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对照,分析超声检查的价值。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阳性率为48%,与头颈部CT血管造影52%相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2.31%,准确率为96%。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明显,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诊断准确率可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均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血管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方面与头颈部CTA结果更为接近,检出率也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使用颈动脉超声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敏感性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89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血管造影检查(DSA)、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经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同时依据头颅DSA检查结果当作诊断的金标准。结果 89例患者中颅内血管异常66例(74.2%),其中22例合并存在颅外血管异常。TCD检查总条数340,DSA检查总条数436;颅外血管异常54例(60.7%),经动脉超声出现病变血管总条数300条,DSA总条数424条;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出颅内血管异常患者85例,共检查出异常血管640条,DSA检查出异常血管860条。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经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有效提升颅内血管病变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3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DSA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TCD和颈动脉超声单用及两者联合的检查结果,分析三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93例患者颅内外异常血管共763条。单用TCD显示颅内血管异常73例,异常血管294条;单用颈动脉超声显示颅外血管异常64例,异常血管275条;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显示颅内外血管异常89例,异常血管569条。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用TCD及单用颈动脉超声。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外血管病变诊断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郭悦 《现代保健》2013,(6):95-96
目的:探讨彩超(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查经脑血管造影(DSA)验证后,对诊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临床筛查对可疑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85例,经颈动脉彩超(CDFI)检查并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判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结果:385例可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154例经DSA检测结果为:103例为颈内动脉狭窄,51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经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为:89例狭窄、65例闭塞,即CDFI与DSA有140例符合,经颅多普勒检查114例狭窄,40例闭塞,即TCD与DSA有143例符合,二者联合诊断315例.结论:颈动脉彩超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对于严重的狭窄或闭塞有一定的差异,经颅多普勒对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率,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对1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形态、走行,内-中膜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占96.7%,其中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病例占81.2%,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占38.2%,6例颈内动脉闭塞(单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卵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本院就诊的输卵管炎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分别进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学结果相比,比较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输卵管炎的准确率,并分析输卵管炎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相比,86例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57例,漏诊29例,准确率为66.27%,漏诊率为33.72%。86例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1例,漏诊5例,准确率为93.10%,漏诊率为5.8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腹部瘢痕和肥胖患者中诊断输卵管炎的准确率分别为88.23%和90.90%,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在腹部瘢痕和肥胖患者中诊断输卵管炎的准确率47.05%和40.9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正常患者中诊断输卵管炎的准确率为97.97%,经腹部超声在正常患者中诊断输卵管炎的准确率为85.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Carotid Ultrasound,CUD)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UD、TCD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分析在临床诊断过程中CUD、TCD与两种检查方法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灵敏度与单一诊断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UD检查与TCD检查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灵敏度差异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D、TCD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二者均可以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均不够理想,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以联合运用这两种方式,以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00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01例TIA患者设为研究组,99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行脑电图、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比较3者在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电图检测对TIA诊断的灵敏度为81.19%(82/101)、特异度为84.85%(84/99)、准确度为83.00%(166/200)、阳性预测值为84.54%(82/97)、阴性预测值为81.55%(84/103),均显著高于颈动脉超声检测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电图检测对TIA诊断误诊率为15.15%(15/99)、漏诊率为18.81%(19/101),均明显低于颈动脉超声检测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电图检测可显著提高TIA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对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准确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医务人员准确评价疾病进展情况,为筛选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脑电图诊断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均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脑电图检查,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电图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6个月后不同预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电图检查及联合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检查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脑电图检查(P<0.05)。联合检查诊断中度和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阳性率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诊断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联合检查及超声检查(P<0.05)。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植物生存、中/重度残疾患者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良好预后患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和脑电图检查(P<0.05),且超声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中/重度残疾患者和植物生存患者(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脑电图诊断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后6个月对患者再次行联合检查可为预后的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莹  张森  薛淑恒 《中国校医》2021,35(12):929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患者175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DSA检查为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金标准”,分析DSA及经颅超声检查结果,另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外侧支开放诊断价值及颅外段病变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DSA共检出前交通动脉开放125例,后交通动脉开放88例,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7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前交通动脉开放86例,后交通动脉开放98例,颈内外侧支开放74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前交通动脉诊断中灵敏度为64.8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72.00%、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35.20%;后交通动脉诊断中灵敏度为89.77%、特异度为78.16%、准确度为84.00%、假阳性率为21.84%、假阴性率为10.23%;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诊断中灵敏度为88.16%、特异度为92.93%、准确度为90.86%、假阳性率为7.07%、假阴性率为11.84%;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有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轻中度狭窄者,而轻中度狭窄者无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重度狭窄或闭塞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6,P=0.002)。结论 经颅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侧支循环建立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DSA检查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0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6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6条。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3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8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8条,二者吻合率分别为86.96%、92.86%、75%。结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应该是超声检查,尤其是B超。但如果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或者有条件的医院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还可以再进一步行DSA检查,以确保颈动脉斑块诊断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刘海燕  刘永珍 《中国校医》2007,21(2):223-22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对3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行检测,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分别观察其斑块和管腔狭窄的情况。结果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率和颅底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首发组(P<0.01),复发组的梗死侧合并斑块发生率高于首发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颅内外血管狭窄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3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诊断均符合相关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同时从门诊及住院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 两组血流速度比较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的MCA、ACA、PCA、BA及V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D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显示,TCD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的灵敏度83.3%,特异度为90.0%,正确指数为0.73,诊断符合率86.4%.结论 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的MCA、ACA、PCA、BA及V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TCD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测定脑动脉流速的方法,临床上可以用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辅助诊断,且TCD可以间接判断老年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9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3d内先后行TCD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检查,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以CTA为诊断标准,确定ICA颅内段狭窄的血管条数,然后对CTA证实ICA颅内段狭窄的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计算TCD诊断不同程度ICA颅内段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并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1)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例,TCD敏感性是81.3%,特异性是94.3%,阳性预测值是70.9%,阴性预测值96.7%,准确度92.4%。(2)侧支循环开放,重度狭窄患者75.8%存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未见侧支循环开放病例。(3)对诊断ICA颅内段狭窄,TCD与CT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对ICA颅内段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作为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