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比较,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64-MSCTA疑诊为冠心病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8例,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0.67%,特异度为91.67%,阳性预测值80.73%,阴性预测值96.23%,准确率为91.39%,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以软斑块最多见,占48.04%(98/204),引起管腔轻度狭窄的多为钙化性斑块(52%,26/50),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的多为软斑块及混合性斑块(84.42%,130/154).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72例临床疑似和诊断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分析了7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936个),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7例,3支血管病变11例,其中62个节段因图像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117处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发现117处狭窄中的96处(占82%),该组研究的敏感性83%,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搜集7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显示情况,血管狭窄≥50%,P=0.084,血管狭窄<50%,P=0.03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做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差异,在斑块的定性诊断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灵敏性73.5%,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71.7%,阴性预测值93.0%,准确性88.4%。结论 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无创、经济、灵敏、特异、安全等优点,可以作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均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62例,中度狭窄52例,闭塞17例;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67例,中度53例,重度46例,闭塞17例,两种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96.3%,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和冠状动脉造影相媲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能提高诊断率,是一种无创、完全的检查方式,为诊断冠心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320STTC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分析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患者的4个主要冠脉检查结果显示CAG检查中检出病变支血管98支,无病变血管176支;64STTCA检查中检出病变支血管101支,无病变血管173支;两种检查结果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结果中的动脉狭窄分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结果中的斑块检出结果中非钙化斑块例及混合斑块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钙化斑块例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具有安全、无创、检查费用较低等优点,在冠脉中重度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早期预测、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差异。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244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然后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冠脉狭窄显示情况,以及两种不同检出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冠脉狭窄显示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6%、94.36%、92.03%、94.86。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对斑块性质做出评价,但对小血管狭窄的评估不及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0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或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结果,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冠心病。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无狭窄30例(30/101,29.7%),轻度狭窄29例(29/101,28.7%),中度狭窄18例(18/101,17.8%),重度狭窄24例(24/101,23.8%)。本组71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中,斑块成分中以软斑块(53/71,74.6%)最多见。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做对应分析,提示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斑块成分评价,可以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16层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待患者检查完后,观察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情况.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 在图象质量和狭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查发现钙化45处,均无检测出斑块内出血,MR检查出钙化30处,均能检测出斑块内出血.结论 冠状动脉CT和MR都可以很好判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但是MR更适合于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怀疑或诊断冠心病非选择性连续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诊断结果上经证实具有一致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明显高。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的过程中,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价值高,且能够良好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和狭窄的有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且均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A)与DSA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患18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全部病患的临床资料,以DSA为参照,比较分析DSA对狭窄冠脉数量、病变程度及内部斑块性质等的检出情况。结果 MSCTA各节段狭窄冠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斑块的检出数稍低于DSA,其中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狭窄冠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临床诊断效果肯定,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脉影像,且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程度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西电集团医院及榆林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MSCTA检查,以CAG检查为对照,计算MSCTA检查冠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并比较CAG、MSCTA检出冠脉狭窄程度情况;再行核素M PI检查,计算M S CTA检出狭窄冠脉的心肌灌注积分差、负荷总积分。结果以CAG检查为对照,在80疑似患者中,MSCTA检查显示:68例患者存在冠脉狭窄共166支,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8%、97.58%、95.28%、96.99%、96.19%。MSCTA、CAG检出冠脉不同狭窄的程度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在MSCTA检查中,轻度狭窄组的灌注积分差(0.80±0.60)分、心肌负荷总积分(2.00±1.58)分,均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MSCTA不仅能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斑块性质,还能初步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状动脉瘤患者的64层CT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64层CT血管造影均可见冠状动脉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中1例位于LAD与LAD2分叉部,1例位于LAD与LCX分叉部,3例位于LAD近段,1例位于RCA远段;4例并有钙化斑块,2例并有混合斑块,相应冠状动脉均可见狭窄改变。结论 64层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可部分取代冠状动脉造影而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对冠状动脉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造影技术判断异常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冠心病患者1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彩色超声分析与螺旋CT造影判断。结果观察组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PV、MSV和ED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经检验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表现为钙化型与溃疡型斑块,而对照组多表现为正常、脂质型与纤维型斑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狭窄处血管总面积明显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造影技术结合超声能有效判断冠心病患者的异常血管血流情况、斑块情况与狭窄情况,从而有利于进行疾病鉴别与诊断。  相似文献   

15.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情况,并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对比。结果 58例患者,106枚支架完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15%、97.50%、85.71%、84.78%。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评估患者术后随访中应用价值显著,其可有效评估患者再狭窄程度,对指导临床合理干预措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常规冠脉造影CAG,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科就诊患者进行随机选择582例,均进行128-MSCTA和CAG检查,得到1108处狭窄动脉节段,按狭窄程度将冠脉狭窄分成0级、1级、2级、3级和4级,分析128-MSCTA与CAG对各级别冠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评价128层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及钙化与非钙化斑块对冠脉狭窄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诊断0级、1级、2级、3级和4级冠脉狭窄的一致性佳(Kappa>0.75),冠脉狭窄0级、4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0级98.01%、98.15%、96.81%、98.86%;4级97.67%、98.72%、93.33%、99.57%。冠脉狭窄中1、2级敏感性为84.78%、87.31%,3级阳性预测值85.98%。冠脉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在0、1、3、4级冠脉狭窄中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和常规冠脉造影媲美,但在128-MSCTA评估冠脉狭窄时,对轻度狭窄的诊断方面及重度狭窄程度评估方面可能产性偏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患者进行了心脏多层螺旋CT检查以1mm薄层扫描后传输至工作站,使用特殊软件进行冠状动脉三维立体重建。结果横断面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近段冠状动脉显示率达100%,横断面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也达100%,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3.3%、91.7%和75%。而重建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均为91.7%,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5%、75%和66.7%。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非创伤性显示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狭窄等影像学表现,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在MSCT上表现为钙化斑块、软化斑块或混合斑块等特点。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MSCT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8.3%、87.6%、97.9%;中度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9.1%、94.8%、98.7%;重度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9.5%、91.5%、99.8%。结论 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MSCT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孟雷  许崇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84-85,F0003
目的分析与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心病诊断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冠状动脉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其显示出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各分支进行比较。结果在这8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有1200节段的冠状动脉(直径均≥1.5 mm)在其图像当中显示出来,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出1159节段可供分析的优良图。可评估率为96.6%,不可评估的节段为3.4%,因多因心率(律)发生异常所导致的1.9%;有220处的斑块被显示出来,其中钙化斑块情况居多,发生的部位最多的为前降支。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