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同位素标记示踪法测定神经生长因子血药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浓度的放射性核素(125I)示踪测定法。方法:125I-NGF采用氯胺T法标记,血浆中NGF的浓度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三氯醋酸(TCA)沉淀法或SDS-PAGE电泳法测定,并比较其测定结果。结果:TCA沉淀法和SDS-PAGE电泳法同时对照测定50份NGF血浆样品,结果呈良好的相关性,r=0.9948。两种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2.0ng·m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血浆在12.5ng·ml-1-400ng·ml-1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0和r=0.9997,血浆中NGF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1±3.70)%和(94.30±4.60)%。结论:同位素示踪法与沉淀法或电泳法结合,方法稳定、可靠、灵敏度较高,两法相辅相成,适于NGF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品药动学研究中的药物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洁  胡蓓  江骥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3):967-970
 目的介绍生物制品药动学研究中的药物分析方法。方法以国内外的研究为依据,对生物制品药动学研究中的药物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生物制品的特殊性建立与之适应的、灵敏特异的药动学药物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几种方法并用,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以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赵学涛  单保恩  张静 《中草药》2007,38(3):401-405
目的研究五加皮Age蛋白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氯胺T法用125I标记Age蛋白,形成125I-Age复合物。S180荷瘤小鼠iv给药后,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SDS-PAGE电泳测定血浆中Age蛋白质量浓度。用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血浆中Age蛋白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iv125I-Age后,Age蛋白在体内的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按剂量50、100、200μg/kgiv后,测得Age蛋白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0.34、0.45、0.26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4.13、16.49、17.42h,全身清除率(CLs)为0.0454、0.0491、0.0533mL/(h·kg)。结论Age蛋白在荷瘤小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二室模型,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均较慢。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简称NGF)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sup〉125〈/sup〉I-NGF用氯胺T法制备经静注和肌注两种途径,血装中NGF的浓度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三氯醋酸(TCA)沉淀法或SDA-PAGE电泳法,测定小鼠血浆NGF的浓度。结果:静注〈sup〉125〈/sup〉I-NGF 25 μg·kg〈sup〉-1〈/sup〉,电泳法测得消除半衰期t〈sub〉1/2β〈/sub〉为2.223 h,酸沉法为2.264 h。酸沉法为2.264 h。肌注〈sup〉125〈/sup〉I-NGF 75,25,10μg·kg〈sup〉-1〈/sup〉电泳法测得消除半衰期t〈sub〉1/2β〈/sub〉分别为2.140,2.331,3.173 h,酸沉法测得消除半衰期t分别为2.480,2.552,2.642 h,达峰时间t〈sub〉max〈/sub〉为0.583 h,电泳法和酸沉法测得〈sup〉125〈/sup〉I-NGF平均血装清除率(Cl)分别为0.321和0.332 L·h〈sup〉-1〈/sup〉·kg〈sup〉-1〈/sup〉表观分布容积(Vd)为1.259和1.315 L·kg〈sup〉-1〈/sup〉,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592和3.539 h。结论:NGF在体内消除半衰期较短。本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杨彬  高文远  张艳军 《中草药》2019,50(5):1033-1038
动物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功效在中药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鉴于目前动物药研究主要存在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毒性物质基础不明确,动物药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基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多肽组学整合关联分析策略的动物药蛋白多肽类成分研究思路及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转录组学的动物药蛋白数据库的构建、动物药蛋白多肽类成分的高分辨质谱分析、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匹配分析与鉴定以及关联功效的蛋白多肽类成分活性评价等研究内容,试图为动物药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分析鉴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为进一步解决动物药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AD的发病过程中,多种信号分子的含量异常及分布改变,以及信息传递通路异常,在AD病理改变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传递与信号通路异常是AD发病机制的一个共同途径。