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相似文献   

2.
3.
4.
脑出血患者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宏珍  李亚洁 《临床荟萃》2004,19(11):651-652
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已将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列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常规,同时也开展了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和脑出血等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脑细胞损伤后早期实施亚低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各种途径,是一种能够持久、彻底有效地保护神经元组织形态和功能免受损害的方法,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其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斌  顾云帆  孙洁 《临床荟萃》2003,18(15):899-900
目前对亚低温的研究表明 ,脑细胞损伤后早期实施亚低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各种途径 ,是一种能够持久、彻底有效地保护神经元组织形态和功能免受损害的方法 ,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就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1 低温研究的现状低温分为轻度低温 (mildhypothermia ) :33~ 35℃ ;中度低温 (moderatehypothermia) :2 8~ 32℃ ;深度低温 (profoundhypothermia) :17~ 2 7℃ ;超深低温 (ultraprofoundhypothermia) :2~ 16℃。江基尧[1] 将 2 8~ 35℃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 ,目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则选择…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低温进行医疗自古即有。早在两千多年前 ,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方法止痛获得效果。 16 6 1年ThomasBartholin出版了《TheMedicalUseofSnow》一书。 2 0世纪 5 0年代 ,人们已将深低温 (体温降至 2 8℃以下 )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当中 ,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 ,具有良好效果 ,不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常规 ,同时也开展了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和脑出血等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医宇  吴粤  曾红科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40-1442
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将中度(28~32℃)、深度(17~27℃)低温用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研究,发现低温脑复苏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低温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Ditsworth等用深低温停循环猪模型研究发现:脑部温度降至19℃时,新皮质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数目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深低温状态对神经元有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肇瑜  唐江琴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4-1685
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在神经内科常用于重型脑出血患者[1,2]。我科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亚低温治疗微创术后的重型脑出血患者20例,配合积极有效地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降低了重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5~75岁。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出血量50~110ml,其中大于80ml者13例,Glasgow评分3~5min。入院后,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清除大部分血肿。通过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护…  相似文献   

9.
10.
亚低温与脑保护的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亚低温(33~35℃)对重型颅脑伤、脑缺血缺氧患在临床治疗中的脑保护作用,对20例该两类GCS<8分的病人,用体表降温、万可松静注、呼吸机控制呼吸,百服宁、氯丙嗪等方法,使患脑温维持在32~34℃、持续24~72小时,并用甘露醇滴注、脑脊液外引流等辅助治疗。期间采用多参数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脑灌注压、脑电图等;测定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电介质等内环境指标。按GOS评分等评估预后及疗效.一周清醒率为60%。显示亚骶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对重型颅脑伤,脑缺血缺氧有疗效确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Brain lesions caused by sev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re severe, which can influence patients' living quality. We treated sev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subhypothermia therapy from February 1992 to August 2001, and gain good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发达国家心搏骤停是院外骤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在0.04%~0.19%之间.大约14% ~ 40%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后可以恢复自主循环并收入院继续治疗,尽管医护人员恢复了一些患者自主循环,但大部分患者因严重缺氧性脑损害而昏迷,收入院的这些患者中仪仅只有7% ~ 30%的患者可出院并伴有好的神经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低温疗法是近年来急救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重症脑组织损伤。重点介绍了此项技术的应用机理、范围、实施步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此项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重症脑损伤的后遗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脑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低温疗法是近年来急救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重症脑组织损伤。重点介绍了此项技术的应用机理、范围、实施步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此项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重症脑损伤的后遗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晟  华荣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943-945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疗效及应用前景。回顾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并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医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作出分析。动物实验表明,适当的中医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能更好地起到脑神经保护作用;但临床研究文献报道并不多见,需要经过大量、科学的研究和评估以进一步证实中医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疗效。中医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应用,目前属于探索阶段,为临床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两者的联合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亚低温(体温30~35℃)治疗脑损伤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结果,我科在临床应用上发现亚低温方法治疗脑损伤具有肯定确切的疗效,并且不产生严重并发症,对脑损伤及脑卒中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将六年来积累的有关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亚低温是目前被证明有效的神经重症脑保护治疗措施[1]。研究表明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阻断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起到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2]。相对于体表降温方法,血管内亚低温降温速度快,降温过程易控制且目标温度稳定;降低了体表降温引起的反射性战栗、血管收缩、心肌缺血、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3]。但低温治疗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力降低和代谢率下降等问题,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008年9月~2011年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脑梗死的手段。亚低温治疗脑梗死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作用。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4/2002—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为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177;25)g,清洁级。干预:5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余40只随机分为常温脑缺血组和局部亚低温脑缺血组,各2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进行局部亚低温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结果:大鼠栓塞48h时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28.95&;#177;13.42)和(84.90&;#177;11.36)mm^3,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60&;#177;0.24和0.95&;#177;0.17,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分别为(13.55&;#177;4.07)和(9.19&;#177;3.42)μg/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脑梗死的手段.亚低温治疗脑梗死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作用.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4/2002-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为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25)g,清洁级.干预5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余40只随机分为常温脑缺血组和局部亚低温脑缺血组,各2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进行局部亚低温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结果大鼠栓塞48 h时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28.95±13.42)和(84.90±11.36)mm3,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60±0.24和0.95±0.17,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分别为(13.55±4.07)和(9.19±3.42)μg/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0 0 1年9月~ 2 0 0 3年 9月间连续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 2 4例 ,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3 0d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 (Europeanstrokescale ,ESS) ,Barthel指数 (Barthelindex ,BI)、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 (FMA)进行评价。并在第 1天、第 3天、第 7天测定患者血清ICAM 1、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组ESS ,BI ,Fugl 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CAM 1、TNF α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