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肿瘤化学治疗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的对照方法观察了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国产rhGCSF的效果。结果:国产rhGCSF具有明显的升高中性粒细胞作用,表现为:①合并使用rhGCSF周期(A周期)WBC最低值、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最低值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周期(B周期);②A周期WBC<20×109/L、<30×109/L、<40×109/L持续天数显著缩短;ANC<05×109/L、<10×109/L、<15×109/L、<20×109/L持续天数显著缩短;③A周期化疗序日d21的WBC值、ANC值明显高于B周期;④A周期化疗序日d21WBC<40×109/L的病例数、ANC<20×109/L的病例数明显少于B周期。使用国产rhGCSF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全组52例;对照组20例,为化疗后WBC计数在1.0×109/L~3.0×109/L之间者,采用利血生、鲨肝醇等一般性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治疗组32例,为化疗后WBC计数<3.0×109/L者,其中包括WBC计数<1.0×109/L,采用一般性治疗加rhG-CSF治疗。结果治疗组WBC和ANC在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明显缩短WBC和ANC降至正常以下持续的时间,促进早日恢复,使化疗可以如期进行  相似文献   

3.
对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化疗结束后次日应用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0μg·d-1,皮下注射,连用5~7天,最短3天,最长20天。并选择同期恶性血液病化疗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化疗后末梢血WBC>4.0×109·L-1或ANC>2.0×109·L-1;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化疗后发热并发感染的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患者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表明rhG-CSF有使化疗后患者末梢血WBC、特别是ANC恢复加快,减少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二种铂类药物治疗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分两组(各17例)进行放疗前化疗。两组化疗第1~5d(d1~5)均给以5-Fu1000mg/m2静滴(ivdrop)外,第1d(d1)A组卡铂(CBP)300mg/m2ivdrop;B组顺铂(DDP)100mg/m2ivdrop。结果:OR(CR+PR):A组52.94%,B组64.71%,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WBC值第3周最低,第4周回升,且A组第2~3周WBC均值比B组低,按WHO毒性与分级标准WBC降至Ⅲ-Ⅳ级A组47.06%,B组11.8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BP+5-Fu与DDP+5-Fu治疗NPC疗效相近,CBP不需水化,可在门诊执行,两组WBC均值都在第3周最低,第4周恢复,但CBP对WBC的影响要较DDP严重  相似文献   

5.
宫颈腺癌31例辅助化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肿瘤径〉4cm,低分化,腺鳞癌等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的辅助性化疗效果。方法:先后用改良VBP和CAP方案作宫颈腺癌诱导性化疗31例。VBP方案(VCR1mg/m^2,d1;DDP60MG/M^2,d1;BLM25mg/m^2,d1,2,3)10天重复1次,共3疗程;CAP方案(DDP60mg/m^2,d1;CTX40mg/m^2,d2;ADM45mg/m^2,d3),间隙3~4  相似文献   

6.
斯林齐(谷氨酸诺氟沙星注射液)对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各种类型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尿菌培养尿含菌数大于1000/ml,尿中的白细胞数多于 5个,白细胞计数(WBC)大于10 × 109/L,腰痛及膀胱刺激症。1.2给药方法无全身症状者 200 mg Bid iv.gtt.有全身症状组 WBC>10 × 109/L以上者,400mg Bid iv. gtt。治疗过程以1周为一个观察单位。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维持用药;全身症状消失,可减至 200 mg Bid iv.gt…  相似文献   

7.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动态观察WBC及骨髓象变化,按血象及骨髓象变化的类型分为3组:第1组23例(57.2%),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以上,高峰持续时间<10d,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比治疗前降低20%以上;第2组10例(25%),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高峰持续时间2周左右,骨髓中早幼粒细胞计数升高持续不降;第3组7例(17.5%),高峰仅5倍以下,持续时间<10d。PML-RARα短型融合基因多见于第2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肾衰。应采取措施,防止白细胞过多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胰腺炎(AP)尤其急性坏死胰腺炎(ANP)是死亡率最高的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不仅极大提高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的非手术治愈率,而且ANP的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我院近16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共治疗20例AP患儿,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9岁10个月;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2~72h;病因与饮食有关4例,胆道蛔虫引起1例,ERCP后引起1例,其余病因不清;WBC:(10~15)×109/L10例,(16~20)×109/…  相似文献   

