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血脂的严格定义应该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血清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异减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其病因及治疗研究较多。现对此作一综述。高血脂究竟是许多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至今仍没有直接证据。一般认为,人机体血脂水平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谢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31-232
目的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的变化情况,探讨血脂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组264例,并26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TC、TG、HDL-C、LDL-C、ApoA1、ApoB和LP(a)等血脂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中的TC、TG、LDL-C、ApoA1、LP(a)水平显著升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HDL-C和ApoA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内血脂发生明显紊乱,联合检测血脂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斑块、狭窄者75例为冠状动脉病变作为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ey、血脂谱,进行统计学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TC、LDL-C、TG、LP(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TG、TC、LDL-C、Lp(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2.01、-0.13、-0.18、-0.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Hcy、TC、LDL-C、TG、LP(a)水平增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男性人群吸烟与血脂紊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男性人群血脂紊乱的影响,为临床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常规体检的贵州老年男性人群2160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检查,包括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血压等情况。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吸烟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吸烟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和已戒烟者,而HDL-C水平却明显低于不吸烟者和已戒烟者(P<0.001)。吸烟者和已戒烟者的TG、TC及HDL-C水平异常与不吸烟者相比更常见。与轻度吸烟者相比,极重度吸烟者TG和ApoB异常更常见,TG和LDL-C异常在中重度吸烟者中更常见,HDL-C和Lp(a)异常却在轻度吸烟者中更常见。在将吸烟与其它影响血脂的因素(如饮酒、体重指数、年龄)进行比较后发现,吸烟对血脂紊乱的影响最大(β=0.219),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分析后发现吸烟是血脂紊乱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32)。结论吸烟对老年男性人群血脂紊乱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戒烟和控制吸烟量将有助于维护老年男性人群的健康和减少相应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危重病人血脂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1例危重病人和279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血脂即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危重病人血浆TG、TC、HDL-C及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危重组TG水平[(1.00士0.62)mmol/L比(1.30士0.93)mmol/L],TC水平[(4.06±0.79)mmol/L比(5.17士0.76)mmol/L],HDL-C水平((1.32±0.33)mmol/L比(1.54士0.41)mmol/L],LDL-c水平[(2.05士0.62)mmol/L比(2.85士0.7)mmol/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病人血脂测定可以用于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用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自然停经1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尼尔雌醇片2 mg,每2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LDL-C、TG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ET-1水平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与TC、LDL-C、TG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血浆NO水平与TC、LDL-C、TG之间呈明显负相关,与HDL-C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血脂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雌激素能够明显改善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血脂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92例,并选择8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查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TC、LDL-C均升高(P〈0.01),TG、HDL-C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脂代谢异常与脑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勃龙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时血脂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勃龙组、雌激素组,每组10只,用药50d,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大鼠去卵巢65d后,模型组血脂已有变化,表现为TC、TG、LDL-C增高,HDL-C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脂明显改善,均可降低TC、TG、LDL-C,升高HDL-C。结论:大鼠去卵巢后发生血脂紊乱,替勃龙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观察组48例ACI患者,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空腹血浆HCY和血脂水平.结果 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ACI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Hcy含量与TC、TG、HDL-C、LDL-C含量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及TC、TG、LD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增高,而HDL降低,而血浆HCY和血脂之间无相关性,是老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aloxifene(EVISTA)和利维爱(Livial)用于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32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Raloxifene组及利维爱组 ,每组8只 ,用药60天 ,采血分离血清 ,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_C)、低密度脂蛋白(LDL_C) ,对各组血脂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大鼠去卵巢75天后 ,模型组血脂已有变化 ,表现为TC增高 ,HDL_C降低 ,TC、LDL_C差异无显著性 ;两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脂改善 ,但调脂结果各不相同 :利维爱与Raloxifene均有降低TG、升高HDL_C的作用 ,前者降TC强于后者 ,对LDL_C无明显影响 ;后者升HDL_C强于前者 ,同时还有降低LDL_C作用 ;二者对TG均无明显作用 ;结论大鼠去卵巢后将发生血脂紊乱 ,Raloxifene、利维爱均有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用喂饲高脂饲料法复制大鼠高脂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复方苦豆子颗粒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饲生药7g.kg-1.d-1、15g.kg-1.d-1、22g.kg-1.d-1)、血脂康组(0.8g.kg-1.d-1),给药后每4wk抽1次血,连续3次,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浆TC、TG、LDL-C、VLDL-C、HDL-C和MDA含量显著上升,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增加;给予复方苦豆子颗粒4wk后,各组血浆TC、TG、LDL-C、VLDL-C、MDA及AI水平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洁  王燕  韩荣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4):294-295
目的调查新疆高脂血症的血脂特点。方法选择171例新疆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血脂4项。结果单纯TG升高为97例(56.73%),TG均值为3.23mmol.L-1。TG和TC均升高的混和型高脂血症48例(28.07%)。结论新疆地区高脂血症以TG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3.
