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膜炎症及血清炎症因子与移植物动脉硬化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把36只同种异体胸主动脉腹腔移植大鼠及16只同系移植对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实验组9只,对照组4只):A组,术后1周处死;B组,术后2周处死;C组,术后3周处死;D组,术后4周处死.术前及处死时抽血分离留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处死后留取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肌动蛋白(α-act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 dependent kinase-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血管壁中的表达.对比各组与术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各组间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7 d,外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术后14 d,外膜有轻度胶原纤维增生伴炎症浸润;术后28 d,外膜明显增厚,内有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炎症细胞,血管中层断裂,可见外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内膜亦出现明显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在血管外膜平滑肌细胞中,α-肌动蛋白、PCNA和CDK.表达愈来愈高(均P<0.05),且早于内膜.移植术后A、B、C、D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均高于术前基础水平.IL-6水平,B实验组高于术前(P<0.05),A、C、D实验组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A、B、C对照组也高于术前基础水平(均P<0.05);A、C、D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TNF-α水平,A、B、C实验组高于术前(均P<0.05),D实验组显著高于术前(P<0.01),A、B、C、D对照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同种异体胸主动脉移植模型建立后,随着外膜炎症加重,移植血管外膜及内膜出现明显动脉硬化;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呈持续升高,提示外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均参与移植物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生.  相似文献   

2.
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移植血管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放射菌素D对移植血管中C-myc基因表达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不同剂量放射菌素D(0.015,0.15mg/kg),对照组仅做血管移植。分别于术后2h及1周切取移植静脉,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mRNA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内膜厚度。结果高剂量组C-myc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6.5%,12.5%;P<0.01),移植血管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18.7,28.5μm;P<0.01)。结论大剂量应用放射菌素D可以抑制C-mycmRNA表达,从而抑制移植血管内膜增殖。早期应答基因C-myc表达在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术期使用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对手术患者血糖、皮质醇、血浆β 内啡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需手术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高乌甲素组:于麻醉开始前30min静脉滴注高乌甲素8mg,术中电子泵持续背景输注量为0.28g/mL,术毕给予负荷剂量8mg,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高乌甲素总用量为48mg;曲吗多组:于麻醉开始前30min静脉滴注曲吗多100mg,术中电子泵持续背景输注量为8g/mL,术毕给予负荷剂量100mg,PCIA曲吗多总用量为1g;常规麻醉组:常规麻醉,术后按需复合使用盐酸哌替啶(50mg/次)与氟哌利多(2.5mg/次)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即刻、术后第1d和术后第2d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皮质醇、β 内啡肽水平。结果术前三组各观察项无明显差异(P>0.05)。血糖项:高乌甲素组术后第1d、曲吗多组术毕即刻、术后第1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常规麻醉组术后各时点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高乌甲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皮质醇项:高乌甲素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曲吗多组术毕即刻、术后第1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高乌甲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麻醉组术后各时点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高乌甲素组、曲吗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内啡肽项:高乌甲素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曲吗多组术后各时点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常规麻醉组术后各时点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高乌甲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乌甲素可以降低围术期患者血糖、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镇痛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白兔颈动脉供体不同处理方法移植后血管形态学变化。方法建立大白兔颈动脉移植模型(新西兰兔:颈动脉供体,日本兔:宿主),根据移植前供体血管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A(自体移植组)、B(新鲜组)、C(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后常温保存组)、D(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后冷冻保存组)4组。光镜下观察移植后1、2、3周血管彤态学改变。结果A组血管结构正常,仅有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组均以移植血管段远端腔内血栓形成、近端通畅为主要表现。镜下改变以第3周最典型,B组可见血管结构紊乱,管腔内有混合性血栓,机化后侵袭血管壁,内膜变性、增生、中膜维素性坏死,外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血管结构大致正常,管腔有红色血检,内膜完整,中膜、外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D组血管结构正常,管腔血栓机化再通,中膜、外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青霉素和链霉素等离体预处理措施可降低供体血管抗原性;液氮冷冻保存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吗啡硬膜外联合应用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17例,年龄25~60岁,ASAⅠ~Ⅱ,无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MR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给予负荷量。然后用病人自控镇痛泵行硬膜外术后镇痛。测量定术前、术毕、术后1d、术后2d和术后5d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术毕及术后1d和术后2d,MR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2d C组仍高于术前(P<0.05)。术后1d和术后2d,MR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低于C组(P<0.01)。血清IL-6、TNF-α浓度于术毕至术后2d均较术前升高(P<0.05或P<0.01)。术后1d和2d,MR组血清IL-6、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硬膜外镇痛能减少血清皮质醇、IL-6和TNF-α的升高,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镜术行子宫肌瘤剔除共28例(LO组),选择同期行传统剖腹手术22例(CO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3和7 d测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GRA%);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CD8^+(T抑制/杀伤细胞)的数量.