9.
用抗CD_3和(或)抗CD_8治疗再障25例:SAAⅠ7例、SAAⅡ12例、CAA6例。共分5组,即1.抗CD_35mg/d×5d,2.抗CD_35mg/d×10d,3.抗CD_38mg/d×7d,4.抗CD_85mg/d×5d,5.抗CD_3和抗CD_8各5mg/d×5d。随访观察3~11个月,有效率为60%,治疗后Hb、WBC和Plt均明显升高,以抗CD_38mg/d×7d效果较好,抗CD_3和抗CD_8联合应用能提高疗效,副作用小,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10.
母女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死亡1例吴振军王秀杰病儿,女,系第2胎足月分娩(其母第1胎于60d时流产)生后10h发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85g/L,RBC3.45×1012/L,WBC1.28×109/L,总胆红素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二种铂类药物治疗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分两组(各17例)进行放疗前化疗,两组化疗第1~5d(d1~5)均给以5-Fu1000mg/m^2静滴(ivdrop)外第1d(d1)A组卡铂(CBP)300mg/m^2ivdrop;B组顺铂(DDP)100mg/m^2ivdrop,结果:OR(CR+PR);A组52.94%,B组为64.7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对心肌酶峰值的影响及白细胞计数(WBC)与AMI的关系,对211例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UK)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测定静脉血WBC及监测心肌酶。结果显示:常规治疗患者WBC增高组(>10×109/L)心肌酶(CK.CKMB)峰值明显高于WBC正常组(≤10×109/L)(P<0.001);溶栓治疗患者WBC增高组与WBC正常组心肌酶峰值无显著差异(P>0.05)。溶栓组心肌酶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溶栓治疗患者,WBC升高是心肌坏死程度指标。溶栓治疗患者心肌酶峰值增高是心肌再灌注特有指标之一,溶栓治疗阻断在AMI中WBC的对心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Brucine(B)对小鼠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提示①按Gad-dum法计算[2]B的ipLD50为55.23(58.73~51.68)mg/kg;igLD50为189.88(192.2~186.4)mg/kg;②Bip或ig各设三个剂量组(>1/4LD50,>1/3LD50,>1/2LD50):ip,1次/d,连续21d;ig,1次/d,连续21d及98d,均无明显毒性。各给药组小鼠心、肝、肾、脾、肺、胃粘膜、性腺等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发现病理学改变。各给药组小鼠的体重净增率、血象(WBC,RBC,PL)、GPT及BUN等的测定值与NS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提高对不动杆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不动杆菌败血症5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32例,女20例,年龄2d~65岁,其中3岁以下婴儿12例(2307%,包括新生儿7例)。②32例(6153%)院内感染,继发于严重基础病;20例(3847%)院外原发感染,其中60%(12/20)合并呼吸道感染。③50例(9615%)有发热,12例(2307%)有中毒性休克。④WBC(24~418)×109·L-1,>100×109·L-1者32例,中性>075者30例。⑤醋酸钙不动杆菌47例,洛菲不动杆菌5例。⑥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达75%。⑦37例(7115%)治愈出院,6例(1153%)死于败血症和原发症。结论不动杆菌败血症是近几年来突出的少见严重院内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病原治疗是一难题,应高度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抗癌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严重低下(Ⅲ°、Ⅳ°)恢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42例患者给予rhG-CSF150μg/d,皮下注射,白细胞升至4.0×109/L或中性粒细胞升至2.0×109/L后停药。结果Ⅲ°白细胞低下者治疗后第4天白细胞恢复至(7.40±2.33)×109/L;Ⅳ°第4天仅恢复至(2.57±2.16)×109/L,第7天恢复至(6.19±2.32)×109/L。结论rhG-CSF对抗癌化疗所致的严重白细胞低下具有较快的恢复作用,但Ⅳ°比Ⅲ°恢复慢。  相似文献   

16.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68岁1991年初诊时检查WBC190×109/L,外周血涂片原始细胞<5%,嗜碱细胞易见>1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粒+早幼粒细胞占13%,结合脾大显著、多汗、乏力等症状,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加速期。经羟基脲及α-2b干扰素治疗1月,病情回到慢粒的慢性期。出院后一直在门诊使用α2b干扰素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连续3a,Ph’染色体由阳性转成阴性,病程稳定。1998年5月8日以慢粒急性粒细胞变(简称慢粒急变)(Cml→M2)的诊断住院。当时血象:WBC2-4×109/L…  相似文献   

18.
王兰君  孙树梅  覃坚梅 《广东医学》2001,22(12):1102-1102
患者,男,10岁。因反复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5年于2000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9月始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查血小板10 ×109/L,先后3次在不同医院行骨穿刺检查均提示ITP骨髓象。先后予强的松 1.5 mg/(kg·d)口服1个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冲击 3疗程及长春新碱等治疗,在此后5年中一直服用小剂量强的松(5~15 mg/d)维持,血小板波动 30~50×109/L。患者于 2000年 10月 16日出现发热,并再次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伴牙龈出…  相似文献   

19.
李玲  邓晓帆 《新疆医学》1999,29(2):68-69
对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后,观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1)对每例患者初诊及每次化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2)治疗一般用ATRA60~80m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3.6%,治疗中APL细胞有明显成熟分化表现者易达CR且不易复发,4例部分缓解(PR)部人及未缓解者成熟分化改变不明显,有一定判断  相似文献   

20.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很高的缓解率,但是,单用ATRA不仅会出现严重的ATRA治疗相关综合征,而且亦不能维持患者长期缓解。用ATRA治疗的同时,及时加用化疗治疗APL26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系本院初治病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7~46岁,平均27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及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讨论会制定的标准评定。治疗前血红蛋白42~70g/L,平均59g/L,白细胞计数2.1×109~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