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相似文献   

2.
归俊  杨健  庞晓军 《广西医学》2010,32(9):1064-1066
目的分析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从MRI信号改变、病变分布、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间隙及软组织改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脊椎转移瘤中,累及单个椎体4例,多个椎体受累26例,占86.7%,呈跳跃式分布16例。受累椎体分布:颈椎1例,胸椎6例,腰椎9例,胸腰段7例,骶椎2例,腰骶部4例,各段椎体均受累及1例。受侵犯椎体呈长T1、稍长T2信号25例,长T1、短T2信号3例,稍长T1、等T2信号2例。病变呈片状或侵犯整个椎体及部分附件,或侵犯椎管,或伴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骨折及曲线改变,多个椎体受累多呈跳跃式表现。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椎转移瘤的首先检查方法。多椎体受累、跳跃式侵犯椎体、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基本正常是脊椎转移瘤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41例,回顾性人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41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者6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85.37%,其中跳跃式分布者9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形变30例,鱼尾征5例,膨胀性改变4例,无明显变化2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28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0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1例,等T1、稍长T2信号2例。椎间盘无改变39例,占95.12%。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腰大肌形态或信号异常2例。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矢状面T1WI及其SPIR技术显示病变存在优于其他扫描序列。跳跃式椎体侵犯、多椎体受累、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形态基本正常是脊柱转移瘤的典型表现,辅以Gd-DTPA增强或联合CT扫描对于椎管内结构受侵的诊断及其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并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44例脊柱转移瘤病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 0例 ,均有明确原发癌史。使用西门子 1.0T超导MRI成像仪 ,行T1 WI、T2 WI矢状位及轴位T1 WI扫描 ,必要时增强 ,加扫T1 WI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12例为单椎体转移 ,3 2例为多椎体转移 ,呈跳跃分布。 44例中转移椎体总数 91个 ,其中胸椎 40个 ,腰椎 2 6个 ,颈椎 16个 ,骶椎 9个。 70个转移椎体后部及附件受累 ,17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 ,10例脊髓受压。转移椎体呈长T1 长T2 或等T2 信号改变 ,相邻椎间盘形态信号基本正常。结论 脊柱转移癌MRI具有典型表现 ,MRI对脊柱转移瘤有肯定诊断价值 ,为最佳影像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林德  唐勇  布桂林 《四川医学》2010,31(6):855-856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结果单椎体受累5例,多椎体受累38例,多椎体受累中跳跃性改变28例,共累及137个椎体,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04个,盘状压缩骨折35个,楔形骨折17个,溶骨型26例,成骨型3例,混合型14例,软组织肿块17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脊柱转移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49例脊柱结核(结核组)、69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收治时间2013年1月-2017年1月,对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判定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在鉴别诊断脊柱结核、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的病灶位于椎体部位分布情况、累积椎间盘发生率、病灶形态的影像学形态、椎旁肿块信号强化发生率、椎体内部T2加权像表现、软组织病变信号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的病灶单发或多发情况、骨质破坏类型、椎体轮廓压缩变形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结果作为判定金标准,MRI检查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6.96%、漏诊率为8.16%、误诊率为13.04%、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 MRI对于脊柱结核、转移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③结果24例脊柱转移瘤共57个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椎体病理性骨折6例,附件破坏9例,椎旁肿块7例,跳跃式分布14例。④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分析52例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表现,比较其敏感性与特异性,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52例脊柱转移瘤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乳癌、鼻咽癌等,对5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同期CT及MRI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在两种检查方法上的表现.结果:52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76个椎骨异常、76处椎管受累、68处椎旁软组织肿块、47处椎体压缩骨折.Ⅰ期脊柱转移瘤:MRI检出21块,CT未能检出.Ⅱ期:MRI、CT分别检出86块、52块.Ⅲ期:MRI、CT分别检出68块、6l块.MRI、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9.4%、64.2%,MRI T1WI表现为低信号(86.9%)或其它异常信号(13.1%),T2WI表现为高信号(60.8%)或其它异常信号(39.2%).结论:MRI的敏感性高于CT,两种检查方法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柱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黄莹  黄艺峰  杨毅  陈渊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93-1394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颈胸腰骶部疼痛疑有脊柱转移的患者应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3个各段脊柱扫描后,采用对接方式完成全脊柱图像。结果:50例均获得准确、直观、清晰全脊柱图像及椎体、附件诸结构。