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HIE患儿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足月新生儿CT表现主要为白质区病变,分为3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产儿CT表现主要为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以及脑室旁白质软化(PVL)。结论: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HIE的 2 8例新生儿头颅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及颅内出血 ,是HIE的最早期CT表现。结论 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HIE的病变范围、密度及并发症 ,是确诊早期HIE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对临床治疗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经临床和CT确诊的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例,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男59例,女35例。胎龄38周~42周,检查时间从出生后3小时至12天。其中顺产30例,胎儿吸引器助产16例,产钳助产15例,剖腹产33例。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窒息史。结果 CT表现为两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和灰质呈弥漫性或两侧不对称性低密度影,CT值约8~18,边界模糊,大脑灰白质分界不清,脑室不同程度受压变窄甚至完全消失。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硬膜下出血15例;脑实质出血13例;脑室内出血6例;室管膜下出血2例;头皮血肿10例,颅骨骨折3例。结论 CT检查能直观地反映新生儿大脑缺氧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并能根据CT表现及脑水肿大小范围进行分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因与临床及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CT证实的75例HI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14例占18.7%,足月儿61例占81.3%.CT表现两侧脑实质局限或广泛低密度灶,脑室、沟及蛛网膜下腔狭窄,缺血性脑坏死,脑出血及脑萎缩等.结论 CT扫描在HIE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60例中,CT未见异常4例,CT异常56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2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重度9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6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表现的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HIE病人26例的颅脑CT表现,分析HIE合并颅内出血的情况及分度.结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在CT上多表现为近皮层下分布异常形态的低密度影.在中、重度病例中合并颅内出血的分别有3例和8例.结论:CT检查对于HI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CT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曹会  薛小霞 《中原医刊》2011,(22):104-10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其中18例合并颅内出血。CT诊断为轻度HIE21例,中度16例,重度9例。轻度病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明显后遗症,中度病例中I例有后遗症,重度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CT对HIE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伟新  徐光炎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85-885,890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和临床表现,探讨HIE的CT诊断价值和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06例HIE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HIE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06例HIE中,根据CT表现分为轻度65例,中度28例,重度13例;合并颅内出血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实质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同时本组病例,临床上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69例,中度26例,重度11例。结论头颅CT扫描能客观地反映HIE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CT结果对判断预后及确定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 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度3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6.49%,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995 9,P<0.05).88例随访复查,随访率47.57%,恢复正常57例(64.77%).CT检查可见,轻、中度患儿的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缩小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中、重度演变为外部性脑积水分别为8例、7例;硬膜下积液2例、3例;脑软化灶2例、5例;局限性脑萎缩9例、2例;弥漫性脑萎缩为2例、5例.重度有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CT检查能为HIE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衣蕾  刘凯  丁媛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2):161-162
目的 通过对160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CT表现进行分析,正确认识CT诊断HIE的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愈后评估。方法 对160例HIE病儿进行颅脑CT检查,初次检查时间为生后1~7d。其中78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 本组160例HIE新生儿中,CT表现轻度异常80例,中度异常61例,重度异常19例。HIE病儿CT上主要为脑水肿改变,多为双侧性,脑实质内出现局限或广泛低密度灶,并发颅内出血比较常见,本组共124例。78例CT复查病儿,初查轻度异常的28例复查有1例异常;中度异常的31例复查有27例异常;重度异常19例复查均表现异常。结论 CT检查对HIE的诊断有较大作用,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HIE患儿血清IL-6、TNF-α与IGF-1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儿IL-6水平均有上升、TNF-α与IGF-1水平均有下降。高压氧治疗组血清IL-6水平升高幅度、TNF-α与IGF-1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明显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IL-6、TNF-α含量,从而起到极为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 4维血管造影(4D- CTA)及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于发病2-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P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参数图,同时获得4D- CTA图像;于发病的1-3d后行MRI检查,分析CT平扫、CTPI、4D- CTA、MRI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12例有16个缺血病灶,CTPI发现26例32个缺血病灶,MRI发现25例28个缺血病灶,4D- CTA显示有20例责任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双源CT 4D- CTA联合灌注成像能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28例CT均可见脑实质低密度脑水肿病灶;其中轻度14例,合并脑室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中度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度5例,合并脑室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 CT可以发现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并对其进行分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单侧病变43例,双侧4例,以上颌窦最多见。病变窦腔CT检查均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密度不均匀37例(78.7%),可见点状、条形或团块状钙化灶,CT 值100~150 HU;密度均匀软组织影10例(22.2%);窦腔骨质增厚39例(83.0%);窦腔缩小20例(42.6%);内含气泡影11例(23.4%)。41例上颌窦受累患者中窦口阻塞并扩大33例(80.5%);上颌窦内侧骨壁破坏吸收15例(36.6%)。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局灶性点状、絮状、砂粒状、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可有窦壁骨质破坏。CT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ment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家长意见及患儿家庭的实际情况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39例(C组);观察组又分为A组37例和B组32例。A、B组患儿进行相同早期干预,A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后均给予3个疗程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常规育儿,1、6、12个月时随访。比较12个月时三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12个月时A、B、C组患儿的MDI分别为92.027±8.48、87.844±7.89和83.821±8.693;PDI分别为93.216±9.096、88.500±8.474和84.231±9.068,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可改善HIE的预后,且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比单纯早期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GM1,每次20mg,每天1次,10~14d为1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来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NBNA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GM1治疗HIE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Ji JS  Zhang SZ  Shao CX  He J  Xie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29-113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68例经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6例,年龄30-82岁(平均52.5岁),病程3d至13个月。结果68例肠套叠中,CT诊断出66例,达97.1%。主要直接征象有:(1)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66例;(2)血管卷入征,61例;(3)脂肪征,58例。主要间接征象有:(1)靶环征,19例;(2)肠梗阻,24例;(3)腹水,4例;(4)其他征象如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腹膜后淋巴结增大8例。螺旋CT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的准确率为72.1%。结论螺旋CT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具有重要价值,诊断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是同心圆征、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脑多肽联合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116例HIE随机分组,治疗组6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方、脑多肽,对照组4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脑多肽联合治疗中、重度HIE疗效好,能防治脑神经细胞缺氧缺血损害,加速脑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Ⅰ型患者CT表现与其内分泌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8名甲状腺相关眼病Ⅰ型患者(患者组)及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行眼眶冠轴位CT扫描,测量各眼外肌大小及CT值,并将结果与其内分泌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眼外肌的大小及C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且患者组眼外肌最大径线值与T3、T4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Ⅰ型患者CT表现特点与其内分泌变化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随访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扫描资料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8例,肠系膜7例,空肠2例.良性6例,恶性12例,其恶性征象:①肿瘤呈分叶;②瘤体内有大片坏死;③瘤体内或瘤旁常伴丛状或扭曲的新生小血管和增粗的供血动脉;③邻近组织侵犯和(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61.1%(11/18).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4例,增生活跃2例,恶性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断和肿瘤的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