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39%,对照组7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加快退黄速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郑小娟  吴海波  胡锦英 《新中医》2016,48(2):192-19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应用体会。方法:将新生儿黄疸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黄疸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PaO_2、PaCO_2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 H、-B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 H、-B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优质护理干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徐建根 《新中医》2015,47(4):191-193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和内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利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0例患儿中,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75例,重度黄疸40例。感染因素、围产因素致病理性黄疸均以中度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一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单一蓝光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探讨与之配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加蓝光疗法)49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疗法)49例,对两组患儿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别于开始治疗后一、三、五天测定静脉血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 两组患儿的静脉血TBIL值在治疗前及治疗第一天无显著性差异,第三天时两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五天时两组患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疗法治疗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儿TBIL水平,不良反应少,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茵栀黄颗粒,每次1g,3次/d并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蓝光照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0%,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护理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医护方式;对照组(31例)采用光疗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进行干预;观察2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 77%)明显高于对照组(67. 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第3天以及第5天,观察组患儿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 23%)明显低于对照组(38.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接受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护理干预,对患儿临床总疗效提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以及安全指数的提升,效果明显,最终为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 d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华南 《新中医》2019,51(8):176-178
简版;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疗法,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比较2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5%,对照组为8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为5.62%,对照组为1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单独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临床治疗时,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患儿临床治疗安全性,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者117例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茵栀黄口服液组)、B组(蓝光照射治疗组)及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均为39例,观察1周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降低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自第2天至1周后其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总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茵栀黄口服液组及蓝光照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组的胆红素水平稍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两组间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较好,相关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黄疸新生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3,蓝光照射)与观察组(n=53,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AKP、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KP、γ–G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应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机体血清AKP、γ–GT水平,缓解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稀便、褐色便、≥5次/天的大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最近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加蓝光照射治疗,对两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陈明福  张萍  赵守库 《光明中医》2014,(10):2138-2139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有本院收治的136例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35%、94.12%,观察组相对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有少量轻度腹泻患儿,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疗效、不良反应等。方法:取本院2014年门诊、住院新生儿黄疸69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65例单用蓝光治疗,观察组430例用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两组疗效、操作方法、经济学意义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费用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光治疗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缩短退黄时间,操作简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鹤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式分为蓝光组和联合组,各55例。蓝光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组在蓝光组基础上增加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组经皮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经皮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联合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增长值均显著高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和蓝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茵栀黄口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退黄速度,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尽快恢复正常,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