效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高继林  范懿隽  卫兵 《安徽医药》2015,36(6):663-66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塞来昔布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为临床术后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5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9例。观察组术前24小时给塞来昔布200 mg口服, 术前12小时塞来昔布200 mg口服, 切皮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 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 术后12小时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 术后12小时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两组术后若VAS评分>4分, 则追加曲马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1、4、8、12、24、48与72小时的VAS 评分与追加曲马多药物剂量, 统计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个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联合塞来昔布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并发症发生, 降低了术后疼痛评分, 减少了其他类镇痛药使用量, 缓解了术后焦虑抑郁情绪, 预防了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茜梅  罗冷  周亚平  汤昱  张可 《安徽医药》2020,41(5):591-59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7~12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按照拟定的CNP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患儿的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围术期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57,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术前、术后24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NP对FOB检查患儿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遵医行为,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陈梅  余海云 《安徽医药》2016,37(3):356-358
目的 探讨亲情服务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亲情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天的睡眠时间、舒适度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前一晚睡眠时间、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4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情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BPH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舒适度、改善睡眠状况及降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乔晓斐  宋瑰琦  荚卫东 《安徽医药》2015,36(8):1007-1010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评估在肝脏外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某三甲医院肝脏外科182例行开腹肝切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6月~11月入院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传统疼痛评估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入院的97例患者为观察组(规范化疼痛评估组)。观察组按照统一的疼痛评估频次、时机,定时、规律地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评估;对照组在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时护士即刻评估患者疼痛。分析两组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手术当日睡眠时长,48 h内疼痛评分,术后主动翻身活动时间等。结果 182例患者中94.85%的患者主动报告个人疼痛;疼痛管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3.82%,对照组为50.59%,手术当日睡眠时长观察组平均为(5.48±0.74)h,对照组为(4.16±1.07)h,手术后主动开始活动时间观察组平均是(9.7±6.4)h,对照组为(21.1±5.6)h,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观察组平均为(2.39±1.14)分,对照组为(3.30±1.33)分,上述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规范化疼痛评估,能提高肝脏外科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和舒适度,促进患者参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规范化疼痛护理改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与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红篮球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规范化疼痛护理。两组均护理7 d,期间进行对应的随访及问卷调查。对比患者VAS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理韧性[心理弹性(CD-RISC)量表]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和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时间点VA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规范化疼痛护理内容加入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升心理韧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与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明确食管癌患者是否从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中获益。方法 将92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46例)和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结局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结果 与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相比,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首次自然排便和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例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人体成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Acute pain in children may be undertreate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al neurobiology and paediatric pharmacokinetics should facilitate better management of pharmacotherap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current paediatric practice and recent advances with these analgesic agents by using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Areas covered: Using PubMed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commonly used analgesic agents in children from 2000 to April 2010.

Expert opinion: A multimodal analgesic regimen provides better pain contro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 children. The choice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severity and type of pain. However, more research and evidence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rug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using opioids is frequently used to provide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drawbacks f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The sufentanil sublingual tablet system is a major evolution in technology and drug development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reas Covered: We reviewed the use of sublingual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with a focus on chemistry, pharmacokinetics and clinical use in different surgical patients.

Expert Opinion: The sufentanil sublingual tablet system can decrease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related safety issues. Current 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is novel system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Although medicinal cannabis has been used for many centuries,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Δ9-THC;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 = dronabinol) in current pain management remains unclear. Several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with defined natural or synthesized Δ9-THC content have been developed, resulting in increasing numbers of clinical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analgesic efficacy of dronabinol in various pain conditions. Different underlying pain mechanisms, including sensitization of nociceptive sensory pathways and alterations in cognitive and autonomic processing, might explain the varying analgesic effects of dronabinol in chronic pain states.

Areas covered: The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products with a defined dronabinol content are summarized. Additional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analgesic efficacy of pharmaceutical cannabis based products are review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malignant pain.

Expert opinion: We suggest a mechanism-based approach beyond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pain relief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dronabinol in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 mechanistic diagnostic biomarkers reflecting altered sensory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dronabinol induced analgesia, and to permit identification of responders and/or non-responders to dronabino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杨金华  赵天增 《安徽医药》2018,39(8):951-954
目的 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治疗的109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多孔胸腔镜术组(对照组)58例和单孔胸腔镜术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满意评分,术后随访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中转开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随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术式,单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NSCLC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疼痛水平;但两者在操作用时、术后康复进程、中转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