第一,AD中,Gia、Gsa蛋白的表达差异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功能失调;第二,G蛋白的偶联活性的差异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信号功能失调的原因:(1)AC与Gia、Gsa蛋白偶联环节出现障碍是AD中AC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2)G蛋白及其GTP酶活性失常是AD信号转导功能障碍的原因;第三,AD中,G蛋白与受体偶联障碍及受体脱敏是影响G蛋白活性的重要方面;第四,配体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的能力损害也是AD中AC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最后,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功能失调是导致AD病理改变的原因。AD中,G蛋白介导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功能失调对AD的防治策略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法从人体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分离纯化HSP70-PC,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肿瘤来源HSP70-PC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增殖效应及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结果:①热证癌PC组和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所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效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热证癌PC组较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均有明显增高趋势。③肺癌患者远端正常肺组织HSP70-PC未见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杀伤效应也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人类肺癌组织HSP70-PC能够诱导针对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其抗瘤效应很有可能与热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刘万路 《中草药》2022,53(23):7361-7371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屈菜红碱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PEG-PLGA)纳米粒[chelerythrine mPEG-PLGA nanoparticles,Che@mPEG-PLGA/NPs]处方,并对最佳处方进行体外评价及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Che@mPEG-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Che@mPEG-PLGA/NPs的最佳处方。将Che@mPEGPLGA/NPs混悬液进一步制备成冻干粉,并考察冻干粉的稳定性和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为Che原料药组、物理混合物组和Che@mPEG-PLGA/NPs组,分别按20mg/kg剂量ig后采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Che@mPEG-PLGA/NPs最佳处方为mPEG-PLGA用量572mg、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2.3∶1、泊洛沙姆188用量为1.2%。Che@mPEG-PLGA/NPs的包封率为(83.49±1.59)%,载药量为(4.61±0.14)%,粒径为(163.93±8.02)nm。Che@mPEG-PLGA/NPs在不同pH值释药介质中的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药动学结果显示,Che@mPEGPLGA/NPs的达峰时间(tmax)延后至(2.12±0.46)h,半衰期(t1/2)延长至(5.66±0.93)h,达峰浓度(Cmax)增加至4.49倍,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66倍。结论 Che@mPEG-PLGA/NPs可显著提高Che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对汉黄芩素及其主要II相代谢产物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FVB野生型和MRP2-/-小鼠ig汉黄芩素β-环糊精包合物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汉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7-O-硫酸酯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3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符合要求。汉黄芩素主要以II相代谢产物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7-O-硫酸酯存在,均在30 min内达到最大血药浓度。汉黄芩苷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最高,汉黄芩素-7-O-硫酸酯次之,汉黄芩素最低。与FVB野生型组比较,MRP2-/-组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7-O-硫酸酯的Cmax和AUC0~t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 MRP2介导了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7-O-硫酸酯的外排过程,显著影响汉黄芩素的体内处置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豚鼠皮下注射重组人集成干扰素α(recombinant human consensus interferon-α,以下简称rhCIFN)后的吸收、分布、排泄以及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测定沉淀物中放射性的方法(简称三氯醋酸-放射性同位素法,TCA-RA法),计算豚鼠皮下注射125I标记rhCIFN后血液、组织或排泄物中的总放射性以及药动学参数。结果豚鼠皮下注射125I标记rhCIFN 3μg·kg-1后的药物消除符合二房室消除模型,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3.2 h;tmax为2 h;ρmax为4.76μg·L-1;AUC0~48为50.9μg·h·L-1。豚鼠静脉注射125I标记rhCIFN 3μg·kg-1后AUC0-48为71.2μg·h·L-1,豚鼠皮下注射rhCIF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1.5%。豚鼠皮下注射125I标记rhCIFN 3μg·kg-1后测定不同组织的药物含量,发现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除肾脏和脾脏外其他组织均低于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所有组织含药量均于给药后2 h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在各时间点以肾脏含药量最高,脾、肺和肝组织含量次之,脑、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药物含量最少;96 h内有89.7%放射性从尿中回收,5.7%从粪中回收,尿粪总排泄量达给药剂量的95.4%,表明该药主要经肾由尿排泄。