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原修复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石蜡切片标本 ,一般均用甲醛固定 ,而经甲醛固定的组织 ,其抗原蛋白的氨基与固定液中的醛基交联形成羧甲基而封闭了抗原决定簇 ,使其免疫组化标记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染色的成功与否 ,抗原决定簇的保存和暴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要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 ,目前常用的抗原修复法有微波、高压和酶消化等 ,它们对大多数抗体的标记是有益的 ,但是 ,有些抗体经抗原修复后不再发生反应或阳性率降低。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 (telomerasereversetran scriptase,TRT)是决定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成分 ,在肿瘤…  相似文献   

2.
Shi等 (1991)发现在重金属溶液中煮沸组织切片能改变甲醛固定效应 ,即煮沸的组织切片中许多组织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反应性被修复 ,这个过程常常被称为抗原修复。此研究成果和抗原修复技术的完善 ,使免疫组化在外科病理学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之后的 10年里 ,抗原修复程序不  相似文献   

3.
苏菁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5):314-314,I086
常规石蜡切片标本 ,一般均用甲醛固定 ,而经甲醛固定的组织 ,其抗原蛋白的氨基与固定液中的醛基交联形成羧甲基而封闭了抗原决定簇 ,使其免疫组化标记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且背景着色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的成功与否 ,组织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清除以及抗原决定族的保存和暴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发现同一肝穿组织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明显影响HBsAg、HBcAg的检出率。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 所检肝组织取自 2 0 0 1 2— 2 0 0 2 1我院临床送检标本 ,经肝活检证实为乙肝阳性患者有 5 6例 ,同时血清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由于甲醛、加热、有机溶剂的处理,使抗原发生交联、变性等,致使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无法与抗体结合。但这一变化是可逆的,可通过抗原修复重新暴露抗原决定簇,增加抗原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效果[1,2]。本工作从影响蛋白构象的温度、pH、表面  相似文献   

5.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利用特异抗体与组织切片中的抗原相结合,附以可见的标记物,在组织原位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显现出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其结果定位明显,操作简单,实验室条件及设备技术要求不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各种科研工作。但由于组织在福尔马林中固定,经常导致抗原决定簇被封闭,阻碍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因此,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化操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针对不同的抗原,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组织芯片在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组化技术已经常规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为了确保免疫组化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而免疫组化的内对照就是确保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往往使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对照 (外对照 ) ,这无疑增加了额外消耗 ,而且 ,还不能完全保证与患者组织染色的一致性。我们根据组织芯片的原理制作了多组织微芯片[1 ] ,用于免疫组化染色的内对照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从解放军第 30 6医院病理科档案中选取 9种经4 %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 ,这些组织均经免疫组化证实与不同抗体呈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寻找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固定条件。方法收集新鲜送检的乳腺、肺、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共15例,冷冻切片后分别置于4种不同固定液(冷丙酮、95%乙醇、4%中性甲醛液、AAF液)中固定5 min和2 h,并对经4%中性甲醛液和AAF液固定的各2张切片进行热修复,根据组织含有的特定抗原进行相应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采用4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冷冻切片,均可满足快速病理诊断的需要,但染色细节存在差异;从5个方面综合分析,AAF液的染色效果优于其他3种固定液,其次为95%乙醇、4%中性甲醛、冷丙酮;就阳性强度而言,冷丙酮最强,其次为AAF液、4%中性甲醛、95%乙醇;冷冻切片固定5 min和2 h,除固定2 h阳性强度略强于固定5 min外,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4%中性甲醛液固定的切片经热修复后与未修复相比组织脱片破损严重,组织结构不清晰,但细胞恢复正常大小;AAF液固定的切片经热修复后与未修复相比有轻微脱片,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冷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AAF液的固定效果优于其他3种固定液;采用AAF液对冷冻切片固定5 min且不修复,整体操作时间短、染色效果好,是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非常理想的固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标本固定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毅  陆江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33-234,i018
目前最常用的组织标本固定剂是4%甲醛液,其甲醛醛基交联封闭抗原作用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在适宜的固定时间内可使抗原保存完好,固定时间过短或过长则免疫组化染色减弱以至消失。本文选择23个固定时相点的人体正常胃组织标本,用7种常用抗体进行标记,试图进一步证明固定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寻找适用于多数抗原表达的组织固定时间段,为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正常胃壁组织5例。已固定1~10年的陈旧胃壁组织9例。7种常用抗体,分别为CK(AE1/AE3)(Dak…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组化染色在加热抗原修复(HIER)是绝大多数组织抗原最有效的修复方法[1],因此良好地完成HIER是保障免疫组化正确结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一些抗体热修复结束后,需在室温中自然冷却20 min再行操作。实际工作中,为了缩短免疫组化实验整体时间,多在HIER后立即使用流水冲淋高压锅,或在锅内注水使修复液急剧降温。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这两种降温模式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bFGF与ki-67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是同在一张切片上显示两种不同抗原的免疫组化法 ,能同时观察细胞及组织中两种不同抗原的分布情况 ,对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成功地在一张切片上显示卵巢肿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Ki 6 7) ,用以观察bFGF表达的细胞是否为增殖细胞 ,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45例卵巢肿瘤组织 ,常规 1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5mm厚切片。1 2 试剂 bFGF多克隆抗体 (SantaCrus公司产品 ) ,Ki 6 7单克隆抗体 (MaxinBio公司产品 ) ,双…  相似文献   