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性别间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的差异。方法对6 614例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血脂升高者,男性2 676例(68.02%),女性1 467例(54.74%),(χ2=120.19,P<0.01);男性的GLU、TG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女性(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低于女性(P<0.01),TC男女检测结果无差别(P>0.05)。结论男性血糖、血脂升高者多于女性;男性血糖、血脂值高于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女性比较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通过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表现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2.9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合并高脂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32例冠脉造影病人血脂水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血浆各种脂质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将132例病人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狭窄≥50%)83例,与非冠心病组(狭窄<50%)49例,并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将各支冠脉级别累加为冠脉狭窄程度记分(CSS)。同时检测各项血脂指标[Lp(a)、TC、TG、HDL-C、LDL-C、apoAI、apoB、TC/HDL-C、apoAI/apoB]。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Lp(a)、LDL-C、TG、TC、HDL-C、TC/HDL-C、apoAI/apoB和apoB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多元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SS与年龄、Lp(a)、TC/HDL-C、apo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血浆Lp(a)、TC/HDL-C及apo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冠心病及病变程度较其它血脂指标更为敏感,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脂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 12 0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 ,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变化 ,与对照组 115例进行比较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G、TC和LDL C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但HDL C却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进一步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发现 ,中、重度组的TG、TC、HDL C和LDL C与轻度组相比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与中度组相比 ,重度组的TG、HDL C均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TC有极显著性变化 ,但LDL C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血脂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秀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55-245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75例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前后进行血脂检测,如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poB100)的变化.结果: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血清TC、TG、LDL-C、LP(a)、ApoB100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血脂代谢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异常对2型糖尿病(DM)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糖尿病肾病(DN)和40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清中血脂TG,TC,HDL-C,LDL-C,ApoA1,ApoB,FBS的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较无肾病组的TG,TC,LDL-C浓度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间ApoA1,ApoB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N脂代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脂质紊乱作为一种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脂水平状况及冠心病(CHD)二级预防中的调脂治疗。方法对135例AMI患者和151例健康查体者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并将135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分析各年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血脂增高检出率,强调了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策略。结果AMI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均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D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C和TG水平随AMI发病年龄增加而降低,TG水平与AMI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4 03,P<0.01),中青年组及老年组TC均值极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P<0.01),中青年组TG均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9.6%的AMI患者因TC增高需开始饮食疗法,23%的需开始药物疗法。结论HDL-C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预防AMI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重视CHD,特别是中青年组病人的调脂治疗,调脂治疗为CHD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949例住院的T2DM患者隔夜空腹10 h血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INt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女性T2DM患者TC、TG和HDL-C均高于男性T2DM患者(P<0.01或p<0.05).HbAlc与FBG、PBG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HbAlc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控制差(6.5%<HbAlc≤9%)和控制极差(HbAlc>9%)组的TC、TG和LDL-C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好组(HbAlc≤6.5%).结论 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HbAlc不仅是反映血糖控制的生化指标,而且也可以预示脂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