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例皮肤B细胞淋巴瘤。例1.56岁,男性,躯干、四肢多数皮肤结节,伴有淋巴结肿大5个月。例2,51岁,男性胸部皮肤斑块3个月入院。2例皮损活检,组织病 理均示为淋巴瘤性浸润。侵犯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乳头层浸润稀疏,有无浸润滞。免疫组化均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便1免疫球蛋白标记双重链(IgG,IgM)和双轻链(κ,γ)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2.
皮肤B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CTCL)多见,如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而皮肤B细胞淋巴(cutaneousB-celllymphoma,CBCL)则少见[1~3],皮肤损害酷似MF的更少见。在此我们报告一例,并附以皮肤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一、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全身皮肤的浸润性斑片、斑块性损害1年半于1993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1991年9月开始于右上肢出现约钱币大淡红色斑片,略痒,10余天后自行消退,但一周后,局部出现同样损害,且逐渐增多,发展到躯干及四肢、皮疹…  相似文献   

3.
报告 1例皮肤B细胞淋巴瘤。患儿男 ,9岁 ,全身皮肤淡红色浸润性斑块 1月。骨穿示淋巴瘤细胞浸润性骨髓 ,组织病理示淋巴瘤性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证实为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4.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基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CD45RO、CD3ε、TIA-1、CD20、Ki-B5、CD68和LMP1等抗体;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结果 5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层得占同期皮肤恶性淋巴瘤的5.68%;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主要表现为皮肤无症状肿块,2例有溃疡形成;组  相似文献   