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组术后1 d IgG、C3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术后3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其余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O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和GRA%明显增高(P<0.01),IgG、C3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1 d CD3^+、CD4^+、CD8^+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3 d有所回升,7 d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传统剖腹术小,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研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10只SPF级SD大鼠,分别于大鼠背部中线双侧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右侧皮下注射水蛭素2 ATU(实验组),左侧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 d,对皮瓣组织行HE染色,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计算血管密度值;术后7 d时,计算皮瓣成活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 l)、p38 MAPK及ERK1/2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皮瓣成活率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对照组皮瓣组织表皮层、真皮层均出现明显坏死;术后7 d时,由于对照组皮瓣组织大面积坏死,未观察到成功染色的血管;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均未见明显坏死区。实验组术后3、7 d时血管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术后7 d时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术后3 d(P<005)。实验组术后7 d时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P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p38 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水蛭素具有促进大鼠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血管内皮生长促进因子VEGF的表达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TSP 1的表达,可能与p38 MAPK、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通心络组(20例);通心络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每粒0.26 g),每日3次;测定术前,术后24 h,术后3个月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以及hs-CRP的变化, 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low-mediated diameter, 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对NO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I术后24 h两组NOS,NO,FMD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 两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 术后3个月NOS,NO,FM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或P<0.05),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NO和hs-CRP呈负相关(r=-0.3219, P<0.01)。结论:通心络更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内皮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3):170应用YAG激光对5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扁桃体组织作部分凝固术,对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lgG、lgM、lgA浓度比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补体C3水平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α_1-酸性糖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转铁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通过局部组织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合临床随访6~12个月,认为本方法可达到消除局部炎症,又保留扁桃体免疫功能的目的。临床上进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扁桃体炎的诊断及疗效的判断有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肺鳞癌行肺叶切除的癌旁组织标本50例,根据肺功能分为COPD组和非COPD组各25例,镜下观察炎症程度及测定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 WA%)、管壁厚度/血管外径( WT%)。免疫组化法测定肺血管平滑肌细胞TLR4、MMP-9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血管重建的相关性。结果⑴COPD组肺血管炎症程度、WA%、WT%显著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⑵COPD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TLR4、MMP-9的表达水平与非COPD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⑶TLR4、MMP-9表达水平与WA%、WT%及血管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r =0.67,0.74,0.47;0.59,0.71,0.61, P <0.01),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44,0.33, P <0.01),TLR4表达水平的上调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55, P <0.01)。结论 COPD患者肺动脉存在明显炎症反应、血管肌化,TLR4表达的上调可能加剧炎症反应,同时促使MMP-9的表达增强,在肺血管重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颖玲 《广东医学》1998,19(6):407-409
目的:研究高钾饮食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成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n=20)、对照组(n=20)、治疗组(n=20,添加钾剂饲入:3%KCl100ml/天)。每组动物分两批于本后7天、30天处死,取腹主动脉下端作实验数据测定。结果:高钾饮食可有效升高血钾水平,治疗组服钾7天至术后30天血K+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血管条3H-TdR掺入量对照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管平滑肌钙含量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尤以对照组为甚,30天后治疗组降到空白组水平,但对照组水平仍较高(P<0.05)。新生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P<0.05,术后30天P<0.05)。结论:高钾饮食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高钾饮食对于防治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的建立方法,观察大鼠结核性胸膜炎病理特点以及明确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卡介苗诱导其建立对结核的免疫力后,使用标准人型H37Rv结核杆菌菌株0.03 mg注入实验组大鼠右侧胸腔,注菌后第2天实验组大鼠同侧胸腔注入尿激酶(UK)600 U,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24、72、120 h分批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大鼠胸腔,收集并记录胸液量,测量胸膜厚度,观察胸腔、胸膜以及肺的病理改变,监测胸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 注入结核分枝杆菌后大鼠均出现胸腔积液,实验组胸液较对照组明显多(P<0.05,P<0.01),胸液量高峰出现时间早,吸收提前;sICAM-1峰值出现在72 h,各观察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FBG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以24 h明显(P<0.05);实验组胸膜厚度明显比对照组薄(P<0.01)。对照组大鼠病理呈现典型纤维素性炎症改变,实验组大鼠病理胸膜表面纤维凝块少于对照组,胸膜炎症较对照组轻。结论 SD大鼠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实验动物,UK可增加胸液吸收量,减少结核性胸膜炎的纤维粘连,减轻胸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0年5月至2002年7月因子宫肌瘤行LH的患者48例,对照组开腹手术的患者32例。术前24h、术后24h、72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TNF-α,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T细胞总数)、CD4^ (T辅助/诱导细胞)、CD8^ (T抑制/杀伤细胞)、CD16^ (NK细胞)的数量。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7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LH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的升高明显低于AH组(P<0.01)。