结论用TCA-RA测定了豚鼠皮下注射rhCIFN后的吸收、分布、排泄以及药动学参数,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可用于动物和以后临床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示踪法及图像分析法研究利胆护肝合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硫氰酸α-萘酯造成大鼠黄疸型肝炎,并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应用99mTc-EIDA显像法研究利胆护肝合剂对大鼠肝脏摄取与排泌功能的影响;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中药合剂对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行青藤碱贴剂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研究。 方法: 微透析技术与同位素示踪法联用,以HPLC-UV和液闪计数仪为检测工具,以微透析探针为采样手段,将线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皮下组织,采用释放量法测定青藤碱皮肤相对损失率,实时、活体、动态监测青藤碱皮下组织浓度。皮肤微透析样品浓度经相对损失率校正后进行房室和非房室模型拟合。 结果: 房室模型拟合不佳。非房室模型参数显示皮肤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约6.3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18 h。 结论: 微透析法较好的采集了青藤碱贴剂经皮给药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是局部药动学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夏新华  胡岚 《中成药》2000,22(5):382-383
目的 追踪排气合剂制备中厚朴酚的含量变化。方法 考察提取方法朴酚提取转移率的影响;考察提取液浓缩前后厚朴酚的含量变化与分布;考察pH对浓缩液中厚朴酚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65%乙醇为溶媒,可使药材中的厚朴酚基本浸出;但提取浓缩后,其中所人启厚朴酚损失严重。约有一半损失在析出的沉淀物中,调节浓缩液的pH亦不能使厚朴酚从沉淀物中溶出。另外,用蒸留法提取,厚朴酚基本不能随水蒸气挥发而留出。结论 浓缩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尿药法进行去甲斑蝥素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口服去甲斑蝥素片10mg后,收集尿样,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直接进样,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多反应检测(MRM)方式检测m/z 169.3→123.1的去甲斑蝥素特征碎片离子,尿药排泄速率法和亏量法计算去甲斑蝥素药动学参数。结果2种方法计算去甲斑蝥素健康志愿者体内消除半衰期t1/2为(4.01±0.91)和(3.56±0.96)h,24h内尿中去甲斑蝥素累积排泄率为(19.91±9.26)%。结论尿药法估算去甲斑蝥素人体药动学参数取样方便,样本处理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质量保障视角下的中药材追溯机制。方法:文献资料法。结果:中药材追溯机制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导致中药材追溯无法可依;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导致中药材追溯管理混乱;中药材追溯成本较高,导致中药材追溯研究积极性低;中药材“大、散、长”现象明显,导致中药材追溯难度大。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建议采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中药材追溯提供法律依据;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成立中药材追溯专门机构;建立3P 认证制度,提高中药材标准化水平;加强监督管理,为中药材追溯提供保障等措施,探索质量保障视角下中药材追溯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僵蚕配方颗粒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不同加工方式的僵蚕样品蛋白,对提取方法、缓冲液pH、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专属性、适应性进行考察。同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寻找稳定且丰度较高的蛋白作为鉴定僵蚕配方颗粒的蛋白标志物。结果:SDS-PAGE最佳提取条件为取僵蚕样品适量,按料液比1∶10加入0.1 mol·L^(–1) NaAc缓冲液(pH=5),30℃振荡提取1.5 h。可分离出特征性条带约40~50 kDa,该条带主要为僵蚕基原动物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抗糜蛋白和抗胰蛋白等,可作为僵蚕鉴别的蛋白标记。根据SDS-PAGE分析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蛋白在僵蚕药材和提取物中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确定Serpin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鉴定僵蚕配方颗粒的特异性蛋白。结论:基于差异蛋白建立了可用于僵蚕配方颗粒生成过程的质量控制、僵蚕配方颗粒的SDS-PAGE蛋白鉴定的指纹图谱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缝隙院后追踪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二次复发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无缝隙院后追踪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出院后6、9、12个月患者脑卒中二次复发的人数.结果 干预组脑卒中二次复发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异常体征显著改善.结论 无缝隙院后追踪护理能有效地控制脑卒中二次复发,其疗效明显优于以往的出院指导,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皮肤表面的吸收、透过及代谢?方法:采用氯胺-T法制备125I-EGF?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测定法及三氯乙酸(TCA)沉淀法观察EGF不同时间累积透过量和透皮率及各时间段透过量和透皮率?结果:3 个剂量组12h累积透皮率均小于1%,EGF累积透皮率随涂抹剂量增大而减少,涂抹剂量与其透皮率呈非线性关系?结论:EGF透过皮肤时仅有极少量分解代谢,EGF作为局部外用药时透皮吸收量很少,可忽略作为外用药时全身吸收所产生的作用?本研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