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hr病二例报告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CT室(621000)高万本,周晓鸥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脑外科唐克新Fahr病又称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1930年Fahr首先报导1例,1935年Fritzsche报导...  相似文献   

2.
Fahr氏病一例报告河北省儿童医院(050031)李翠玲,高建华,张峰河北省科学院卫生所娄玉华Fahr氏病,即特发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又称家族性基底节钙化。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儿,男,1.5岁,汉族.足月顺产。主因抽搐一天而入院;不发烧,无...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脑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9例线粒体脑肌病。6例肌活检的病人中,5例见不整红边红纤维(RRF),另1例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线粒体数量,形态及大小的异常,并见较多糖原颗粒及脂滴。进行血乳酸测定的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乳酸水平的增高。在5例影像学检查(CT或MRI)的病人中,4例显示一侧或双侧的大脑病变,1例仅表现为侧脑室的对称性扩大。2例基底节区有钙化。1例尸检,脑的改变是以大脑的层状坏死为突出表现。8例进行了脑电图(EEG)检查,除1例正常外,余均异常。2例Kearns-Sayre综合征的EEG改变均比乳酸中毒性线粒体脑肌病综合征(MELAS)轻微。异常表现为:①不同程度的弥散性减慢,有或没有局灶性偏盛,正常的α节律减少或消失;②普遍的或局灶的爆发活动,包括慢波、棘波、尖波及棘慢波综合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Fahr综合征合并铅中毒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hr综合征合并铅中毒二例刘宏健,张植生,马秀英(河北省沧县人民医院沧州061000)临床资料例1,男性,2.5岁。运动、智力发育迟缓2年,伴抽搐2次入院。入院前2年患儿表现发育迟缓,并抽搐一次,抽搐时伴意识丧失,持续20min自行缓解。入院前36...  相似文献   

5.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主要连接两侧大脑半球轴系。在CT检查前,临床上诊断胼胝体出血极为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至2000年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6例胼胝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CT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3例。年龄20~30岁3例,45~65岁3例,平均41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例,安静状态下起病2例,活动状态下发病4例(其中饮酒1例,体力劳动2例,穿衣1例)。从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48小时5例,10天1例,平均2.5天。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首发症…  相似文献   

6.
56例儿童基底节钙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基底节钙化的发生率、病因、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年内CT扫描证实的56例儿童基底节钙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扫描发现基底节钙化56例,占同期儿童头部CT检查的8.1‰。其中点状钙化53例(94.64%),小结节钙化3例(5.36%),CT值为50~80Hu。11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52例因头颅外伤就诊,外伤前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亦无引起基底节钙化的相关疾病。结论是否成人生理性基底节钙化源于儿童期。如未找出病因,亦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可追踪观察,无需处理。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的CT分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经免疫学检查,抗囊虫药物治疗随访及手术证实的200例脑囊虫病患者,将其CT表现分为四期:(1)活动期:CT标志为头节、囊壁、囊液同时存在,分为脑实质小囊型与室型;(2)退变死亡期;CT标志为头节消失,囊腔胀大,虫体崩解,分为单发或多发小囊型,大囊型,葡萄状囊丝型,脑炎,脑内小脓肿型,脑梗塞型,脑膜-蛛网膜炎型,脑积水型;(3)钙化期:CT标志为囊虫灶转为高密度的钙化结节;(4)混合期;为活动期、退  相似文献   

