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价值.方法 对70例(包括6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9例PTCA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6SCTCA)检查,对16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8例冠状动脉有病变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评估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 每例对冠状动脉的18段血管进行分析,70例患者共显示可用于诊断的图像1083段,占应显示血管86.0%;其中显示钙化27例70段血管,检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17例,其中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7例,检出冠状动脉有临床意叉狭窄18例30段.16SCTCA诊断≥50%狭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 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病变程度较可靠,可发现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是适合于筛选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并与CTA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CTA未见明显狭窄,42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共检出30例(28%)心肌桥;47例患者行导管法DSA,共检出9例(19%)心肌桥,其中6例患者CTA评价狭窄程度较DSA偏轻。结论:128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85例的MSCTA资料,及其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统计MSCTA发现MB-MCA的例数、段数,然后与CAG结果对照。结果 385例受检者中,CAG检出MB-MCA 61例,检出率为15.8%。MSCTA发现MB-MCA 103例/121段,其中左前降支(LAD)90例/108段(中段72例,近段12例,远段6例),对角支2例,左钝缘支2例,左回旋支(LCX)远段2例,右冠脉(RCA)7例(近段1例,中段5例,远段1例);且部分病例为单支多发:LAD两段10例,LAD合并对角支1例,LAD合并LCX 1例,LAD多段3例。MSCTA对MB-MCA检出率为26.8%,其中发生于LAD占MB-MCA的87.4%(90/103)。结论 MSCT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优点,是心肌桥及MCA检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层与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性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式,对存在完全型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收集2014~2016年间256层CT 113例,128层CT 151例,共264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出心肌桥279支,其中男149例,女115例,年龄27~87岁,主要通过分析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图像,测量MB厚度及长度,MCA的桥前段、桥下段及桥后段管径,计算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256层与128层螺旋CT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128层CT与256层CT冠脉造影在心肌桥厚度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心肌桥厚度≥3.2 mm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与256层CT在心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与256层CT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两组数据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8层螺旋CT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心肌桥厚度≥3.2 mm和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6层CT与128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完全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但有时会由于发育异常,表现为部分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节段走行于心脏的心肌纤维下,其中覆盖于血管表面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而走行于心肌纤维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1],该复合体称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MB-MCA).一直以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MCA及MB的主要手段,但CAG的敏感性差,检出率较低,自多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问世以来,由于其能对冠状动脉及心肌进行精细成像,故在MB-MCA诊断中具有特别的价值,较传统CAG更具优越性.我院新引进闽西南第一台东芝320排动态容积CT,该CT一圈扫描就能完成整个心脏采集,能更清晰的反映冠状动脉与心肌之间的解剖关系.本研究通过对320排动态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心肌桥-壁冠脉(MBMC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根据CTA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与评估MB-MCA类型及MB长度、MCA狭窄程度,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CTA在MB-MCA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7例患者均经CAG确诊为MB-MCA,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比较对象,CTA在诊断MB-MCA发生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 802、1. 000; CTA评估的浅在型MB-MCA与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高于CA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对MCA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与CAG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CTA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评估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金标准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64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出16层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19%,特异性为95.2%,阳性预测值为82.54%,阴性预测值96,32%。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翘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29例确诊为心肌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的心肌桥影像表现及桥前冠状动脉硬化的表现。结果:1329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即表现为“上下台阶”征,前降支合并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硬化者最多,为448例占33.7%。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心肌桥形态及桥前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管径,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心肌桥近段、远段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6729例患者中发现MB-MCA总计1214例(18.0%),1262处.MB-MCA位于LAD者占90.7%(1145例).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9.3%,496/1262)或不完全包绕(60.7%,766/1262).MCA长度为(18.6±9.0) mm.MB厚度为(2.2±1.7) mm.77.3%的MCA近端或(和)远端成角.MB-MCA近段和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3%,MCA本身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为0.5%,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载MB-MCA冠状动脉全程和MB-MCA本身,并用于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造影(CTA)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将其结果与CAG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敏感度为97.06%(33/34),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4.29%(33/35).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监测敏感度为100.00%(32/32),特异度为86.96%(20/23),阳性预测值为91.43%(32/3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均有较高准确性,且心电图操作简便,可重复操作,无创伤,更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对冠心病(CHD)的诊断结果。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一周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分别与CAG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A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的心肌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扫描序列阳性显示率为26.32%、89.47%、100%。MRI间接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结论64层螺旋CTA和MR心肌灌注显示冠心病中、重度狭窄血管与CAG的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临床荟萃》2011,26(16):1394-1396,1400,F000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2例患者先后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TA发现104例患者共12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9段;而CAG发现97例患者共114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段。两者相比较,诊断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Kappa=1.000、0.877),42段深在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11.25±4.20)mm vs CAG(9.56±3.67)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50±12)%vs CAG(59±12)%(均P〈0.01);72段浅表型-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7.39±3.02)mm vs CAG(5.54±2.18)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31±10)%vs CAG(38±11)%(均P〈0.01)。结论 CTA能够诊断各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以及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而测量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31例房颤心律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采用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其中12例患者心电信号进行编辑,再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31例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判断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其中1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364段血管节段成像质量分析结果: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194段(53.3%)、82段(22.5%)、41段(11.3%)和47段(12.9%);成像质量优良率为276段(75.8%)。10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125段,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85.0%(17/20),特异度为95.2%(100/1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对房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合心电编辑、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可以重建出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观测心肌桥及其下的壁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变化,比较壁冠状动脉受压后狭窄率的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测值的差异,探索心肌桥的形态、位置、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指标及其相对应的心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估心肌桥引起心脏突发事件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7-2011.12月我院8942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心肌桥病例630例,在行冠状动脉CTA前后一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者70例对照,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观测心肌桥,比较动态电影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测值的差异;结合Philips Brilliance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心功能的变化。结果:64层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诊断心肌侨及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动态电影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p<0.05);卡方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心肌桥的存在对射血分数及左室容积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CT动态电影技术为临床估测心肌桥的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段凯  许梓童  张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34-6135
目的 通过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不准确原因,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16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同期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高估及低估所占比例并分析常见原因.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段狭窄程度高估占12.8%,低估占5.8%.判断不准确常见原因为较严重钙化、图像质量欠佳及医师诊断经验不足.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判断准确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多方面共同努力可有效提高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8例冠心病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做对照分析。结果:常规冠脉造影(CAG)诊断冠脉病变138支,包括轻度狭窄50支,中度狭窄52支,重度狭窄36支,冠脉CTA成像检出冠脉病变152支,轻度狭窄56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37支。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判断。几乎可以代替有严重并发症的冠状动脉造影,且基本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为冠脉事件的预防治疗和冠脉支架植入术前提供了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s, MB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7月~2008年7月285例在我院同时接受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确诊的壁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进行准确率的对比.结果 在285例患者中,MSCT检出MBs 59例存在82段壁冠状动脉,检出率20.7%.CAG检出16例,检出率5.6%.MSCT检出59例患者的82处MB,单支血管者42处,占71.19%.其他为2支或3支血管复合存在.壁冠状动脉在左前降支(LAD)者67处(占81.71%,近中段52处,远段15处).左回旋支(LCX)远段者4处(4.87%),钝缘支(OM)远段者2处,对角支(D1+D2)远段4处,右冠状动脉中远段5处.MSCT结果中有26支与CAG发现的心肌桥(28支)一致,以CAG为检测心肌桥的"金标准",那么MSCT的敏感性为92.86%.结论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8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31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管壁软硬斑块状况、开口起源异常等病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86%,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89%,阴性预测值96%.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发现斑块位置及判断其易损性是对CAG的补充,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