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不仅通过改变肾小球血流动力学促进肾小球硬化 ,还可促进肾脏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外基质集聚 ,因而在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核因子κB (NF κB)是一种与炎症因子的产生、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交联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转录因子 ,参与了多种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2 ,3 ] 。我们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 ,观察NF κB/IκB信号通路在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趋化因子IL 8和MCP 1表达中的作用 ,探讨AngⅡ介导肾小球肾炎的信号转导机制。材料AngⅡ及 2 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购自Sigma公司 ;…  相似文献   

2.
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TGF-β1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某些特点的多肽因子家族,TGF-β1是其家族中最具特征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在肾脏病中主要作用为促进系膜细胞(MC)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的聚积,导致肾小球硬化。因此,TGF-β1的检测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Mast Cell,MC)除了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既能促进炎症的形成和基质成分的产生,又能促进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在病原的清除、病变的修复、血管增生、组织的重塑和纤维化的形成中起有重要作用[1]。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肥大细胞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1微小病变肾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itial NephriticSyndrome,INS)是儿科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nephritic syndrome,MCNS)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知本症有肾小球…  相似文献   

4.
肾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及其组织重塑导致的ECM积聚,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至肾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球硬化乃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病理表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肾脏ECM降解的关键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1分别为MMP-2、MMP-9内源性抑制剂.在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发...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肾小球硬化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多种细胞成分引起肾小球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渐进性病理过程,肾脏局部和机体系统的环境都可以影响其发生发展;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逐渐增多和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增殖的结果[1].  相似文献   

6.
肾病慢性进展的免疫学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NS)从起病到终末期肾衰,都将经历肾病慢性进展过程,也就是逐步发生的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与免疫因素有关的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免疫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肾成纤维细胞增生或肾脏其它固有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②免疫性炎症因子刺激系膜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降解减少及肾内大量沉积;③大量免疫相关炎性细胞肾内浸润;④肾固有细胞成分大量丧失(细胞过度凋亡).机体有许多免疫与非免疫因素共同参与上述肾病慢性进展过程,其中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免疫性炎症因子与各种抗炎因子网络的相互作用过程,可能是肾病慢性进展的最重要环节.现就与肾病慢性进展相关的免疫学因素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主要通过其种子序列识别靶基因,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肾小球系膜细胞是肾小球最主要的细胞之一,各种致病因子作用时,系膜细胞明显增殖、功能紊乱,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引起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已有报道表明多种微小RNA参与系膜细胞损伤,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肾脏病早期干预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观察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氧化氮(NO)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小球硬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AP—1与肾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活蛋白-1是与氧化应激相关的一类二聚体的转录调控因子,激活蛋白-1的活化在细胞增生、分化、转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活化及与肾脏固有细胞活化、实验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对肾小球硬化的延缓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天然活性衍生物,具有介导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和免疫调节多种生物学活性。实验证明应用ATRA后对多种肾脏疾病动物模型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足细胞凋亡,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表型转化,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上调,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的分泌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可能为肾小球硬化的防治找到新的防治方案。该文就ATRA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原发性免疫致病作用诱发肾小球损伤后,产生一系列继发性损伤介质,导致炎症反应,这些损伤介质包括炎症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现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一、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包括血液循环中的炎症效应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肾脏固有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近几  相似文献   

12.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诱导肾脏固有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MFb)转分化的重要效应分子.MFb通过大量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ECM)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及肾小球硬化(GS).适时阻断这些进程有望成为治疗增殖性肾脏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脏病变的基本病理变化,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是诱导肾小球硬化的因素之一。既往研究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促进系膜细胞肥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ECM过度产生和沉积而致肾硬化或纤维化。我们采用5/6肾切除大鼠模型,观察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及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滞剂氯沙坦对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SD雌性幼年(4周龄)大鼠共51只,体重为130~150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组)12只(存活10只);5/6肾切除未治疗组(2组)…  相似文献   

14.
AP-1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活蛋白-1是与氧化应激相关的一类二聚体的转录调控因子。激活蛋白-1的活化在细胞增生、分化、转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活化及与肾脏固有细胞活化、实验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肾脏间质纤维化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终途径。而作为炎症细胞中重要成员的肥大细胞,其合成和分泌的介质如糜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组胺、肝素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等,通过多种途径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多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进而在肾脏间质纤维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肥大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详细机制,为肾脏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结构与功能同源的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超基因家族。在生理条件下,MMPs的合成、分泌及激活过程都受到严密的调控。大量实验资料证实MMPs及其特定的组织金属蛋白酶凶制剂在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激素等能调节MMPs的合成,而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是其主要的调节因素。MMPs活性下降是导致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肾小球内不断积聚,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重要机制。对于MMPs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将阐明肾脏病慢性进展机制,为防治各种肾脏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各种肾小球疾病发展的结果均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在降低全身血压的同时,还能调节肾血流动力学,抑制系膜细胞增生、肥大和细胞外基质增生,减轻蛋白尿等,从而防治肾小球硬化。本文对比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IRA)在这方面的作用,并提示AT1RA可能成为在保护肾功能、防治肾小球硬化方面具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拮抗剂 (AT1RA)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 ,即正常对照组、肾病未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 ,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血生化值、肾脏病理改变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_β1)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表达。结果①缬沙坦治疗组尿蛋白自第7周起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 (P<0.01) ;②实验结束时 ,治疗组血白蛋白较未治疗组明显增高 (P<0.05) ;③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 (P<0.01) ;④肾组织中TGF_β1 和FN在正常组表达最少(P<0.05) ,未治疗组表达最强(P<0.01)。结论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TGF_β1 的表达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对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肾小球疾病发展的结果均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在降低全身血压的同时,还能调节肾血流动力学,抑制系膜细胞增生,肥大和细胞外基质增生,减轻蛋白尿等,从而防治肾小球硬化。本文对比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在这方面的作用,并提示AT1RA可能成为在保护肾功能,防治肾小球硬化方面具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肾小管问质纤维化(TI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进展的共同途径,也足这些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的过度沉积及肾单位的进行性丢失,TIF的本质是慢性进行性炎症过程.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内皮间充质细胞的转分化、物理因素以及多种化学因子的共间作用,在诱导、促进TIF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关于TIF的发生、发展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