5.
5原发性皮肤滤泡性淋巴瘤(primarycutaneousfolicularlymphoma)此瘤约占所有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40%~45%[1]。Burg认为它属于半恶性CML[2]。51临床表现:此种CML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皮肤结节、斑块或肿瘤好...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77岁.因右胫前多发暗红色斑块和结节3个月入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侵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20(+),CD79a(+),Bcl-2(+),MuM-1(+).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通过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outhern印迹分析(SB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GR)的意义。方法:以PCR扩增TCRγ的结合Ⅴ(可变区)-J(结合区)序列(TCRγPCR)和SBA分析TCRβ链基因(TCRβSBA)检测克隆性GR。结果:蕈样肉芽肿(MF):TCRγPCR和TCRβSBA检测6例ⅡA期和7例ⅡB期皮损标本的GR分别为5例和4例以及6例和5例,外周血分别有4例、2例和5例、3例示GR;而7例ⅠA期和10例ⅠB期的TCRγGR和TCRβGR皮肤组织为4例、1例和7例、1例,外周血为3例、阴性和4例、1例。1例MFⅡA表现为皮病性淋巴结病患者的淋巴结中证实有GR。疑诊MF:11例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标本经TCRγPCR检测5例皮肤和3例外周血见GR。非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的PCTCL:PCR和SBA显示TCRGR分别为皮肤组织占9例/10例和6例/8例,外周血占9例/10例和6例/11例。Sézary综合征和淋巴瘤样丘疹病:2例Sézary综合征外周血和其中1例皮肤标本同时见TCRγGR和TCRβGR;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肤标本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男,36岁。因"全身散在浸润性红斑、紫红色斑块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硬币至核桃大小的红色、紫红色斑块,浸润感明显,双侧腹股沟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左侧睾丸肿胀。经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二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SPTCL报道如下。例1女,17岁。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结节、破溃伴乏力、全身酸痛6个月。曾以泼尼松1mg·kg-1·d-1连续治疗3个月,疗效欠佳。体检:双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右眼瞳孔增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全身皮肤见以四肢为主散在的结节及萎缩性瘢痕。结节无压痛,表面呈皮色、红色、紫红色,部分中央破溃,周边隆起如环堤状,基底浸润,部分结节及周围皮肤有淤点、紫斑(图1)。实验室检查:6次…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51岁。右小腿出现多个红色结节5个月,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和真皮之间见无细胞浸润带,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体积大,异形。肿瘤细胞CD20(++),Bcl-6(+),Bcl-2(+),Pax-5(+),Ki-67 50%-75%(+),CD79a(+),MUM-1(+),CD1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给予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方案治疗,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1.
皮肤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1例皮肤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7岁。因右胫前暗红色斑块3个月、左胫前肿块2个月、牙龈肿胀20d就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淋巴结。皮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经全身化疗、局部放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2.
42例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PCML)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主要依据Willemze等1994年提出的PCML分类标准对42全PCML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①在PCML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多见(69.0%),其中蕈样内芽肿(MF)占7.2%。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较少见(31.0%)。②PCML中男女之比为2:1,中位发病年龄37岁,CTCL的中位发病年龄小于CBCL(P〈0.01),高度恶性PCML的中位发病年龄小于低度恶性PCML(P〈0.01)。③临床上,MF可表现为红斑、斑块等非特异性皮损,而其它各类皮损均表现为无症状性皮肤结节、肿块。结论 PCML各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糠尿病患者可伴有多种皮肤损害犤1,2犦,在糖尿病确诊前,常因皮肤症状反复发生就诊皮肤科。认识这些皮肤病变的特点,可为早期诊断糖尿病提供线索。我科自1998年至今,由皮肤科门诊确诊糖尿病2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4岁(35~81岁)。平均病程12.9月(3月~4年)。8例患者(男2,女6)全身皮肤反复瘙痒,无原发性皮疹,仅见继发抓痕、结痂、色素斑,其中1例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8例(男3例,女5例)表现为阴道、外阴或龟头、包皮等部位红斑、白膜、豆渣样分泌物…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左小腿红斑、结节、斑块伴疼痛3个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皮肤B细胞性淋巴瘤进行研究。5例分为四种亚型:皮肤免疫细胞性淋巴瘤,中心细胞性和中心母细胞性各1例,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性2例。CIL出现中心母细胞及瘤巨细胞,向高度恶性淋巴瘤转化,免疫组化显示:5例CD45,CD20阳性,CD45Ro均阴性。1例CCBL又示κ、λ、IgG,IgM均呈阳性,为双标记阳性,探讨其发性机理,并将各亚型与皮肤B细胞性假性淋巴瘤及组织细胞性淋巴瘤进行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全身皮肤泛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女性,34岁,全身皮肤起红斑、斑块6年,伴低热及腹腔、股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内异型淋巴样细胞呈苔薛样浸润,间质血管增生明显,表皮内未见浸润。免疫组织化学、多聚酶链反应(PCR)和电镜检查均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埃伯斯坦病毒原位杂交(EBV-ISH)阴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患儿女,13岁。臀部、四肢反复起斑块6个月,加重伴间断发热5个月。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臀部及双下肢散在分布直径3 ~ 11 cm质硬、浸润性、紫红色皮下斑块,界不清,表面少许脱屑,无明显压痛及溃疡形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03 ~ 3.7) × 109/L,红细胞(2.8 ~ 4.4) × 1012/L,血小板计数正常;纤维蛋白原1.79 g/L,NK细胞比例4.6%;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比例降低,网织细胞易见,并见少量分类不明细胞及噬血现象。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真皮未见明显异常,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以脂肪小叶为主,部分小叶间隔受累;浸润细胞体积中等偏大,胞质少,核多形,部分核扭曲;可见坏死及吞噬核碎片、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化:CD3、颗粒酶B、T细胞细胞内抗原-1(TIA-1)、TCRγδ阳性,CD5、CD7部分阳性,CD4、CD8、TCRαβ、CD56阴性,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检测阴性。诊断: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 【关键词】 淋巴瘤,T细胞,皮肤;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相似文献   

18.
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9~75岁;病程1~6个月。其中褥疮5例,7个溃疡面,面积2.5cm×2.5cm~7cm×10cm;郁积性皮炎溃疡4例,5个溃疡面,面积3cm×3cm~15cm×20cm;糖尿病皮肤溃疡3例,4个溃疡面,面积1~2cm×3.5cm;外伤性溃疡1例,1个溃疡面,面积3cm×3.5cm。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将溃疡面一分为二,一半为治疗组,一半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每次以200u/cm2喷涂于溃疡面,覆以无菌纱布,外覆凡士林纱布后包扎,每日1次;对照组常规清创、换药,每日…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31岁.躯干、四肢斑块1年,手、足肿痛伴关节痛半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浸润性斑块,部分有坏死、结痂.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相似文献   

20.
皮肤恶性淋巴瘤新亚型及几种罕见的类型(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cTcellymphoma)此瘤为限局于皮下组织、酷似脂膜炎的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1]。3.1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见于成人,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皮肤损害好发于肢体,其次为躯干,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