11.
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分型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主要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在组织固定、包埋等处理过程中很多抗原被封闭。部分抗原需要按照抗体使用指南中的方法来做抗原暴露修复,组织中的部分抗原仍然不能完全暴露,由此造成假阴性,从而影响正确诊断。笔者在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过程中,体会到将部分组织切片采用抗原双次修复的办法,让仅一次抗原修复,封闭抗原未能充分暴露的组织能够得到有效的表达。降低了假阴性和假弱阳性,提高了淋巴瘤诊断与分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影响免疫组化抗原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免疫组化染色的成败与组织切片中抗原物质的妥善保存及抗原性恢复的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将近年来我们在免疫组化染色中遇到影响抗原保存的因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l影响石蜡切片抗原性的因素及对策1.1组织固定对抗原性的影响活检材料采用10%福尔马林作为常规固定剂。由于醒基与氨基交联或抗原分子与组织中其它分子交联,使特异性抗原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和出现空间障碍,掩盖抗原决定簇,使抗原的反应性降低或完全丧失,随着固定时间的增长,抗原性受到影响的程度加重。同时固定液的种类、浓度也对一些特殊抗原的抗原性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3.
几种抗原修复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常规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理过程造成的抗原封闭与结构改变,限制了一些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为了恢复组织的抗原性,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阳性率,我们应用高压锅,微波炉和胰蛋白酶分别对石蜡切片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一些抗体过去只能用于冰冻切片,经前处理后可用于石蜡切片,一些抗体的敏感性增强,经高压锅处理的免疫染色重复性较微波炉处理得好,个别抗体适用于酶消化。总之,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适当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鸭肝组织中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HBcAg)表达水平定量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方法比较热修复、微波修复、胃蛋白酶修复和不修复四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建立 DHBcAg抗原修复的最佳方案。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设置优化图像采集参数,通过扣除空白区域的面积计算二氨基联苯胺(DAB)黄染的平均光密度(MD),客观评价不同切片中阳性表达的程度。采用该方法对 DHBV感染的鸭肝组织中 DHBcAg表达水平进行定量,评价DHBcMAb-TAT PTD穿膜抗体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抗原不修复的方式进行 DHBcAg免疫组化染色优于其他三种抗原修复的方法。建立优化的图像采集参数,进行DHBcAg抗原表达的 MD值计算。比较受试麻鸭治疗前后肝组织中DHBcAg的 MD差值,结果显示随着DHBcMAb-TAT PTD穿膜抗体给药剂量的增加,鸭肝细胞内 DHBcAg的表达逐渐降低,存在明显剂量依赖关系。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评价药物对DHBcAg的影响。结论建立DHBcAg抗原不修复的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DHBcAg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骨髓活检石蜡连片上同时进行多种不同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方法骨髓活检组织经脱钙后常规脱水、浸蜡、包埋、3μm切片,并将裱在同一张玻片上的骨髓活检组织石蜡连片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进行多种不同抗体的标记,组织封边用纸吸水法。结果标记组织之间界限清楚,阳性定位准确。结论在一张玻片上裱多张石蜡切片同时进行不同抗体标记,其方法简单、快捷、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或免疫细胞化学是应用免疫学或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所具有的高度特异性,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获得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7.
免疫组化染色中某些抗体最佳修复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存梢蜡块,选择最佳抗原修复液,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达到最理想染色结果 .方法 用柠檬酸缓冲液(pH 6.0)、EDTA缓冲液(pH 9.0),及高压加热法,胰蛋白酶消化对CD68、lysozyme,α-AT和S-100不同的抗体进行修复.消化,观杏抗原决定簇暴露.结果 3种抗原修复法的免疫组化切片,胰蛋白酶修复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且染色背景清晰,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非特异性着色较深,阳性率低.结论 对不同的抗体选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P>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原修复(AR)时抗原修复液pH值及修复时间对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及肺癌标本,经pH为7.0~8.0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乳腺癌及肺癌组织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蛋白(MLH1、MSH2、MSH6、PD-1和PD-L1)及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同一组织蜡块连续切片,分别采用pH值为6.0、7.0、8.0及9.0的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修复时间分别为15 min和30 min,修复温度统一为95℃。染色完成后,镜下观察不同修复条件下阳性结果表达的情况。结果在修复时间为15 min,修复液pH值为8.0时MLH1、MSH2和MSH6阳性表达最优,主要表现在阳性信号表达最强且背景着色最优;而PD-1、PD-L1和Ki-67在修复时间为30 min,修复液pH值为9.0时阳性表达最优,主要表现在阳性信号表达数量最多且背景着色最轻。结论不同pH值的抗原修复液和不同修复时间,对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表达在数量或者表达强度上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得出,在修复液pH为偏碱性,阳性表达效果最佳;而不同抗体对修复时间的要求略有差距。  相似文献   

20.
组织芯片在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改善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使免疫组化结果更具有可信性和可比性。方法 根据所测试抗体的不同,选用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3例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包括正常及病变的组织)。用组织芯片制作仪挖取直径为2mm的组织芯,构建3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用来测试CD20、EMA和PR。然后进行常规切片,厚度4μm,烤片后将组织芯片分发给参加免疫组化质控的单位。各单位按自已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经免疫组化染色后,53家单位寄回组织芯片157张。载玻片上的组织芯排列整齐,无移位脱失现象。显微镜下观察,所取组织芯均为有效组织,可完全代表其原组织。经过免疫组化研究中心5位评委对参加者测试片进行集体评审,免疫组化染色总体优良率70.7%。结论 在此次免疫组化染色测试中,组织芯片显示了其信息含量多、可比性强及省时、省力等优点,使得大规模的免疫组化质量控制不仅成为了可能而且变得简便易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总体质量较好,但仍有1/3切片染色不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原修复不足,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