LH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H组患者在术后24h CD3^ 、CD4^ 、CD8^ 均明显下降(P<0.01),在72h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AH组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全身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动态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CK)和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行CPB和10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4h、48h和72h测定其血清cTnT、hs-CRP、促炎CK(TNF-α、IL-6、IL,8)和抗炎CK(IL-2、IL-10)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在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CPB组术前cTnT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CPB组术后即刻、24h、48h和72h各时相cTnT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即刻增高最为显著(P〈0.01),术后72h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h后逐渐降低(P〈0.01)。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48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O.01);血清补体C。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72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CP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并持续到术后24h,而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IL-6水平在术后24h出现高峰,术后48h后降至术前水平;血清IL-8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术后24h达高峰,并持续到术后72h;血清IL-2水平于CPB术后即刻明显增加,于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亦于CPB术后即刻逐渐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在术后48h仍较高。结论 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hs-CRP、促炎和抗炎CK、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对加强CPB术后病人的监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4-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D3+、CD4+细胞及CD4+/CD8+值、补体C3、C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 CD8+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1)。 治疗 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CD4+细胞、CD4+/CD8+值及补体 C3、C4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D8+细胞明显下降(P<0.01);治疗 2 个疗程后,肝功能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均进一步改善(P<0.01),趋向于正常。同时,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给予抗病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恢复,有益于病毒清除和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6.
李国洪  金美娟  卢亮  王新鸣 《浙江医学》2010,32(6):852-853,93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钙化斑块组(47例)、不稳定斑块组(37例)及稳定斑块组(34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当天及术后24h清晨采集空腹血2ml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测定.结果 3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1);而且术后钙化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术后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升高更为显著.因此对于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应加强干预治疗,预防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并探讨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52例(PCI组)及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结果:PCI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5.78±2.63mg/L、8.09±3.24mg/L和2.89±1.32mg/L;正常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1.52±0.73mg/L、1.54±0.69mg/L和1.51±0.80mg/L。两组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2天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随着血管开通,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84例接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老年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及BNP的水平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P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内实验组患者血清hs-CPR水平先升高后下降,术后12h时水平最高,1周后接近术前浓度.术后1h、12h、48 h与术前血清hs-CPR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PR水平则比较稳定,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I后1周内实验组患者血清BNP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术后1h、12h、48 h及术后1周与术前血清BNP水平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内血清BNP水平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是与术前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后患者血清hs-CRP升高而BNP水平降低,可能与血管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及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及与氧自由基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2例)和缺血后适应组(B组,n=20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冠脉病变情况以及支架置入情况;PCI术前、术后2h、1、2、3d抽取动脉血2 mL送我院检验科生化室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及术后2h抽取动脉血2 mL离心、保存于-80℃冰箱,待标本收集完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冠脉病变情况及支架置入情况比较无差异.B组术后2h血清MDA下降较A组明显(P<0.05),而B组血清SOD升高较A组明显(P<0.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组SOD和MDA的变化呈负相关(r=-0.438,P=0.04),而A组呈正相关(r =0.301,P =0.05);B组术后2h血清CRP值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组术后血清CRP伴随血清CK-MB下降幅度较A组明显(r=0.187,P<0.01).结论 缺血后适应通过降低STEMI患者直接PCI时氧自由基产生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对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参七脉心通胶囊对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选取实验白兔50 只,喂高脂饲料饲养,造高脂血症模型,分为AS模型对照组(A)、实验组B、实验组C、(西药)对照组D、(正常)对照组E;通过生化、放免检测,从血管活性物质方面探讨参七脉心通胶囊对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dlzed low-denslty 1ipoprotein ,Ox-LDL )和肿瘤坏死因子154 (CD40/CD40L ) ;应用硝酸还原法测定NO,化学比色法测定NOS活性。结果 实验组B,C及对照组D,E的Ox-LDL 水平明显低于AS模型对照组A,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C及(西药)对照D,E组NO,NOS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参七脉心通胶囊对内皮损伤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可能对树突状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产生抑制作用,影响AS发生的炎症和免疫机制,最终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受到抑制并缓解,对脂肪斑块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