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ACI患者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 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CT及脑电地形图(BEAM)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03例发病2.5~24小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APCI患者32例,分析脑CT和BEAM早期变化特点,并与71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进行对比。结果:脑CT:103例患者,70例脑CT出现异常(68.0%)。进展组32例患者,27例(84.4%)出现脑梗死早期表现,明显高于非进展组(43例,60.6%),病情进展至高峰时,脑CT显示,16例(50%)出现梗死体积增大,5例(15.6%)有出血性梗死,3例(9.4%)有新部位的梗死,8例(25%)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BEAM检查:两组患者异常率为91.4%。进展组患者病变区8频带平均功率值高于非进展组,并且异常部位波及范围较大。结论:脑CT和BEAM可作为早期诊断APCI的预测指标。导致病情进展的直接原因可能与梗死体积增大、出血性脑梗死和再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HCI)是指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梗死区血液再灌流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由Fisher等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术语.临床上HC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现将我院收治的HCI 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包括一般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对照组仅予一般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血小板的活化情况、纤溶、抗纤溶及血粘度状态;探讨碟脉灵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及观察l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对血浆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息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过度活化、血液有高凝状态。经碟脉灵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碟脉灵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阵低血粘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8例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发病5.0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T1WI及随后1 w内复查的MRI和CT资料,了解首次增强,WI脑实质强化和HMCA征与HT的关系。早期脑实质强化为脑梗死5.0 h内缺血的脑组织区Ⅱ在增强T1WI出现高信号;HMCA征为增强T1WI上大脑中动脉增粗、出现边缘模糊的高信号,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此MRI和CT的诊断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后出血病例(64例/94.12%)明显高于CT检出(9例/13.23%),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MRI在预测诊断急性脑梗死后出血应用中作用明显,对临床上尽早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脑梗死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脑梗死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 分析了72例一氧化气温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脑梗死和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结论 一氧化碳可并发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合并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脑梗死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分析了7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脑梗死和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结论一氧化碳可并发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合并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吉沛 《医学信息》2009,22(10):2218-22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我院的42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见点片状阴影。治疗后33例存活,9例死亡(7例死于2周内,2例死于2周后)。结论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88例2012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显著增强脑梗死的治疗疗效,且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缪玲玲 《医学信息》2009,22(10):2162-2163
目的观察用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如脱水降压、降脂等)治疗组给予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结果用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达98.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脑梗死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分析了7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脑梗死和临床疗效. 结果综合治疗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结论一氧化碳可并发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合并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丹奥(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丹奥80m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对照组用维脑路通针剂0.5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均为每日2次,连续用14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症状、对比两组疗效。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奥对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席绪明  何秋鸿  冯盛 《医学信息》2010,23(1):142-143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随疾病变化的规律,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老年患者38例,将其设为观察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选取同期的健康老年人3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水平后,将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将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差异较大,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后.发现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较大,对观察病情变化及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成年人癫癎的常见原因,卒中后2周内发生者为早发性癫癎,2周后发生者为迟发性癫癎。各型脑卒中癫癎发生率不同。出血性脑卒中癫癎发生率略高于缺血性中风,而缺血性中风中的脑栓塞患者癫癎发生率较高。现将1999年7月至2004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癎患者96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9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7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39例、无变化11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7%。显效率为44.8%,血管再通率为73.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宏伟 《医学信息》2019,(18):44-47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正确认识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的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吸烟、饮酒等。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主要对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