50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15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70%,其中跳跃式分布者16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变35例,鱼尾征3例,膨胀性改变3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32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6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2例:等T1、稍长T2信号4例;椎间盘无改变48例,占96%,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结论:MRI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的应用,可更直观观察转移瘤的累及部位、数目及全脊髓组织,附件侵犯范围和程度,同时辅以GD-DTPA增强或三维多椎体成像,SPIR技术有利于病变显示及其鉴别诊断,从而大大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于连水  理欣然 《中原医刊》2003,30(22):48-4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33例明确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病例中,均有同期的MRI及X线平片,其中10例有CT片,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着重观察分析其MRI诊断学特点及优势。结果:33例脊柱转移瘤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22例,腰椎11例,骶尾椎4例。MRI表现:病变可呈斑片状或侵犯整个椎体及部分附件,或侵犯椎管,或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及曲度改变,多个椎骨受累多呈跳跃式表现。信号强度:T1WI呈不均匀或较有均匀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准T2WI则多呈高亮信号,诊断符合率97%(32/33),X线平片阳性者仅12例,误诊2例,10例CT检查发现异常者7例,误诊1例。结论:对脊柱转移瘤的综合影像诊断,MRI具有独特优势,X线平片或核素骨扫描 MRI则为诊断该病的较好影像学检查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T1WI,T2WI及STIR序列.结果 42例中,单椎体受累9例,多椎体受累33例.10例合并附件受累,9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椎管受累11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 ,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MRI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符合率,观察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椎体转移表现情况。结果:研究组脊柱转移瘤诊断符合率94.73%(72/76)比对照组的73.37%(55/76)高,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转移瘤的椎体转移MRI表现以胸椎病变为常见,主要包括溶骨性转移、成骨性转移、混合性转移,且不同类型转移情况均有相对应的T1WI-T2WI信号变化。结论:脊柱转移瘤的MRI检查可显示清晰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累及22节椎体;累及椎弓根5例,累及棘突及横突7例;22节病椎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中19节椎体呈混杂信号、3节椎体为低信号,T2WI/STIR病椎均呈高信号改变;12节椎体病理性骨折,11节椎体前后缘隆突;椎旁肿块5例;跳跃征5例。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可早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点分析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5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FSE—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均有失状位和横断位成像,14例患者做了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8例患者做了T1WI—SPIR增强检查;结果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多,尤以胸段及胸腹段脊柱多见,腰段次之、颈段少见,常为多椎体变扁,呈鱼椎状,轻重程度不一,椎体附件无受累,骨折灶旁无软组织肿块,老年人多见;脊柱转移瘤性骨折较少,多为腰段,颈、胸及骶尾椎段受侵无明显差异,椎体形态明显不规则改变并常累及附件,但不侵犯椎间盘,中年多见。脊柱骨折的诊断从影像学检查为首选,传统的X线平片,CT扫描通常可以明确诊断,但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骨折性质的鉴别诊断、早期椎体形态轻轻微改变性骨析的诊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I像技术以其没有电离辐射,主要依靠不同组织的T1、T2和质子数目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脉冲序列特点,能够提供关于脊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的早期轻微骨折信号进行分析。笔者总结56例无明显外伤诱因脊柱骨折患者的MRI成像不同序列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选择我院1995年11月~2001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病人的MRI片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49岁。原发灶明确者40例,原发灶不明确者2例。结果,脊柱转移瘤常呈多椎体受累,多呈跳跃发病;腰椎、胸腰段、胸椎多发。破坏椎体信号异常,呈长T1WI、长T2WI信号,呈等T1WI、长T2WI信号。附件受累(椎板、椎弓根及上下关节突破坏)。相邻椎间盘常不受累,椎间隙正常或略宽。椎旁软组织受侵,椎管受侵。认为MRI为评价脊柱转移瘤首选、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中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病灶明确的40例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单发椎体病例12例,多发椎体病例28例.T1WI上呈低信号及稍低信号的病例40例,T2WI高信号29例,等信号病例9例,低信号2例.单纯椎体部分破坏的病例19例,椎体合并椎弓根破坏15例,椎板及棘突破坏4例,其中椎旁软组织肿块12例,椎管狭窄16例.增强扫描后32例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转移瘤的诊断,MRI具有更高的检出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喻洪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43-943
脊柱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当表现为椎体溶骨或成骨性破坏,或表现为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时,常能及时诊断.而当表现为骨髓浸润病灶时,病灶更加隐匿,经常出现漏诊、误诊.患者常常以脊柱转移为首发症状,所以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MRI具有三维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和敏感性高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危害,对脊柱转移瘤的骨髓信号的早期变化具有重要价值.随着MR扫描设备和扫描技术的提高,对脊柱转移瘤的MR影像学特征需要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采用MR对16例脊柱转移瘤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脊柱转移瘤的骨髓浸润及MRI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MRI形态及信号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与68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椎体前半部,以相邻多发和弥散形式出现,转移瘤多以单发形式出现,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多发时多呈跳跃式分布。结核常累及椎间盘,而转移瘤较少累及椎间盘。结核椎体外肿块呈长条梭形,多呈周边强化或无强化。转移瘤的椎体外肿块呈半圆形,多为均匀强化,周边强化少见。结核多呈不规则长T2高信号,骨皮质破坏一般较小,低信号骨皮质向外移位较少,而转移瘤的骨皮质则多呈较多点状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多有向外移位征象,信号相对较均匀。结论 根据病变的信号特点及椎体骨皮质破坏情况及椎旁组织形态及信号差异,椎间盘破坏情况可较明确做出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