8.
脑囊虫病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对43例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病人进行了脑部CT、血清和CSF囊虫抗体检查(ELISA),32例CT无典型脑囊虫病改变的患者做了脑MRI检查。结果11例(25.6%)CT表现为多发圆形低密度灶,部分间有点状钙化,为脑囊虫病的典型改变,余32例改变不典型或无异改变。血清囊虫抗体阳性37例(86.0%),CSF囊虫抗体阳性32例(74.0%)。27例(84.4%)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242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其中女性201例,占83%,平均年龄47岁。约一半患者无特殊原因;另一半为某种情况或疾病伴发CTS,包括颈椎病10.3%),糖尿病(7.5%)、肢端肥大症(6.6%)、妊娠(2.9%)、类风湿关节炎(2.1%),长期反复使用手为主的职业者12.0%,其它9.5%。本文对CTS为何在中老年女性多发以及各种可能的因素作了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引起CTS的病因多种多样,在临床采集病史进行诊断时应予以注意,力求对病因或诱发因素作深入分析以便治疗和预防能全面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星形细胞瘤细胞谱系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ASA)细胞谱系型别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60例人脑ASA的A2B5、GFAP及GC抗原表达和谱系分型。结果:45例ASA为1型谱系星形细胞瘤(T1LA);15例ASA含较高密度的A2B5+细胞。为2型谱系星形细胞瘤(T2LA)。复发性肿瘤A2B5标记指数显著高于非复发性病例,而GFAP标记指数呈现相反的结果。T2LA复发率显著高于T1LA(P<0.02)。12例ASA含有低密度的GC+细胞。结论:T1LA比T2LA常见;以A2B5和GFAP对ASA进行谱系分型,有利于其诊断和复发性估计。GC标记利于识别星形-少枝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本文对41例临床结合CT诊断为SAE的病例作一简要总结,并就其发病因素、临床和CT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系1995年4月一1998年6月住院患者,男34例,女7例,年龄43-76岁,平均59.5岁,其中54岁以下2例,55-60岁18例,61-70岁12例,71岁以上9例。入选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持续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多次卒中及糖尿病史等,即存在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或确有系统的血管病变;(2)进行性痴呆;(3…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TNF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检测了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以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脑梗死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平均61岁。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排除感染、肿瘤和免疫性疾病。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标准将病情分为轻、重两型,轻症组28例,重症组19例。(2)正常对照组:30名,系我院体检健康者。男17名,女13名;年龄4…  相似文献   

13.
CT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裂头蚴虫病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潘力,江澄川上海华山医院病理科张福林CT立体定向已广泛用于非功能性神经外科领域 ̄(1,2),但用此方法取除脑内寄生虫体尚未见专题详细报导。我科于1992年5月用CT立体定向方法成功地为一例患有基底...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与脑血流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6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SPECT脑血流显像和神经功能的关系,发现:(1)临床神经功能与rCBF的变化密切相关;(2)失语组与无失语组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rCBF亦存在显著差异,失语的恢复与rCBF的恢复相一致;(3)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DD)现象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大和/或优势半球出血易引起CDD。提示积极改善脑出血患者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脑血流量,有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小脑梗塞(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脑梗塞(附17例报告)何 我科1992年2月~1994年1月诊治经CT确诊的小脑梗塞1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43~61岁,平均57岁。男12例,女5例。病程37h~1.5年。均为急性起病。头昏或眩晕6例,向一侧跌倒3例,不能站立和步态共济...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阴性20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但经CT或(和)腰穿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20例病人进行了回顾分析和进一步的放射学研究。结果检出脑硬膜动静脉瘘(DAVF)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5例,经MRI检查而可解释为脑血管性病变出血表现的2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原因和放射学检查顺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12例临床分析张国华,母春华,郭书英,母成贤1、一般资料: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66岁,平均57.5岁;已知糠尿病7例,(5例未坚持治疗),隐性糖尿病5例。2、临床表现:外展神经麻痹3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瞳孔正常)9...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中枢传导时间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85例糖尿病患者中枢传导时间(CCT)检测结果。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胫后神经时,周围神经部分和神经根的传导时间均明显延长,波幅下降。测定CCT时L1-2椎旁横突处(FO)-P1,FO-N2的时间均延长,有显著差异。FO-P1波间期(IPL)异常占49%,FO-N2IPL异常占9.4%,结果提示糖尿病时除周围神经受累外,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受累。  相似文献   

19.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均作了脑CT检查。结果(1)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者病情较重。(2)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LA)及深部白质上软化灶、侧脑室扩大;大多数同时伴有皮质的小梗死(84%)。结论Binswanger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有多发性腔隙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20.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患者及家系成员三核苷酸重复数CTG(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的变化。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DNA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患者及其中3个家系的其他11名成员和1名正常人进行了DM基因的CTG重复数的测定。结果1名正常人CTG三核苷酸重复数是30个,5例DM病人均在85个以上,其中2例在1605个以上,明显高于正常人CTG重复数,而且CTG重复数与临床症状轻重有关。11名家系成员中除2名正常外,余9例CTG拷贝数均超过正常范围,此9例据此诊断为DM。结论DM基因诊断与其临床诊断相一致,而且该基因诊断可早期发现DM家系中无临床症状的DM患者,也可对临床可疑的DM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